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

    時間:2022-11-06 10:01:50 孔子的名言 我要投稿

    【精】孔子的名言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來鞭策自己,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信心。還苦于找不到優秀的名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歡迎大家分享。

    【精】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1

      1、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過猶不及。

      4、克己復禮,為仁。

      5、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6、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剛、毅、木訥,近仁。

      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11、寢不尸,居不容。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14、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朝聞道,夕死可矣。

      1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3、巧言令色,鮮矣仁!

      24、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6、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3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3、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4、見得思義。

      3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6、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39、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1、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42、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4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名言2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7、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2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0、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3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6、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的名言3

      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孔子

      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子云: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答: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8、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10、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13、巧言亂德。孔子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6、過,則匆憚改。孔子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

      19、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論語》答:①質:質樸。②文:文飾。③史:虛浮不實。④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

      2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2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2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26、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3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31、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32、見得思義。

      3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

      3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35、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3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

      3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4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答: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4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答: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4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44、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4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4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4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48、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4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50、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5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答: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3、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5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56、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不安。

      5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59、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6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6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6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6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6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6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6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7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72、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

    孔子的名言4

      1、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6、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8、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10、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11、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2、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4、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9、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21、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2、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3、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6、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7、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2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29、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0、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32、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5、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8、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9、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0、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1、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2、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4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6、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47、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9、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0、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孔子的名言5

      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3、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4、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5、巧言令色,鮮矣仁!

      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不遷怒,不貳過。

      10、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2、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禮之用,和為貴。

      1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8、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9、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聽其言而觀其行。

      2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2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5、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8、過,則匆憚改。

      2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3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3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9、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3、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4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4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8、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5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4、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55、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5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59、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62、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3、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6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6、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7、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68、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69、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7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7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7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8、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7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0、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8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2、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8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8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86、不學禮,無以立。

      87、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88、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8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90、不遷怒,不二過。

      91、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9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4、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9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9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01、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2、吾日三省吾身。

      10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05、小不忍則亂大謀。

      10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07、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10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09、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的名言6

      1、八夷朝廷之舞,可忍,不可忍!

      2、仁無圣物。堯舜他們還病著呢!仁慈的人要建立自己,也要建立別人。為了接近,可以說仁道也有了。

      3、話是確定的,時間是確定的,世界是崇高的。

      4、三喜三悲。音樂節的禮儀和音樂,音樂的好,更多的好朋友,利益;音樂驕傲音樂,音樂游泳,音樂盛宴音樂,損失。

      5、兒子溫文爾雅,威武而不兇猛,恭敬而沉著。

      6、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一個人身上。

      7、學過的知識,不付諸行動就不能擔心嗎?

      8、如果名字不好,這個詞也不好。

      9、君子同意差異,小人同意差異。

      10、別無所牽掛,別無所牽掛。不要害怕知道,但要知道。

      11、不仁厚,不可以長時間左右,不可以好音樂。仁者仁,知仁之利。

      12、整天吃東西而不知道該做什么是很困難的!沒有球員?因此,這是一種美德。

      13、生而為學也;學習認識第二種;困了,學第二也;累了又不學,人就為下一個。

      14、危險的國家不進入,混亂的國家不生活,世界有道是可見的,沒有辦法是隱藏的。又窮又賤,真丟臉。有錢貴顏,可恥。

      15、知道的比善的更強,善的比樂的更強。

      16、李仁很漂亮。選擇不為仁,怎知!

      17、顏色是很困難的。當一個門徒用食物和酒招待他的時候,人們會認為他孝順嗎?

      18、如果你不學習禮儀,你就無法忍受。

      19、奢侈不是什么,節儉才是一切。善比惡好。

      20、善仁不善學,其封面亦愚;好知識不是好學問,它的封面也會擺動;誠信不容易學,它的掩護也是賊;好直不好學,它的封面也是歪斜的;好勇不容易學,它的封面也很亂;它很難學,但很難覆蓋。

    孔子的名言7

      1)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7)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9)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4)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

      15) 巧言亂德。

      16)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8

      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過,則匆憚改。

      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2、吾日三省吾身。

      1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5、不學禮,無以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17、巧言令色,鮮矣仁!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匹夫不可奪志也。

      2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3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3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3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3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7、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8、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0、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4、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4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46、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4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5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5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7、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58、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6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6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64、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5、聽其言而觀其行。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70、不遷怒,不二過。

      7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7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7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5、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8、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7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80、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的名言9

      1、正直的人是公義的。看所說的,所見的,并要思想以下的事。

      2、默然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有什么?

