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養老保險新政策?養老金并軌有哪些影響?

    時間:2024-06-28 23:18:11 養老保險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解讀2015養老保險新政策?養老金并軌有哪些影響?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養老保險制度也迎來了新政策,成為當下熱門話題。無疑,養老金并軌關系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那么究竟如何解讀這一新政策?養老金并軌又將給普通市民及國家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養老金“雙軌制”宣告破除 養老金正式并軌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2014年12月23日審議了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則。隨著《決定》的正式公布,養老金“雙軌制”宣告破除。方案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另外,職工如果未領夠139個月即死亡,養老金余額可繼承。

      改革后養老金如何計算?

      ①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 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②個人工資超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低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基數。

      養老金并軌四大問題解讀

      問題一:養老保險待遇會降低嗎

      《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4日公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這一比例與企業職工一致。面對這一消息,“養老金待遇會不會下降”成為機關事業人員普遍擔心的問題。

      官方給這些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根據決定,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后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決定還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表示,根據新規,“老人”(已退休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其退休待遇不會降低;“中人”(目前在職人員)和“新人”(以后新入職人員)雖然基本養老金水平會出現下降,但由于“中人”會根據視同繳費年限發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一種補充養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彌補“新人”基本養老金的損失,所以,總體來看,機關事業人員的養老待遇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幅縮水。

      問題二:工資水平會上漲嗎

      雖然養老金待遇總體上不會大降,但對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講,由于個人要承擔占工資8%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占工資4%的職業年金,其工資收入勢必將會減少,因此,漲工資成為了公務員群體的普遍訴求。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公務員表示,“讓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可以,但我們的工資這么低,能給我們先漲工資嗎?”

      李實認為,過去公務員不用交任何費用就能拿到很高的退休金,現在一下子要支付工資的12%,這對于很多工資只有2000元的基層公務員來說承擔起來比較吃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可能會通過提高工資的辦法來加以補償。“畢竟公務員工資很長時間沒有調整了,可以正好利用調整養老金這個機會來調整工資,所以,給公務員漲工資這個可能性非常大。” 李實說。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此前已經確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的思路,在外界看來,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也將很快推出。

      問題三:養老保險“待遇差”會縮小嗎

      在養老金并軌前,由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繳養老保險,但退休后的養老金標準卻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因此,“待遇差”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有統計顯示,中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收入比例)超過80%,個別甚至達到100%。而目前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則在50%以下。那么,在養老金并軌后,企事業單位職工之間的養老金待遇差距會縮小嗎?

      李實表示,隨著改革的實施,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養老金替代率必將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別過大,立即趨同并不可能。此外,兩者之間養老金待遇的差距縮小不在于降低公務員養老金,而在于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要通過“提低”的辦法來縮小差距。

      李實認為,決定提出“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當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年漲幅差不多在10%左右,公務員可適當降低漲幅,這樣增幅一大一小,過幾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會變小。

      問題四:養老金并軌的錢從哪里來

      養老金并軌后,最大難題就是從哪里“找錢”的問題。據統計,中國在職公務員數量約為700多萬,126萬個各類事業單位在職人員3000多萬。按照新規,單位要繳納20%基本養老保險和8%的職業年金,這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在當前各地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錢從哪里來?李實認為,養老金并軌是否造成財政壓力增加,這取決于個人賬戶做實還是做空問題。如果做實,意味著要政府要支出兩部分,一部分要為在職職工繳納養老金,一部分要為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財政壓力當然非常大。

      李實指出,但是從國際經驗來看,個人賬戶做實不是一個好辦法,目前很多國家采取空賬運行的辦法,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賬戶,但是在崗職工的錢用來支付給退休人員,這對于財政來說,并沒有額外增加過多負擔。

      “當然,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此外,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隊伍太龐大,有必要精簡機構,縮減人員,從而減少財政支出,緩解財政壓力。”李實說。

