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關于社會歧視社會調查報告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并且最后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那么調查報告要注意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關于社會歧視社會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社會歧視社會調查報告 1
一、被調查對象a,在讀大學生:
1、你認為我們這個社會中有那些社會歧視?
性別……家庭背景……年齡,身高,外貌…… 有錢程度,還有是否是城市戶口, 是否本地口音,比如在廣州人就看不起不說廣州話的人。
2、你認為你在這個社會中你遭受了哪些歧視?
性別……身高,還有就是口音,在找工作時遭到身高歧視,現在很多招工廣告就明顯帶有歧視的要求。
3、你認為在受到歧視的時候給你造成了那些傷害?
覺得自尊受到傷害,心理上不平衡,認為那樣做違反了法律的(我是學法律的)。
二、被調查對象b,在讀大學生:
1、你認為我們這個社會中有那些社會歧視?
對看上去不順眼的有歧視。
2、你認為你在這個社會中你遭受了哪些歧視?
這個呀,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狀態下有不同的吧,不好說,比如我去群光的時候,看珠寶的`售貨員就有些歧視意味。
3、你認為在受到歧視的時候給你造成了那些傷害?
這個呀,在最受歧視的時候,讓我覺得歧視我的人很可笑,我并不是像他們認為的那樣的……以前的不記得了。
三、被調查對象c,在讀大學生:
1、你認為我們這個社會中有那些社會歧視?
一么就是貧富造成的,富人有鄙視窮人的,這個例子很多不用舉了吧,二是權大的鄙視權小的,比如說部分城管對小販……哦,再就是民族了……性別我覺得還好,因為剛才那幾個是大前提,如果你有錢有權,誰會在乎你是男是女?我是這么理解的~
2、你認為你在這個社會中你遭受了哪些歧視?都有哪種類型?
要說社會上的遭遇,我覺得學生還是經歷少點,現在可能就是因為閱歷,年齡吧,前邊還沒說到,不好意思~不過這些都是小方面,將來的話,可能會有的。
3、你認為在受到歧視的時候給你造成了那些傷害?
自尊……就是自尊心受挫,可能心里很不平衡,反正有可能自暴自棄。因為自己得到的是不公平,從而能再產生報復心理就很難說了。
四、調查對象d,一畢業不久之工作者:
1、 你認為我們這個社會中有那些社會歧視?
有工種,比如腦力勞動者就看不起體力勞動者;還有地位……還有收入……學歷……找工作的時候人家要本科的,專科免談,我是專科畢業,所以認為這是歧視。
2、 你認為你在這個社會中你遭受了哪些歧視?
嗯……好像沒有吧,我這公司是一個韓國貿易公司在蘇州的辦事處,人不多,不好說
3、 你認為在受到歧視的時候給你造成了那些傷害?
重要的心理上,當時只是覺得郁悶。這些歧視對我傷害比較大,因為失去了和更多人公平競爭的機會,這樣我得走好多彎路,付出更多才能達到一個目標。
五、調查對象e,在讀大學生:
1、你認為我們這個社會中有那些社會歧視?
貧賤岐視,應該是最多的,比如清潔工和服務員,還有就是傷殘岐視和疾病岐視。
2、你認為你在這個社會中你遭受了哪些歧視?都有哪種類型?
男女歧視……只是覺得很多時候還存在男女歧視~例如找工作呀等等~
3、 你認為在受到歧視的時候給你造成了那些傷害?
心理傷害和自尊
分析:此次調查因現實條件的限制,是通過網絡聊天的方式來進行的——網絡聊天在理論上比現實調查要真實的多,因為網絡上可以消除很多面對面調查中存在的障礙。這次調查了五個對象,其中有四個是在讀大學生,如此取樣是不科學的,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基本上只有大學生對這個調查感興趣,很少工作了的人愿意做。而就從這幾個調查對象來看,調查結果也不盡人意:一是對歧視現象關注不夠;二是對歧視這個概念還很模糊,通常把歧視和偏見混淆。在這里推測工作了的人不感興趣的原因:
1、為生計奔波而漠視歧視現象;
2、一直處于一種歧視狀態,形成了習得性無助;
3、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情形為歧視狀態。
綜調查對象所言,推測形成整個社會對歧視現象的態度的原因:許多國人的關于的歧視意識沒有啟蒙,即使有所啟蒙,也為整個社會整體所淹沒。
大學生社會歧視社會調查報告 2
一、引言
社會歧視是一個廣泛存在且復雜的社會現象,它影響著社會公平與和諧,也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與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未來棟梁,對社會歧視現象的認知、經歷和態度,不僅反映了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和社會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未來社會對待歧視問題的走向。因此,深入了解大學生群體中的社會歧視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通過線上問卷平臺,向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大學生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 xx 份,問卷內容涵蓋大學生對各類社會歧視的認知、自身經歷的歧視事件、對歧視原因的看法以及應對歧視的態度等方面。
訪談調查:為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內心想法,選取了 xx 名具有不同背景和經歷的大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訪談內容圍繞他們所遭遇的歧視經歷、感受以及對解決社會歧視問題的建議等。
三、調查結果
對社會歧視的認知:絕大多數大學生(約 xx%)表示了解社會歧視現象,其中對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外貌歧視的'認知度較高。但對于一些較為隱蔽的歧視形式,如學歷歧視、家庭背景歧視等,認知度相對較低。
自身經歷的社會歧視:約 xx% 的大學生表示在學習、生活或社交中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社會歧視。性別歧視方面,女性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性別限制的比例較高;地域歧視方面,來自偏遠地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常因地域標簽受到偏見;外貌歧視在校園社交和戀愛關系中時有體現,長相不符合大眾審美的學生更容易被邊緣化。
對歧視原因的看法:大學生普遍認為社會歧視的產生源于刻板印象(約 xx%)、信息不對稱(約 xx%)以及社會文化傳統的影響(約 xx%)。例如,一些人對特定地域的刻板印象導致了地域歧視,而對不同群體缺乏深入了解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則加劇了各種形式的歧視。
應對歧視的態度:當遭遇歧視時,超過 xx% 的大學生選擇沉默忍受,僅有約 xx% 的學生會主動采取行動進行反抗。這反映出大學生在面對歧視時,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有待提高。
四、社會歧視對大學生的影響
心理影響:長期遭受社會歧視會使大學生產生自卑、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例如,一些因外貌受到歧視的學生可能會陷入自我否定,甚至出現社交恐懼。
學業和職業發展影響:歧視現象可能導致大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上受到阻礙。如在求職過程中遭受性別歧視或學歷歧視的學生,可能失去公平競爭的機會,影響其職業規劃和未來發展。
社會觀念影響:大學生若長期處于歧視環境中,可能會對社會公平正義產生懷疑,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進而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產生潛在威脅。
五、建議與對策
加強教育宣傳:高校應加強反歧視教育,通過開設相關課程、舉辦講座等形式,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歧視,增強他們的平等意識和包容精神。同時,利用社交媒體、校園廣播等渠道,廣泛宣傳反歧視理念,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提升自我認知與自信:大學生自身要努力提升自我認知,擺脫外界歧視帶來的負面影響,樹立自信。通過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發掘自身優勢,實現自我價值。
完善法律保障與監督機制: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反歧視法律法規,加大對各類歧視行為的懲處力度。同時,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為大學生提供公平的社會環境。
六、結論
本調查表明,社會歧視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高校、社會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營造一個公平、包容的社會環境,才能讓大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大學生社會歧視社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道德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7-26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19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08-03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08
社會熱點調查報告11-03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8-26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6-29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范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