道家勵志名言警句

    時間:2024-11-24 14:02:03 煒玲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道家勵志名言警句330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名言吧,名言主要用來激勵和告訴當(dāng)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著某種精神品格。什么樣的名言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家勵志名言警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家勵志名言警句330句

      1、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2、常道無名,唯德以顯之;至德無本,順道而成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bào),如影隨形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淮南子·繆稱訓(xùn)》

      4、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

      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日極則仄,月滿則虧。

      8、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yùn)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

      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0、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huán)流。——《管子·白心》

      11、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淮南子·泰族》

      12、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淮南子·說林》

      13、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4、飄風(fēng)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0、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

      21、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

      2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3、大道以多歧亡羊,學(xué)者以多方喪生。

      24、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25、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huán)流。

      26、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7、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萬物,無不置也。地性既善,養(yǎng)生萬物,無不置也。圣人悉樂理天下而實(shí)法天地,故萬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輕,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2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9、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列子·說符》

      30、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淮南子·繆稱訓(xùn)》

      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2、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革固則裂,齒堅(jiān)于舌而先敝。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5、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37、見素抱樸、少私寡歡。——老子

      38、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39、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篇》

      4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1、飄風(fēng)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道德經(jīng)》

      42、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3、上順天時,下養(yǎng)萬物,草木昆蟲不失斯所,獺未祭魚不施網(wǎng)罟,豺未祭獸不修田獵,鷹隼未擊不張尉羅,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4、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4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46、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經(jīng)》

      4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4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9、物得以生,謂之德。

      50、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51、天地?zé)o為也而無不為也。

      52、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53、6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54、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

      55、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5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57、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

      5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59、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60、1 3、上天生了人,暢行于世,人,至尊。

      61、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62、1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6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4、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5、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

      66、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革固則裂,齒堅(jiān)于舌而先敝。

      6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0、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qiáng)者必以弱保之;積于柔則剛,積于弱則強(qiáng)。

      7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7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7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6、善如水,水對萬物都是好的,沒有爭議。

      77、相反,道的運(yùn)動;弱者的路。

      78、老路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人。有四大領(lǐng)域,人們生活在其中之一。

      79、天,邊看邊看;萬物有生有死。

      80、知道的人不說話,說話的人也不知道。

      81、靜勝似躁,冷勝似熱。和平是規(guī)則。

      82、毀滅了,木頭折斷了;皮革堅(jiān)實(shí)是裂紋,牙齒堅(jiān)定在舌頭和第一開放。

      83、困難的事容易做,天下大事細(xì)做。

      84、要想浪費(fèi),就要興旺;如果你想把它帶走,你必須和它呆在一起。

      85、是為了世界擁抱圣人。看不見,所以清楚;既然如此,就拿出;不切,如此有功;不要驕傲,就這么久。丈夫只是不相爭,所以世界也不能與他相爭。

      86、不出門,了解世界;什么也看不見。就目前而言,我們所知甚少。是圣人不為知,不為見而明,不為而為。

      87、如果人們不懼怕權(quán)力,那么偉大的權(quán)力就會到來。

      88、大道荒涼,有公義;大謊言出于智慧。六親不和,有孝心;在一個動亂的國家里有忠誠的部長。

      89、不幸比敵人更大,敵人失去了我的寶藏。因此,如果你與士兵戰(zhàn)斗,哀悼者將會勝利。

      90、多言多錯,聰明孩子也變傻。前蜀。

      91、重為輕根,靜為浮躁。光是失去了根,浮躁是失去了根。

      92、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老子.二十三章》

      9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9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5、多言多敗,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9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9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98、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今之人,內(nèi)化而外不化。——《莊子·知北游》

      99、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100、則滅,木強(qiáng)則折;革固則裂,齒堅(jiān)于舌而先敝。

      10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莊子·山木》

      102、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

      103、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莊子.齊物論》

      104、有生于無,實(shí)出于虛。

      105、堅(jiān)強(qiáng)處下,柔弱處上。

      106、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

      10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8、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

