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融學專業與經濟學專業就業方面區別分析
金融學專業與經濟學專業就業方面區別
先說我們看到的現象。就公務員報考來說,金融和會計能報的崗位要比多很多。至于國企,多數要求也是財金類,?吹竭@么一種提法“要求金融,會計,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這里其實暗含了排序在內,金融和會計在就業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會略高于經濟,特別是投資管理類和金融市場類崗位。但經濟類學生過簡歷關的幾率要小很多,除非特優秀的或簡歷上體現某些特長的。
但這里也不意味著學經濟的就沒機會。券商除研究所外(固收研究也算在內)的其他職位,金融的還是要更受歡迎些。專業差別在機構銷售崗上體現不出來,性格與長相權重更大。學經濟的應屆生去銀行的是大頭,因為銀行分行進入門檻(基本專業不限)要比偏資本市場類部門小,當然能去總行的其他地方多半也都能去。學經濟的也有做投行,債承,銷售交易,資管之類的,但比較少,這時主要不是專業在起作用,而是實習經歷。
再分析原因。
1.上溯到高考或研究生入學考試,金融專業分數普遍要比經濟高(當然像復旦的世界經濟分一點都不低,這也是該王牌專業就業相對經院其他經濟類專業略好的原因之一),就業市場信號效應就此顯現。
2.課程設置方面,金融學的課程會更實用一些,核心課程上公司理財和財會類課程會比經濟類的各種經濟學課程要更具體更實用,而且名校里很多授課老師都與產業界有不少接觸或者本身自己有所實踐(比如炒股),上課時難免會講些業界新聞或八卦,學生在耳濡目染下對投融資和財務分析多少有些概念。經濟學課堂上的段子可能更多關于經濟學家的事,課程學的也更偏重對宏觀經濟的分析(當然宏觀經濟與政策在中國也是很重要的),務虛的時候多些,直接與企業關聯沒那么多(經濟學早就默認企業是個扔進投入給出-產出的黑箱子,所以企業具體怎么運營不是經濟學所關心的)。經濟和金融在基礎課上倒是差不多。
3.實習方面,金融的一般要比經濟的好找,其中原因和前兩點有關,另外學金融的進業界的多,各公司都會有一些,師兄師姐多,所以可能更熟悉些。
經濟學去銀行之外的企業部門(除了與經濟分析相關的職位外),多半與個人條件有關。主要原因有名校且學習成績好,實習單位牛或者對口,cpa之類證書,個人性格相貌,甚至家庭背景。
那么學經濟的怎么消除和學金融的差別呢?
1.實習經歷。券商基金都很看重實習經歷,特別是與投行投研相關的崗位,所以有一份好的實習經歷好重要。那么這份經歷怎么來?萬事開頭難,第一份實習總是最難搞定的?粗車膶W經濟的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公開渠道投簡歷和私人渠道求內推的都有,一般來說后者成功率更大些。我一哥們去中信建投就是靠熟人內推去的,之前自己投簡歷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熟人怎么來?多半是師兄師姐或者是你去接同學的班(這同學可能你認識的熟人也可能微博人人或朋友圈的人販帖)
2.學習成績。就我親身經歷來說,學習成績還真是能起作用的。3.7以上絕對是個優勢。特別是到了總行或央企總部或其他金融機構總部這樣的平臺上,成績真的重要!
3.證書。cpa不一定全通過,但會計和財管是最起碼的,如果你再懂點法律,那就更nice。注會+司法基本無敵。這時沒人會太關心你到底是經濟的還是金融的或者會計的。很多學校一般的同學(普通211)可以靠這個逆襲。一些需要快速上手干活的崗位寧愿要名氣一般但背景實用的應屆生(比如這種情況下央財的就可能比人大的實用)。
3.其他。性格活潑啊文體特長啊相貌啊這些會加不少分。特別是到面試最后幾輪。
一些同學說周圍經濟和金融找的工作差不多,如果都去銀行的話,那的確差不多。但其他像券商基金等金融子行業上,二者還是不少差別的。
總之結論就是,總體上看金融會比經濟略吃香些。但如果學校檔次差不多時,拼的就是個人綜合素質了。
經濟學就業情況
經濟學更偏重于理論,且經濟類專業的課程實用性都比較強。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很好,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德州扒雞
經濟學專業主要就業方向: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一:經濟預測、分析人員
職業概況:此職位分布在各行業中,但一般只有比較大的公司和政府中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置。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
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
專家建議:
1.SPSS等經濟學專業分析軟件的熟練掌握是基本功。一般,大學在大三甚至大四才開設這些課程,建議你從大二開始自學,還有,學好這些,經濟數學和微觀經濟學學到位又是必要的;
2.計量經濟學、統計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建議去旁聽大三、大四統計學的專業課;
3.參加一些公司的市場調查活動。要想掌握吃飯的手藝,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基礎市場調查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且單調的,但如果你不親自去實踐,你連數據如何得來的都不知道,人家公司憑什么讓你去分析數據?