      3、如果你不說,就不要規勸,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4、君子同意差異,小人同意差異。

      5、用它行,給它藏,只有我和你是丈夫。

      6、質勝野文勝質是文質史上的溫文爾雅,然后才是君子。

      7、高尚的人有他自己的一切,然后他尋找所有其他人。

      8、博學而篤志,切問而思,仁在其中。

      9、智慧樂水,仁愛樂山;明智的舉動,仁慈的安靜;音樂給智者,長壽給賢者。

      10、整天群居,說話沒有意義,好小智慧;多么困難!

      11、持德不弘,信不篤,我們怎能擁有,我們怎能死去。

      12、它知道自己有多蠢,就有多蠢。

      13、很咦,我也謝絕!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再夢見周公了。

      14、詩,可以上升,可以看到,可以群體,可以抱怨。

      15、默然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有什么?

      16、美德之道,禮貌之道,羞恥之道,尊嚴之道。

      17、公義是君子之質,禮之舉,日之行,信之達。

      18、一個國家有一千英里重,一個字和一個字母就夠了。

      19、人不知道他兒子的惡,也不知道他枝條的大。

      20、三連,必有我嚴老師。選擇好的,然后跟隨它;選擇壞的,然后改變它。

    孔子的名言10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顏淵問仁。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5、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6、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7、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9、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

      10、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2、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4、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15、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16、名不正,則言不順。

      17、不學禮,無以立。

      18、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9、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2、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4、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6、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2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8、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2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2、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4、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6、德不孤,必有鄰。

      37、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38、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9、君子和而不一樣,小人同而不和。

      4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42、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43、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44、剛毅木訥近仁。

      45、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46、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47、見得思義。

      48、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4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1、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5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3、不遷怒,不二過。

      5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55、朽木不可雕也。

      5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的名言11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譯文】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譯文】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么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孔子的名言12

      1、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論語》

      3、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論語》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論語》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論語》

      6、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論語》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論語》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論語》

      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論語》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論語》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論語》

      1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論語》

      1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論語》

      14、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丘

      1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論語》

      1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論語》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論語》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論語》

      1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論語》

      2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論語》

      2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論語.季氏》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論語》

      2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論語》

      2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論語》

      25、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論語》

      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論語·衛靈公》

      27、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論語》

      2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論語》

      3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論語》

      3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孔丘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子《論語·里仁》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論語》

      3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論語》

      3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孔子《論語》

      37、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論語》

      38、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

      39、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論語》

      41、知恥近乎勇。 ——孔子

      42、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論語》

      4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丘《論語》

      4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論語》

      4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論語》

      46、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孔子《論語》

      4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論語》

      4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49、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論語》

      5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論語》

    孔子的名言13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這一輩子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常常讓人感到累得慌。那么這些繁雜的知識中有沒有最為主要和核心的東西呢?也就是說,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識,只要了解它們就足以立身處世?有!說來倒是簡單,只有三個字:禮、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個人如果實現了俗世理想,成為達官顯貴,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沒有實現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沒有人能同時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從這兩種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樂趣。

      3、善于提問是金鉤,能鉤出令你驚喜的答案。

      世事復雜,對任何事都得多留幾個心眼。凡事多問必多益,因為任何疑難問題都招架不住三個以上問號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問題的癥結必定會水落石出。

      4、可以讓人幫你買鞋,不可讓人代你走路。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別人的腳步注定是別人的去處,自己的雙腳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間,自立自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5、良藥苦口,喂藥時別被對方噴到你臉上。

      朋友的真正價值就在于關鍵時能提個醒兒,走錯了路時能幫著扳扳道岔子。可要注意的是,當一再規勸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還誤會我們的用意時,我們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變通,是人生的萬向輪。

      “兵地常勢,水無常形”,我們在處理各種事物時都要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不墨守成規,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勢不踐小諾,處大事不拘小禮,從而達到變則通,通則靈,靈則達,達則成的理想效果。

