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

    時間:2020-10-17 10:57:05 日志 我要投稿

    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

      涓涓不壅,終為江河,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逐漸提高,需要通過教師不斷學習、鉆研理論知識并結合實際經驗,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希望對您有幫助。

    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

      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1

      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新課標要求我們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筆者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導入:1.什么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二、技能性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

      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采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么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后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

      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2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太明顯。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后,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 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并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

      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欲。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后,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么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 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后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回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并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采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余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 反饋——盡可能了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檢測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采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盡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于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并且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七年級生物教學日志】相關文章:

    生物個人的研修日志06-18

    生物教師的研修日志范文06-02

    高中生物研修日志08-12

    小學教學的研修日志10-26

    地理教學的研修日志06-02

    英語教師教學日志隨筆08-26

    教學研修日志(精選6篇)08-17

    教學研修日志(通用5篇)08-14

    教學研修日志(精選8篇)08-14

    初中數學教學的研修日志06-03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 | 午夜看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高清96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