      養老金并軌四大意義

      首先,養老并軌利于人才流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跳槽少了后顧之憂。在養老“雙軌制”下,擁有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的人雖然不用繳費便能享有較高的養老金,他們一旦失去編制就意味著“從零開始”,甚至“老無所依”。編制所捆綁的巨大潛在利益,也導致優秀人才對于職業流動心存顧慮,而平庸之人則“死也要死在編制里”。養老保險“雙軌”變“并軌”,不同社會群體的養老保障問題將從根本上實現“制度上的公平”,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也將由原來的“碎片化”狀態,邁向更為統一、完善的發展階段。同時,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貫徹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在社會保障領域的具體實踐。

      其次,養老并軌彰顯社會公平正義。一個社會存在多種不同的養老制度,而且這種不同是因身份而異,顯然不公平。數據顯示,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約為企業退休職工的2至3倍,即便是國有大型企業,人員離崗后的退休金也是比較低的。長此以往,階層之間的隔閡就會被不斷地拉大。而養老“并軌”讓約4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告別養老“免繳費”時代,建立與企業人員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從“雙軌”到“并軌”,民眾看到了社會公平。所以,養老保險“雙軌”變“并軌”是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安排之一,這一改革體現了改革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的價值取向。

      第三,取消“雙軌制”能彌補養老金巨額缺口。盡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有關部門在各個場合均強調養老金“不差錢”,但如果剔除財政補貼,養老保險在客觀上已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有報道稱,在剔除財政補貼后,2014年我國養老金虧空或超千億元。而這一數字是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計算得來的。數據顯示,2014年養老金保險費收入17554億元,支出19117億元,兩者相減,就得到了“虧空千億”的結果:養老保險金“入不敷出”,虧空高達1563億元。如果再剔除3038億元的財政補貼,養老保險金的情況絕對不容樂觀。即便政府財政有能力給社保“兜底”,但如果超過適度水平,不但會導致社會保障支出過多而其他領域的減少,還會引發公眾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性的“擔憂”,而這種“擔憂”更會引發人們的信任危機。一如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云所言,“民眾的不信任感是會傳遞的,會影響更多的人。沒有信心了制度一定會破產。這就像股市一樣,沒有信心了大家都紛紛退出,沒有人進行長期投資”。

      最后,養老“并軌”,得民心、順民意。養老“并軌”改革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定會是2015年最熱的話題。早在1996年,時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就率先提出要統籌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制度。然而,1996年就提出的“養老金并軌”改革卻因各種利益糾葛、社會改革、體制改革不夠深入而擱淺。在每年的地方及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不止一次地提出,養老“雙軌制”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目前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存在諸多弊端,應盡快使養老“雙軌制”走向并軌。2015年伊始,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后的那塊“硬骨頭”終于被“啃掉”了。養老金“并軌”,成為黨和政府送給人民群眾的新年賀禮。實行養老并軌,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及社會靈活人員置于同一養老體系中,這一制度性改革是得民心、順民意之舉。

      養老金并軌對事業單位有什么影響?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也就意味著在要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個人繳費的同時,應該會對這一群體的工資進行相應調整。“因此,養老金并軌后,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應該沒有太大影響,‘鐵飯碗’的吸引力也不會減弱。”,“老人老辦法”,退休的還會按照原來的計費辦法,在職的養老金應該會減少,但由于“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職業年金會補充一部分減少的養老金。在結合各地物價和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上,為各級公務員進一步制定更明確的工資標準,嚴禁地方隨意為公務員增發補貼。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喪葬補助等福利標準不同,進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雙軌制”也影響了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流動。

    【如何解讀養老保險新政策?養老金并軌有哪些影響?】相關文章:

    解讀養老金并軌政策落地的背后12-12

    解讀2014年養老金并軌的復雜性03-14

    山東養老保險新政策解讀10-17

    北京養老保險新政策解讀10-28

    養老金替代率有多高?養老金并軌后 改革還要邁過哪些坎08-18

    2016養老金并軌10-18

    2014養老保險最新政策有哪些規定?11-15

    2015養老保險補交新政策解讀09-16

    天津養老保險新政策2014解讀08-2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午夜精品亚洲一级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五月天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