4.爭取并把握實習機會。
5.想進外企大公司?那外語至少過六級,此乃硬件。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二:對外貿易人員
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為國內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組織國際貿易貨物物流等。有相當一部分外貿人員在經驗成熟后,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外貿公司。
薪酬水平:新人做外貿,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貿就業機會集中的溫州、義烏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2000元/月左右。當然,在擁有一定的客戶開發能力后,貿易提成是一筆更大的收入來源。
專家建議:
1.外語能力是做外貿很重要的一個要素,有六級證書固然好,最好要注意一下口語會給日后的工作帶來很多方便。
2.如果事先有打算進入某個行業,可以先熟悉一下專業英語。找本該行業的相關的一些中英文對照的技術手冊、國際標準,該行業內一些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的英文網站看看,應該很有點長進。
3.最好找到一家正規的外貿企業實習,很多簡單的流程或術語在書本山看不到或看到了也似懂非懂,去單位打打雜,看看別人寫的函電和有經驗的前輩聊一聊,很多工作的流程和行業慣例就豁然開朗了。實習期間注意向技術人員請教,好的技術人員一定要了解產品。最重要的是學會一點怎樣與同事相處。
4.參加外銷員資格考試,拿到證書,還可以選擇參加報關員考試,這對以后想從事外貿行業的同學都很有幫助。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三:市場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于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里面,例如電訊、軟件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薪酬水平:在銷售這個職位上,報酬的差別很大,不少職位的基礎工資很少,因為報酬完全建立在銷售業績的基礎上,每做成一筆生意都可以得到傭金。對于工資建立在銷售業績上的銷售人員來講,壓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
專家建議:優秀的銷售人員需要的素質包括:積極的進取心、堅持不懈的態度、與其他人良好溝通的技巧、給人信任度以及在商談中營造舒適氛圍的能力。
沒有什么銷售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如果看好一個公司的銷售職位,就要盡可能多地去了解這個公司的情況,這樣可以增加應聘成功的機會。不論所受教育水平如何,銷售人員對他們銷售產品和服務應該有綜合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銷售人員應該能夠有效地把產品和服務信息與客戶進行溝通。建議同學們多看介紹銷售技巧的書籍,參加一些公司組織的促銷活動(在學校招聘兼職業務員或促銷員),去一些專業網站、論壇和那些高手交流。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四:管理類職位
職業概況: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首先謀得的管理職位大都為一線管理人員,例如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薪酬水平:1000-3000元/月不等。
專家建議:專業差異性不大,也就是說,很多專業的畢業生都可以勝任這些職位。我們唯一的優勢在于經濟和管理的一脈相承,你可以做得比別人更專業:
1.在校期間養成良好職業習慣,例如時間管理意識、職業形象意識等等;
2.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鍛煉管理、組織能力;
3.及早確定具體求職方向,并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該類職位的要求。
例如,你決定在畢業后從事生產管理,并希望能發展成為一名項目管理經理,你就必須主動去了解該職位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基本職業素質,可以參考項目管理員考試(PMP,有報考條件限制)的往年試題中了解該職位的具體要求。去全面接觸目前正在從事這一行業的前輩,至于接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專業論壇和培訓班。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五:其他
政府公務員(參加公務員考試)、各種經濟類職業中專等學校教師、會計(建議在校期間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助理會計師考試;選擇參加報考注冊會計師考試,一般能通過五門中的三門畢業時就會有會計師事務所愿意給你就業機會)、證券從業人員(可以參加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物流從業人員(參加物流師資格認證考試或物流經理資格考試)。不過,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參加各種資格考試之前,都應充分了解該項考試的報考條件、認可程度、考試難度例如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難度舉國公認,沒有一定的毅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畢業生薪酬指數:
1.畢業生1年薪酬指數:69%的經濟學專業學生畢業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4%。按照十分制計算,經濟學專業畢業1年后的薪酬指數為3.57,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于中等。
2.畢業2年薪酬指數:55%的經濟學專業學生畢業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9%。按照十分制計算,經濟學專業畢業2年后的薪酬指數為3.48,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于中等。
3.畢業3年薪酬指數:45%的經濟學專業學生畢業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0%。按照十分制計算,經濟學專業畢業3年后的薪酬指數為3.34,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于中等偏下。
應屆就業率指數:
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中,93%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6%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后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9.4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于中等偏上。
推薦閱讀:
美國大學本科專業排名:經濟學
日本經濟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分析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留學的優劣勢分析
經濟學介紹
經濟學核心思想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經濟學核心規律
經濟學核心規律是由經濟活動中最深層次的本質展開來的經濟活動的內在必然聯系,決定支配經濟活動中其他層次的規律。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價值規律而非價格規律是經濟學的核心規律。以經濟為中心是以再生生產力為中心而非以錢為中心,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再生生產力的發展、中國人民創新能力的發展而非GDP數字增長。
從現象看經濟發展是社會財富快速增加;從本質看經濟發展是先進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不僅是高樓林立,先進生產力快速發展應落實為社會資源可再生能力、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與人民生活狀況確實改善。改革開放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進一步提高、再進一步提高“先進生產力”——再生生產力。
經濟學出發點
經濟學出發點是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經濟客體和經濟主體的對稱關系展開為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從不對稱到對稱的轉化運動形成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展開為經濟學的邏輯體系。經濟學的出發點和經濟的出發點是一致的,經濟學的邏輯和經濟發展的規律是一致的。
經濟學基本原理
經濟學基本原理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范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金融學專業與經濟學專業就業方面區別分析】相關文章: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07-26
繪畫專業就業分析02-27
專業與就業的關系分析02-26
汽車專業就業分析11-07
音樂專業就業前景分析08-15
體育教育專業就業分析11-23
農學專業就業狀況分析01-13
化學專業就業現狀分析06-28
專業就業前景分析201711-15
地礦專業就業前景分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