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護理實習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護理實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護理實習心得體會1
學習護理專業的我,在畢業后應聘到了一家醫院擔任護士。當我穿上那件象征著神圣使命的白衣時,心中涌動著喜悅與沉重的責任感。希望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唯有不懈努力,精心護理每一位病人,讓他們都能帶著健康回到親人的懷抱。
在為期半年的實習工作當中,以下便是我的護士實習心得體會:
在做護士時,經過半年多的護理實習,在帶教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認真學習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并積極參與醫院組織的醫療事故護理條例培訓,多次參加護理人員的學習活動。通過這些學習,我深刻認識到,隨著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制觀念也在不斷增強,依法辦事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現代護理質量觀要求全方位、全過程地滿足患者的需要,這反映了人們對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增強了安全保護意識,并能夠運用法律知識來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同時,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也有了顯著提升。
在實習過程中,我嚴格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習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愛病人,從不遲到或早退,踏實工作,努力實現護理工作的規范化、技能服務的優質化、基礎護理的`靈活化以及愛心活動的常態化。我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明確了學習重點,并在護理工作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詳細記錄了工作情況。整個實習期間,我始終堅持“愛心、細心、耐心”的原則,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嘴勤”,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在各個科室的實習工作中,我能規范書寫各類護理文書,及時完成交接班記錄,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評估護理和健康宣教。我還能夠做好各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工作,認真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提供術前準備指導,并順利完成術中、術后護理及觀察。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我會認真分析并及時解決。我熟練掌握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及重癥監護等各項護理操作,并嚴格執行“三查七對”。此外,我還積極參加各類病例討論和學術講座,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這些學習,我對整體護理技術和病房管理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關于護理實習心得體會2
特別遺憾在兒牙科只待了短短兩周時間,由于我的考研假與兒牙科實習時間沖突,盡管兩周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我的帶教老師依然盡心盡力地教導我,希望我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學到更多知識,尤其是臨床經驗。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我非常喜歡兒牙科的氛圍,并不是因為我喜歡聽到小孩子們的哭鬧聲,而是因為兒牙科護士和醫生之間的和諧氛圍。或許是因為他們經常與小孩子打交道,無論是護士還是醫生,每個人都非常溫柔耐心,彼此間也十分熱情,對實習生也非常友好。總的來說,這里有一種家的感覺。
兒牙科與其他科室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患者都是小孩子。他們本身對醫生就有恐懼感,從而抗拒看牙齒,即便被父母帶來,也很難立刻信任并配合醫生。很多時候,還未開始任何治療,孩子們就已經淚流滿面了。因此,兒牙科從早到晚都能聽到孩子們的哭聲。然而,也有許多孩子在醫生的溫柔安撫下,逐漸變得配合。對于年紀太小的孩子,無法理解醫生的話,通常只能使用夾板來解決。但我在這里的帶教老師,卻很少遇到哭鬧不止的孩子。通過觀察學習,我也學會了如何與這些小患者們打交道。
小朋友們來到牙科,通常最怕的就是拔牙,也就是擔心治療過程中的疼痛。因此,作為醫生,首先要與他們溝通,保證治療過程中絕不會感到疼痛。其次,要讓小朋友放松地躺在治療椅上,然后開始檢查。可以提前讓他們看看檢查工具,并告知他們將要進行的操作,強調這絕不會帶來痛苦。檢查完成后,若需治療的`牙齒較多,可先從較簡單的做起,如淺齲或窩溝封閉等。首次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讓小朋友適應治療流程,減輕他們的緊張和恐懼,從而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同時建立對醫生的信任感。在治療過程中,對于表現良好的小朋友,應適時給予口頭表揚,并告訴他們表現好會有獎勵。治療結束后,首次可貼一朵小紅花作為鼓勵,醫生可承諾下次表現好則可以獲得兩朵小紅花。這種方法往往能有效激勵小朋友,提高其配合度。此外,僅靠小朋友配合是不夠的,醫生還需向家長普及口腔衛生知識,并督促他們定期帶孩子檢查牙齒狀況,包括換牙情況和齲齒問題,以增強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視,糾正不良習慣,及早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這些措施體現了兒牙科的獨特之處,也要求醫生具備更多耐心。
除此之外,我還學會了制作間隙保持器、雙曲舌簧的彎制以及兒牙科專用器械的配備等技能,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對學習方法的態度。以前我一直認為上課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現在才明白,檢查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為了讓我們學習新技術,不再固守舊法,指導我們更新技術,完善治療方法,與時俱進,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已知的知識。
實際上,在兒牙科實習的短短兩周內,我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學無止境,不進則退。這對于醫學生乃至所有醫療從業者來說尤為重要。無論是否從事臨床工作,學習都不應停止。只有不斷學習,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持續進步,避免被時代淘汰。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好。在此,我衷心感謝兒牙科的所有醫生和護士老師們!
