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
中辦國辦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新一輪醫改自2009年啟動至今,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框架,同時也為老百姓帶來不少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從八個方面運用典型經驗
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意見強調,當前,深化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利益調整更加復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總結推廣前期深化醫改創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經驗,有利于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有利于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指出,從8個方面運用典型經驗,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為深化醫改提供組織保障;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加強對醫療服務的外部制約;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療聯合體為重要抓手,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改善群眾就醫體驗;發展和規范社會辦醫,滿足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
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
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
意見提出,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覆蓋人口超過13億人,2016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達到人均420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意見提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持續拓展深化,全國1977個縣(市)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正在形成。
與此同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程度大幅提升,實施12大類45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惠及億萬群眾。
此外,我國還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全國已有超過一半的縣開展了基層首診試點,縣域內就診率達80%以上。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行公開透明的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省級網上集中采購,逐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解讀
八年新醫改如何再攻堅?
各地落實醫改方案有何亮點?如何以實踐經驗助推醫改再上臺階?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日前就意見作了解讀。
開展試點,夯實“三醫”聯動基礎
醫保在深化醫改、促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意見】可開展設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試點,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采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
梁萬年:將醫保基金監督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談判、藥品耗材聯合采購與結算、醫療服務行為監管、醫保信息系統建設等職責合為一體,由一個機構統一行使,有利于實現基本醫保基金的統籌管理,有利于發揮醫保對采購藥品的集中支付功能,通過量價掛鉤降低藥品價格,也有利于加強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規范服務行為。特別是有利于促進形成醫保和醫改政策協同,加快構建大健康的格局。
看得起病,理順藥價是關鍵
在日漸高漲的“看病貴”呼聲中,必須理順虛高不下的藥品價格,既要確保患者看得起病,又不能挫傷藥品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意見】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確保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類指導理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和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
梁萬年: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統籌考慮當地政府確定的補償政策,精準測算調價水平,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等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資源不均,家庭醫生和分級診療是關鍵
在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前提下,必須統籌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既要保障患者看得好病,又要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兩難困境。
【意見】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以家庭醫生為核心、專科醫師提供技術支持的簽約服務團隊,向居民提供長期連續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
梁萬年:可引導居民或家庭在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自愿選擇一所二級醫院、一所三級醫院,建立“1+1+1”的組合簽約服務模式,簽約居民可在簽約組合內選擇任意一家醫療機構就診,若到組合外就診須由家庭醫生轉診。
調動積極性,給醫務人員漲薪
醫改既要堅持讓百姓“治得起病、買得起藥”,又要強化醫院在市場中的運行活力,推進薪酬制度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江蘇省,以及福建省尤溪縣在這一方面提供了成功經驗。
【意見】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薪酬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適度增長。
梁萬年:地方可以結合實際,按有關規定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
地方出招
醫改的硬骨頭這樣啃
據新華社電 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醫保網,基本醫療服務可及性明顯提升……新一輪醫改爬坡過坎,地方經驗在破解醫改難題方面的有效探索引發各方關注。
破以藥養醫,降虛高費用
——三明市降藥價補醫價
“看病貴”長期以來為基層群眾所詬病。福建省三明市公立醫院建立了科學補償機制,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通過實行藥品限價采購、嚴格控制醫師處方權和抗菌藥物使用擠壓藥品耗材流通使用環節的水分。
對于作為影響藥價基礎性環節的藥品流通領域,三明市推行公立醫院藥品采購“兩票制”,即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藥品生產企業為配送負總責,實行全區域統一配送。同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保同步跟進。
讓群眾看病不再“老大難”
——上海、江蘇圍繞家庭醫生和醫療聯合體探索分級診療制度
大醫院“一號難求”,小診所門可羅雀,基層群眾看病長期呈現“冷熱不均”的特點。為促進居民基層首診,上海市啟動試點“1+1+1”簽約服務組合,即居民在與1位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1家區級、1家市級醫院就診。簽約居民可在簽約組合內選擇任意一家醫療機構就診,若需至組合外就診必須由家庭醫生轉診,實現“硬綁定”。
江蘇省組建以兩個三甲醫院為核心的省級醫療集團,吸納城區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縱向一體化的醫療集團,成立社區衛生管理中心,醫療集團發揮核心醫院資源優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展開管理幫扶、技術合作、派駐醫生和人員培訓等工作。
讓白衣天使辛勞“物有所值”
——江蘇、上海探索績效分配向一線骨干醫務人員傾斜
薪資低、任務重、風險高,一線醫務人員的職業生態環境壓力重重。為在考核時兼顧效率與公平,江蘇省公立醫院在制定單位內部績效工資發放項目時,設立崗位津貼、生活補貼、科研津貼、醫療衛生職業津貼、延時加班補貼、值班補貼、夜班補貼等項目。在具體分配時,重點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風險度高和貢獻突出等醫務人員傾斜。
此外,在對院長績效考核方面,上海市從社會滿意、管理有效、資產運營、發展持續、職工滿意等五個目標維度選取23個評價指標,考核結果直接作為院長年度績效獎懲的重要依據。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相關文章:
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區別04-08
甘肅省啟動城鄉居民門診慢特病大病保險07-03
鹽城大病醫保全面覆蓋04-18
河南全面實施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04-02
201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細則07-02
關于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知識問答10-06
大病醫療保險怎么辦理07-16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通用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