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1-09-28 09:18:12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家庭的事跡材料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材料吧,根據事跡材料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我們該怎么擬定事跡材料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的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的事跡材料

      家庭的事跡材料1

      王美麗,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我們齊七小區居民的心中卻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王美麗家庭長期以來默默無聞為小區居民普及科學文化、為豐富小區居民健康快樂的業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退休以后的王美麗夫婦倆,是小區志愿者隊伍的成員,也是文明小區的積極參與者。他們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僅是小區的文藝骨干,還在周家渡各小區文化生活的舞臺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足跡。他們一家,溫馨和睦、其樂融融。看書、看報、制作科普宣傳版面、寫讀書筆記、收集整理各種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們的一大愛好。倡導終生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正是他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閑暇之余,家庭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使家庭不僅是生活的港灣,更是共享學習樂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臺。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過家庭學習的心得體會,在小區組建了老年“讀報小組”。她深知小區內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糧而難與人溝通的困惑,動員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讀報小組”中來。使小區老年朋友有了一個了解國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談天說地侃新聞、傾訴心里話的場所。為了滿足老年人特殊的學習需求,王阿姨備足了功課。如:通俗易懂的國內外形勢的宣講,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與子女的糾紛問題等。如:“5·12”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大地震的消息傳來,“地震來臨如何避險?”教會老人們如何應對地震小常識的同時,也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慈善募捐,為災區人民獻愛心。她的“讀報小組”,曾被周家渡街道評為“優秀讀報小組”的光榮稱號。

      十年前,為抵制陋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同時也與小區居民共享由新科學帶來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覺肩負起小區普及科學文化的重任,在樓道里設立了“科普園地”。把科學生活的理念以宣傳版面的形式傳遞到每家每戶,每月一期刊登在樓道的“科普園地”上。大到世博、奧運、文明禮儀知識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飲食起居,內容包羅萬象。如:使用家電節能的小竅門、人人養成健康行為、防止肥胖也應該從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時機結合突發事件及時編寫科普小常識。如:浦三路加油站發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題“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機”的宣傳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傳規范文明行為的漫畫系列插圖,掛在樓道內。

      年高79歲王阿姨和她81歲的老愛人,為了使科普宣傳版面做得既圖文并茂又美觀大方,花費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學剪紙、學繪畫、練寫仿宋字、學寫毛筆字,每一塊科普宣傳版面都凝聚著他們夫婦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婦倆,你來寫字我磨墨;你來剪紙我畫畫。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傳版面總能吸引居民們的眼球,更是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十年來,使科普文化知識從樓組傳播到小區十個樓組乃至整個小區。

      十年來,王阿姨夫婦倆制作的宣傳版面,共有167塊;十年來,王阿姨自始至終辛勤地耕耘著她的“讀報小組”、“樓組文化”象一顆螺絲釘,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小區科普事業上,難能可貴!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區“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實!

      一個立足小區、發揮特長,用滿腔熱情為我們齊七居民區普及科學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的王美麗家庭,在崇尚科學文化的今天,無疑是我們周家渡社區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無量!

      家庭的事跡材料2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汪順土和王春梅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2014年,汪順土王春梅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樂家園

      汪順土與王春梅于1997年結婚,夫妻兩18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汪順土,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系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于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0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著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眾多的留守幼兒在這里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最讓汪順土欣慰的是,婆媳關系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18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08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后,留下了后遺癥,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父親出院后,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汪順土是個大孝子,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盡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么累,壓力多么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后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王春梅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搶著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汪順土的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著拐杖去遛彎了。

      汪順土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于是,王春梅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二、攜手創辦普惠園,熱心公益報社會

      汪順土經常對妻子說,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12年,宗儒源頭的小宇杰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于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汪順土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四處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宇杰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為小宇杰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里上學了。汪順土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為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宇杰,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三、愛國守法懂誠信,為夢匯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汪順土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汪順土認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獲了幸福和溫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家庭的事跡材料3