      10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10、不知道,依然易;如果你不知道,你就生病了。

      111、君子之間的友情淡如水,小人之間的友情淡如水;君子之交,小人之交。沒有理由團(tuán)結(jié)的人也就沒有理由分離。

      112、世界上莫弱于水,而強(qiáng)者莫能勝。這事一點(diǎn)也不容易。弱者勝強(qiáng)者,弱者勝強(qiáng)者,這個世界不懂,不在行。

      113、天之道,善勝之道,不相爭不應(yīng)善言,不相呼而踏,不相呼而踏?嗎?然而,正義有長臂。

      114、一尺垂輝,一日取其半,無窮盡。

      115、擅長美食,擅長服務(wù),擅長家居,擅長風(fēng)俗。鄰居們互相看了看,聽到了狗和雞的叫聲,人們被隔開了。

      116、這就是破鶴和藍(lán)綠色的由來。

      117、世界已經(jīng)知道了美國的美麗,邪惡。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無論相不相生,難易相依,長與短,高與低傾斜,聲與聲,前與后,恒也。

      118、一無所有,一無所有,一無所有。大小有多好。畫比畫容易。天下難,必做易;天下大事須細(xì)做。

      119、天上沒有親戚,常有好人。

      120、一陣風(fēng)和陣雨不會持續(xù)一整天。

      121、你不知道螳螂嗎?氣憤于自己的手臂如同車轍,不知道它的無能也是它的才華之美。

      122、將是毅,將是固張;如果你想變得軟弱,你必須變得堅(jiān)強(qiáng);要想浪費(fèi),就要興旺;如果你想把它帶走,你必須和它呆在一起。

      123、是圣人在圣人之后,生活在沒有圣人的地方。因此可以成為它的私有。

      124、弱。凡天下的事,都是從可見的事和可見的事生出來的,可見的事和可見的事也從看不見的事和看不見的事生出來的。

      125、到虛擬極點(diǎn),首京篤。所有的東西一起工作,我看到了答案。

      126、好兒子不奉承父親,好男人不奉承君王。

      127、因此,丈夫是安靜而孤獨(dú)的,不勞而獲,天下太平,品德高尚。

      128、不知道周對胡蝶的夢和,胡蝶對周蝶的夢和?周和胡蝶之間肯定有分歧。這叫做客觀化。

      129、愛得越多,失去的財(cái)富就越多。知足者常樂。

      130、悲傷、美德和邪惡;憤怒,錯誤的方式;愛與恨都令人喪失信心。

      131、圣無常心,至人心。很好,我很好;不好,我也不好;德是好的。

      132、大知閑,小知間;大的詞是熱的,小的詞是強(qiáng)格。

      133、認(rèn)識人的聰明,認(rèn)識自己的聰明。勝利者是強(qiáng)者,而勝利者是強(qiáng)者。

      134、天堂之路是利大于弊。圣人之道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13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越來越多。

      136、孝道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嘆世俗阿諛成風(fēng),嘆天下大亂不可救,喚真孝子,德臣。

      137、上士聽到了命令,但還是勤奮地走著;軍士聞道,若存若死;下士聽道,笑的,不笑的不夠想辦法。

      138、知足的人不受益于自己也一樣,害怕自滿的人失去了無所畏懼,實(shí)踐中沒有地位和不一樣。

      139、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14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4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42、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復(f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143、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nèi),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rèn)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44、善于保護(hù)自己的,永遠(yuǎn)謙虛談話。

      14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47、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14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9、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5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5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52、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15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54、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55、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56、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57、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15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159、學(xué)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160、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6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62、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6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64、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65、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166、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16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168、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169、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

      170、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71、誰把誰的明媚盡收眼底、誰把誰的難過感同身受。

      17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3、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174、若于出家一切人邊起惡心者,則同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等前為惡無異。——源自:《大方廣十輪經(jīng)》

      17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7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7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8、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7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80、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于約束自己的感官,飲食有節(jié)制,充滿信心和干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巖不會被風(fēng)所動搖。

      18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82、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莊子刻意》

      183、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18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185、養(yǎng)生之士,先寶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而少病。

      18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8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88、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18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90、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191、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jīng)》

      192、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9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94、但悟萬悟,屢假自心證,欲自遣性自停,命自住,丹自結(jié),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

      195、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列子.說符》

      196、長要心定,行住坐臥皆是行道。

      197、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jīng)》

      198、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9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經(jīng)》

