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招聘陷阱新花樣:付了“學費”,考核難過
143305>春季,是企業招聘的旺季,近日記者在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看到,一些企業招聘出了奇招——不簽勞動合同,只簽產品推銷協議,他們在與求職者訂立推銷產品的“民事協議”時設下陷阱,這樣既能騙錢,又可規避行政機關的監管,逃避法律法規的制裁。以下揭示的幾個招聘陷阱,望求職者能引以為戒。
陷阱一“業務實習”:賣產品
位于普陀區曹楊路362弄15號金陽大廈的上海彤天服飾有限公司,在本市幾家報紙上刊登高薪聘用各類人員的招聘廣告。當求職者前去應聘時,公司提出了“能力考核”要求:求職人員必須要與公司簽一份“關于合作推廣宇平人形業務實習的合同書”,合同要求勞動者在7天的業務能力考核期內,以公司指定的價格推銷5個宇平人形,有意者要支付資料費和樣品費共300元。完成銷售指標后公司可以返還樣品費用,并享受總業績10%的提成,完不成公司預定的銷售額,求職者交給公司的資料和樣品費就被公司沒收。
當求職者拿到“宇平人形”去推銷時,才發現根本無法推銷出去。但雙方訂立的合同使求職者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300元資料費和樣品費打了水漂。
陷阱二“入門考試”:背資料
小張到本市一家企業應聘時,公司給了他一個要價200元的軟盤,說是內有該企業的保密資料,要求在一周內背熟后,經考試合格方能錄用。
盡管軟件內的資料量大難記,但為了求份工作,小張還是苦讀了整整一星期。可是到了考試那天他傻眼了,考試的內容與軟件提供的資料風馬牛不相及,考試自然通不過。工作沒得到,反倒花200元買了一盤毫無用途的“保密資料”。
對此,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提醒廣大求職者: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的是“勞動”合同。求職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簽訂以推廣、促銷為名的“民事”協議,切不可盲目簽字,隨意交錢。如果已經付錢受騙的,可以通過舉報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招聘陷阱新花樣:付了“學費”,考核難過】相關文章:
招聘陷阱(10):試用陷阱02-19
短信招聘陷阱02-21
招聘陷阱多多:招聘騙術總結02-17
在招聘旺季如何避免招聘陷阱02-20
校園招聘應謹防的招聘陷阱02-19
值得警惕的招聘陷阱02-22
招聘中常見陷阱11-20
如何防范招聘陷阱12-02
招聘的10個陷阱02-18
招聘“陷阱”多求職當警惕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