      7、慷時間之慨的人,命運會對他很吝嗇。

      慷時間之概的人,命運之神會對他很吝嗇。只有惜時如金的人,只有想盡一切辦法擠干時間這頭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闊佬。

      8、不要做自己心靈的綁票者。

      我們的一切煩惱都源于欲望,因為欲望是無限的,而能得到滿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一生煩惱不斷。減少煩惱的秘訣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綁架的心靈。

      9、自己發達時,莫忘幫助他人發展。

      先行登上崖頂的人,不要只顧自己極目四望看萬壑風光,而應該向崖底扔下一根繩子。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進者向你仰望時,會像看一尊山神。

      10、太極般的處事技巧:虛與周旋。

      虛與周旋是一種表面順隨,實際上是敷衍應付的態度。對于有些人胡攪蠻纏,我們既跟他講不清道理,也犯不著與他針鋒相對,于是便采取這種虛與周旋的態度。虛與周旋是一種有用而又有效的處事技巧。

      11、寬容是互贈的禮品,苛求是對刺的尖刀。

      寬容是互贈的禮品----你能寬容別人,別人也不會難為你;苛求是對刺的尖刀-----你苛求別人,別人也不會饒了你。在寬大平和之中,認識這世界的可愛和可贊之處,才不辜負我們這難得的一生。

      12、忍不下一個耳光,有可能被割下耳朵。

      你看這個“忍”字造得多殘酷----心上插著一把滴血的刀,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人們在忍耐時內心是非常難受的!雖然人們有許多難忍之忍,但還不得不忍。有的忍不但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種大智大勇。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和憂愁,是起因于以前沒有深思熟慮的作為;同樣的,今天的作為如果未經長遠的深思熟慮,將來必會嘗到苦果。有些人之所以被稱為高人,就是因為他們善于高瞻遠矚,往往比常人多看三兩步,多做三兩手準備。

      14、要做你所在行業的通才。

      我們生在一個廣義的專業化時代,事物變遷日新月異,生活愈來愈復雜和多樣化。愈來愈多的領域需要通才,你一定要在自己的領域成為絕對的內行通才,這樣才能盡快獲得事業的成功。

      15、欲成大事恰恰要看淡得失。

      走向大成功的路上必有大摔打,看淡得失便會增強承受能力。我們空手而來本不擁有任何東西,中間短暫的擁有則是上天的恩賜,如果失去也不過是減少了所得。如有這種心態,肯定比患失更易獲得成功,心理也會很健康。

      16、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個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并且你還要深信,自己的才能總會派上用場。上蒼讓你誕生于世,絕不是毫無理由的,完全是因為這個世間需要你們這一個角色。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適合你的那個位置,并發揮作用。

      17、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

      在與人類生活問題有關的古今哲學中,還不曾發現過一個比中庸學說更深奧的真理。這種學說,就是指介于兩個極端之間的那種有條不紊的生活。這種中庸精神,在動作與靜止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

      18、曠達之人會隨遇而安。

      學會曠達,我們不再因生活中所謂的煩惱而憂心忡忡;就會站在人生另一個高度上去看待和審視周圍的人和事;就會走在時代的前列,我們就會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出現在他人面前。

      19、寧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

      傻中奸者是一個戰略家,最終能贏得一場戰爭;而奸中傻者只有一個戰術家,充其量只能贏得某場戰斗而已。

      20、許諾如負債,到時必須還。

      言而無信的騙子遲早是要倒霉的,即使人家不報復和懲罰你,你的信譽和人緣也必然會損失殆盡,你的各種機會也就沒了。行騙最終是要付出慘重代價和高昂成本,因而做的是一樁得不償失的賠本生意。

      21、善事做了再說,以后自有成果。

      盡管有人在做善事時,只是按照良心、道義和仁愛在行動,并沒有想要也沒有想到會有回報,但一個人把善事做出之后,是不可能在世間不產生任何反響的----知恩圖報之心,人皆有之。

