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資集體協商 我省有望立法強制推行
工資指導價位、計件勞動定額、工時工價……這些與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如何來維護,工資集體協商無疑能使職工與企業之間達成一種“平衡”。
近日,遼寧省總工會相關人士透露,下一步的工作設想是要推動人大制定《工資集體協商法》及配套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依法規范集體協商和工資集體協商行為。
事例:軟件行業9工種協商確定最低工資標準
近年來,軟件行業的白領們在勞動定額、隱性加班加點、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方面,認為自身缺乏制度保護,利益訴求日漸增多。
4月11日,200名職工代表出席了大連高新區軟件行業首屆職工代表大會。會上,職工代表以票決的方式通過了《大連高新區軟件行業工資集體合同(草案)》,協商雙方代表在專項集體合同上簽字。隨后,大連高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人員對這份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進行了現場審查,并宣布合同生效。
此次大連高新區軟件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簽訂后,覆蓋軟件行業企業500多家,惠及白領職工10余萬人,占大連全市軟件企業和員工數量的70%以上。
按照合同條款,大連高新區軟件行業中的程序設計、軟件測試、項目建設與管理、網站開發與維護、嵌入式系統開發、呼叫中心、模型師、渲染師、CAD設計等9個工種確定了最低工資標準,較大連市政府規定的同期最低工資標準高出一塊。
同時,按照軟件行業內企業員工工資水平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調整原則,提出了與企業經營狀況相對應的年度平均工資調整幅度指標。
展望:工資集體協商或將有法可依
省委、省政府把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連續三年納入省委全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我省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領導小組的名義,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建制攻堅行動”,力爭完成占建會企業70%的工作目標。
目前,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無法可依,這使得在地方立法中沒有依據。而從發展進程來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民營中小企業協商難、簽約難、履行難問題比較突出;部分一線職工工資增長緩慢;有些企業把最低工資當作支付職工工資的標準等。
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的工作設想,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推動人大制定《工資集體協商法》及配套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依法規范集體協商和工資集體協商行為。
【工資集體協商 我省有望立法強制推行】相關文章:
四川南充: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正式上崗11-15
“網管”今年有望成職業11-11
身價提升如何無望變有望11-11
協商的五種技巧11-24
蕪湖游泳小將全運會有望“零”突破11-28
集體跳槽還是集體“叛逃”?11-11
直銷立法前如何選擇直銷公司?11-11
四川創業投資基金有望下月推出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