      200、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jīng)》

      201、善火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02、通于一而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服。——《莊子.天地》

      203、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04、災(zāi)人者,人必反災(zāi)之。——《莊子.人間世》

      205、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206、天有所短,地有所長;圣有所否,物有所通。——《列子.天瑞》

      20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08、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道德經(jīng)》

      209、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10、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1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1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213、人方寸之中,絲毫塵埃容不得,稍有塵埃在內(nèi),便有無窮人心生出。

      214、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六十三章》

      215、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1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jīng)》

      217、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1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19、一沖霄漢慧燈明,八卦祥煙靄靄生。九轉(zhuǎn)金丹成玉性,十州瓊路坦然行。

      22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2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到老死不相往來。

      222、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jīng)》

      223、蓋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別物可以成之,實(shí)即我之神炁也。

      224、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煉,莫如歸一。

      22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226、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22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22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29、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3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231、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23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23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4、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jīng)》

      23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3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3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jīng)》

      238、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

      23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4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24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2、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nèi)者無位而不怍。

      24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24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老子.三十八章》

      245、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bào)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24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47、欲不節(jié)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致則身危。

      248、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4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250、運(yùn)有否終,唯道長久!

      25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道德經(jīng)》

      252、凈凈清清凈凈清,澄澄湛湛湛澄澄。冥冥杳杳杳冥冥,永永堅(jiān)堅(jiān)堅(jiān)永永。明明朗朗朗明明,靈靈顯顯顯靈靈。

      253、無為而無不為。——《老子.四十八章》

      254、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zhì)也。

      255、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56、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257、以多歧亡羊,學(xué)者以多方喪生。

      258、凡物皆始于無。

      259、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

      260、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261、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262、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26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265、獨(dú)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26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6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268、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269、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270、清靜處于,虛以待之,無為無求,而百川自為來也。

      271、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72、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273、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274、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7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76、道自在天帝之前。

      277、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278、土處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

      27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蟲因?yàn)槟陦鄱潭y以經(jīng)歷和知曉更多的事物。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280、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同與者相愛,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壯者相嫉。

      28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82、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28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284、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

      285、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

      28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87、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中。

      288、萬物皆出于機(jī),皆入于機(jī)。

      28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90、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291、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

      29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93、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294、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95、治人事天,莫若嗇。

      29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莊子?齊物論》

      297、元?dú)馍f物而不有。

      298、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淮南子·主術(shù)》。

      299、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30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301、行一棋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淮南子·說林》。

      30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03、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304、大道以多歧亡羊,學(xué)者以多方喪生

      30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306、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dāng),天下之高行也。《淮南子·汜論訓(xùn)》

      307、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莊子·養(yǎng)生主》

      308、治大者不治細(xì),成大功者不成小。――《列子?楊朱》

      309、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淮南子·說山訓(xùn)》

      310、國無義,雖大必亡。人無善志,雖勇必傷。《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

      311、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淮南子?主術(shù)》。

      312、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莊子?養(yǎng)生主》

      313、萬物皆由道(物質(zhì))而生。

      314、行一棋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淮南子?說林》。

      315、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老子?第二十章》

      316、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戰(zhàn)國·老聃《道德經(jīng)·三十三章》

      319、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淮南子?說林》。

      320、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老子·第二十章》

      32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32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23、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淮南子·說山訓(xùn)》

      324、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淮南子·說林》。

      325、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莊子·齊物論》

      326、多欲虧義,多憂害智,多懼害勇。《淮南子·繆稱訓(xùn)》

      327、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328、目見百步之外,不能自見其眥。《淮南子·說林訓(xùn)》

      329、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330、一個人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情沮喪到絕望地步了,身體死亡的悲哀與“心死”相比還小一些。莊子更重視人的心靈的健全和精神的自由,因而認(rèn)為“心死”比“人死”還嚴(yán)重。

    【道家勵志名言警句】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的勵志名言警句07-01

    勵志的名言警句09-05

    精選的勵志名言警句04-03

    精選的經(jīng)典勵志名言警句04-02

    經(jīng)典勵志名言警句10-31

    勵志名言警句11-21

    名言警句勵志12-26

    「精選」勵志名言警句08-16

    勵志名言警句10-2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一区欧美日韩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播放 |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一级a一片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