      22、有病不怕治,有錯不怕改。

      錯誤是難免的,庸人忙于掩飾錯誤,而有心人不但敢于承認和改正自己的錯誤,還能從中提煉出智慧,化作走向成功之途的路費。

      23、用火燒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蠟做的。

      不到關鍵時刻,就考驗不出一個人的

      真相。危機就如試金石一樣,把每個人的品質與能力暴露得清清楚楚,人群之中的面目再混同----黃金終究會放出與黃銅不同的光芒。

      24、不要時時賣弄自己。

      人可偶爾露崢嶸,關鍵時候顯身手,時機成熟時一鳴驚人。如果時時都想賣弄自己,則十個孔子立身做人的名言

      有十個要失敗;有城府者藏才隱德,謙虛謹慎,以弱制勝,將這些作為任重而道遠的護身符,比別人成功的機會更多。

      25、只有練好內功,才能建立外功。

      如果你沒什么本事,那么別人不了解你是件好事,因為你的無能得以掩藏;如果你很有本事,那么你也別怕自己暫時的默默無聞,因為你的本事是掩藏不住的,就像燈絲兒藏不住電一樣,它總會放出光芒的。

      26、不要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客觀地正視不足,果敢地采取舉措,就會最終填平欠缺。而對不足遮遮掩掩,試圖文過飾非,則必將永遠無法取得進步,再博學的人也會有不知道的東西,所以智者常以虛心好學的姿態出現于人們面前。

      27、猶豫就是成敗之間搖擺不定。

      猶豫越久,就越容易銷磨信心和意志,喪失成功的時機。從最糟的結果來說,如果一個較差的決定是比較早做出的,出了問題你還有補救的時間;而一個決策的作出如果既差又遲,那么你連補救的`余地都沒有了。

      28、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容易成功。

      只有去做真心喜歡的一件事情,我們才會成功。原因很簡單,真正的喜歡投入就多,能量一充足,就可以發電,電能一充足,就能把事情玩得很轉。

      29、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一個人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一個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對于心胸開闊的人來說,山河大地,有情人生,一切都是可供享用的資源。同時,他更能裝天下難裝之事,容天下難容之人,成就畢生偉業。

      30、固執者就是握著紅烙鐵不撒手的人。

      固執會把一個聰明人變成傻瓜,過度地堅持意味著把自己逼上絕路。為人不要太固執,必要時就要放下自己的一切成見,這樣才會別有洞天。

      31、要活出富有創意的人生。

      創新并不只是某些行業的專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創新的能力。創新只是在尋找一種新的改進方法,這種辦法也許并不起眼,但是它一旦真的被實施之后,就能產生巨大的效應。你也可以創新,你也可以成功。

      32、要讓工作成為樂趣的源泉。

      任何一項事業的背后,都需要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這種精神就是要像信仰神祗一樣信仰職業,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的敬業精神。

      33、巧舌可免禍。

      中國人常說禍從口出,卻很少強調口能免災,這對我們的嘴巴是不公允的。在關鍵時刻如商業談判、法庭辯護和解除誤會時,若嘴巴不幫我們的忙,我們就會遭受重大損失。至于嘴巴能幫到什么程度,那就看我們舌功如何了。

      34、學習是快樂的,成功是學來的。

      人們的學習從呱呱墜地時開始,到了一命嗚呼時才算畢業。在這期間人們學習了好多生存的本領,同時也享受了學習本身的樂趣。一個人學習什么,決定了他將會成為什么人。平庸是不學來的,偉大是學習來的。

      35、捧場都上場,拆臺都下臺。

      在任何一個團體內都需要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拆臺,這樣才會共贏。正如俗話所言:捧場都上場,拆臺都下臺。

      36、行動的意義勝于一切。

      “現在就去做”可以影響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去做該做而不喜歡做的事;它會

      幫你抓住寶貴的剎那,幸運之神很可能就在這剎那之間投入你的懷抱。但如果一旦錯過這個剎那,很可能永遠不會再碰到。

      37、不該你干的事就別干。

      每個人在社會和家庭中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位置和權限,如果越位去考慮或從事自己權限之外的事,你就要承擔本該由別人來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干好了,等于搶了別人的機會和功勞,干壞了是自取其辱。

      38、要做一個看時代臉色行事的人。

      一個人能審時度勢是很重要的,有了這種本領便會知道自己當下應該采取何種姿態,今后應該往何處行進,否則就會成為一個精神上的肓者,像一只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