      在寶山鄉寶山村寶山屯有這樣一戶人家,25年里無論面臨什么樣的處境,家人始終和和睦睦,被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一走進寶山屯,就能看見一座磚瓦房,養滿雞鴨的院子雖然看似擁擠,但被收拾的干凈整齊,走進房子,窗明幾凈,各種家電一應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電視,這便是高洪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洪梅的公公。每當有人與老人談起兒媳婦的時候,老人總是得意的說:“洪梅嫁到我家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跟我們老人紅過臉,早些年條件困難,有好吃的,洪梅他們三口人從來不舍得吃,都留給我吃,我體不好,洪梅就借錢帶我看病,買補品,跟我的親女兒一樣。雖然我現在去訥河老兒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會回來,要不太想他們了”她叫高洪梅,今年46歲,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賢惠關愛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幫助鄰里鄉親。

      1990年中專畢業的高洪梅和丈夫朱振喜結連理,兩人是中專的同學,青梅竹馬,婚后便定居在了寶山村寶山屯,剛結婚的時候,家里條件特別困難,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結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別人家,平常就吃饅頭咸菜,夫妻倆現在回想起過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飽滿淚花,那真叫一個苦啊。但是苦難并沒有打倒高洪梅夫婦,小兩口借錢承包了幾畝農田,開始種植黃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還要洗衣做飯,日子雖然辛苦忙碌,但是小兩口卻樂在其中。可是現實沒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黃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沒有賺到錢,欠的債務也沒有還上,雪上加霜的是高洪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顧。面對這些困難,高洪梅沒有退縮,她仍然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她安慰受打擊的丈夫,同時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來贍養。秋去冬來,為貼補家用,高洪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販賣,黑龍江的冬天漫長而又寒冷,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風,都沒有阻擋住高洪梅對家人的愛,她用自己的雙手,靠著賣柴解決了冬天家人的溫飽。那個冬天高洪梅白天砍柴賣柴,晚上回家給公公洗腳按摩,換洗臟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還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術,希望來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這樣,一年過去了,1991春節過后,高洪梅懷孕了,即將為人母的她,高興之余多了一絲擔憂,孩子出生后會不會有好日子過,黃豆能不能豐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來。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會變化的。果然,黃天不負有心人,在高洪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復了,身體變得硬朗起來;在鄉農技人員的幫助指導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難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高洪梅和朱振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一個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倆給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兒子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隨著小磊的長大,高洪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蓋了新房子,雖說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屬于自己的窩,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來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勸高洪梅再生一個孩子,一兒一女湊成個“好”字,但是高洪梅沒同意,她說:咱們得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個好,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人,讓他受教育,長大后回報社會。這是高洪梅的心聲,也是高洪梅的理想,她為這理想努力著。她在種地和照顧老人、孩子之余,開始飼養雞鴨,起初搞養殖只是想用雞鴨蛋給老人和孩子補補身體,但是后來她發現,鄉里的飯館,都是從農戶家購買雞鴨,往往還供不應求,她決定把規模擴大,由原來的幾只,發展到了幾十只,這樣既保證了家人的健康,又補貼了家用。1998年農村集體分地,高洪梅家的農地變多了,種起來沒有原來那么輕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遠在訥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決定把老人接去訥河照料,但是高洪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終達成協議,每年的春夏兩季老人要回來高洪梅家,讓高洪梅繼續盡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紀,寶山鄉沒有初中,要讀書只能去縣里上學,那意味著家里的開銷又要變大了,很多人勸高洪梅,小孩子讀完小學,認識幾個字就足夠了,別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還能給你搭把手。高洪梅反對的說:我不僅要讓我孩子讀初中還要讓他讀大學,只要他想讀,我就一直供下去。高洪梅抱著這個信念,種地,養殖,栽木耳段,日子是過的越來越紅火,不僅給家里蓋了大磚房,更把小磊培養成了大學生,去年小磊順利從大學畢業,現在成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員。而高洪梅仍在努力著,勞動著,她要讓好日子一直繼續下去。

    【家庭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優秀家庭事跡材料12-01

    家庭模范事跡材料11-26

    社區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11-10

    我的文明家庭事跡材料12-21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11-08

    廉潔文明家庭事跡材料12-21

    農村模范家庭事跡材料12-20

    書香家庭申報事跡材料12-17

    科普家庭事跡材料范文12-16

    清風好家庭事跡材料12-0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日本一道久久高清国产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应用 | 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