      39、話要說到點子上。

      常言道:“鼓要敲在點子上,蛇要打在七寸處”,講的就是為人話不在多,而在于關鍵時刻能因地制宜地講出關鍵的話來,從而起到四兩拔千斤的作用。

      40、講道德是一種立足長遠的好投資。

      德性是具有磁性的,久而久之,有德之人的周圍就會聚足人氣,而且芳名遠播,形成一種無形而又無價的品牌,這是成功的最大助力。

      41、人人需要贊美,你我皆不例外。

      人性中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贊賞。一句真誠贊揚的話,有時能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也能改變別人一生的命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善用贊美之法,會在交際中起到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

      42、能使耳朵增值的不是金墜,而是傾聽。

      善于傾聽的人,才會像一個精細的淘金匠那樣,從別人大量語言礦石中提煉出我們最需要的成分。

      43、你資歷再深,也決不可輕視新人。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過程,也是繼承前人、超越前人、開拓新的生活、創造新的輝煌的過程。縱觀歷史長河,正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44、要看日出的人必須守到拂曉。

      羅馬非一日造就,成功是聚沙成塔的結果。有駱駝一樣的耐心,才能找到事業沙漠中的綠洲。真正的成功是需要時間的,而恒心和堅貞就是能幫助人們取得最終成功的一種偉大的優點。

      45、簡單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飲食原本是能維持我們生命的東西,音樂原本是高興了在曠野里拖長嗓子吼叫……如今這一切都變得非常復雜了。讓我們提升境界將其還原,過一過簡單的生活,因為簡單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46、人生各個階段都有必須注意的事項。

      如果你年紀輕輕,我們要說,老弟,女色當前悠著點兒;如果你年富力強,我們要說,老兄,與人競爭別扮斗雞相兒;如果你年紀一大把,我們要說,老爺爺,余下的時間可別那么貪。

      47、熱愛節儉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儉的本身需要約束,需要克制,所以儉的過程可能是有痛苦的。但是,有了約束,有了克制,人就降低了奢望,抑制了貪欲,減少了煩惱,因而儉的結果往往又是幸福的,快樂的。

      48、凡事要多為別人想一想。

      我們眼里要有他人,心里也要為別人著想。這世界并不是我一個人生活在其中,這世界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人,他們和我一樣,我生活,也要讓別人生活。

      49、有了成績不要居功自傲。

      每個人都在試圖成為重要人物,都可能是功勞的競爭者。如果你居功,那么你的功就可以被

      爭奪和駁倒;如果你不居功,那個功也就無法從你身上拿走----因為那個功根本就沒有提出來過,怎么可能被爭奪和駁倒呢?

      50、做事要有分寸感。

      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個做事得體、說話微妙,言行進退有度的人,在剛柔張弛之間透出一種力量感和智慧感。這樣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會走得順風順水。

      51、不要做一個巧言令色的人。

      踏實態度和質樸精神已成為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古往今來,那些違背這些原則和精神的人,雖可能得逞于一時,但最終其真實面目都將昭然若揭,其中的大奸者會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52、言過其實者會斷送自己的前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不要把話講得超過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夸大其詞不是智者所為,聰明的人表現出的是嚴謹,有時還會故意縮小其詞,給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考慮好什么才是完成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和手段。找到并利用好這些方法和手段,肯定會使你事半功倍。

      54、在生存競爭中,做一個有勇有謀的選手。

      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膽量決定了一個人敢不敢競爭,智謀決定了一個人善不善于競爭。最完美的競爭選手是智勇雙全的人,他作用于對方的是智慧與勇敢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合力。有了這種合力,既可以巧妙地戰勝對手----競爭成本非常小;也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競爭成本幾乎為零。

    孔子的名言14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名人名言

      過,則匆憚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的名言15

      1.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2.剛、毅、木、訥近仁。

      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4.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5.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6.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1.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孔子的名言】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語錄11-04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孔子名言10-15

    孔子哲言孔子名言11-11

    孔子名言經典12-11

    孔子的名言精選10-24

    經典的名言孔子11-02

    孔子精選名言07-20

    孔子名言精選11-13

    孔子經典的名言11-10

    精選孔子的名言11-0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