關于護理實習心得體會3
護理的工作并不容易做好,別看護士在醫院做事情手疾眼快,有條不虛的做著,甚至有時候我們去門診還看到有護士在玩手機,但是真的我到實習中就發現,想要做好護士這份工作真的不容易,的確是有比較悠閑的崗位,但是這些崗位都是學不好東西的,薪水也不高,而且也得不到什么成長,而能得到成長,有晉升空間的工作都是不那么容易做到的,在輪崗中我也是知道,一名優秀的護士要懂的東西真的要特別的多,要當好醫生的助手并非容易的事情。
在實習中,我在實習期間學到了許多護士的工作技巧,并且了解到不同科室的護士分工差異很大。住院部的護理工作與外科手術室的護士工作有著明顯的區別。我主要在住院部進行護理實習,剛開始時覺得工作比較簡單,但真正上手后卻頻頻出錯,雖然沒有對病人造成傷害,但也耽誤了不少時間。不過,我的老師非常耐心地指導我,教會我如何正確操作以及如何提高效率。從最基礎的步驟開始,老師手把手地教導我。漸漸地,我變得熟練起來,能夠獨立照顧病人并完成各項工作,包括為病人測量體溫、輸液、提醒服藥、確認病人狀況以及記錄病情等。現在我已經能夠勝任這些任務了。
我在護理工作中付出了很多努力,每一次的付出和辛苦都在積累經驗,幫助我更好地完成工作。看到其他優秀護士的工作,我深感感慨。他們與一些病人幾乎成了朋友,在護理過程中手法非常嫻熟,而我還有很多生疏的`地方,需要向他們學習。相比在學校的學習,我覺得實習中學到的東西更多,而且這些知識很快就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不像在學校里理論居多。有些理論在護理工作中并不常用。但在實習中,學到的大多是工作中必備的知識。
這次實習結束了,我深刻體會到護理工作的艱辛,但依然決定投身其中。我對未來從事護士工作充滿信心,相信通過實習的歷練,我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關于護理實習心得體會4
第一次走出校門參加實驗課,內心十分興奮,對于即將進行的實踐活動充滿期待,但對于社區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卻一無所知。由于未知,心中既好奇又期待;由于實踐活動方式獨特,所以感到格外興奮。我相信其他同學也有著相似的感受。經過三次活動,我們進行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習、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以及家庭訪視實習。在實踐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許多,聽到了不少,思考了很多。
在社區片醫宋春燕的帶領下,我們首次來到一間專為社區居民舉辦健康講座的房間。通過宋大夫的講解,我們了解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建筑要求、功能布局、人員構成、工作內容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居民常見疾病的治療、護理和管理密切相關,如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和精神疾病等。我國對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要求是每5000至10000人配備一名全科醫生和兩名全科護士。
然而現在社區管轄4.8萬人,每天每人的工作量非常大。社區衛生人員的工作內容包括:指導居民如何過健康生活方式,對特殊人群做指導性工作等等。由于現在老齡化比較嚴重,人口流動大,每3個月得建檔隨訪一次(慢性病)。護士工作累、工作難不怕,怕的是居民對他們工作不認可,不認同。居民知道未病先防,可總是出現問題后才去解決。老師講到這些事之后,原本“輕松”的心情慢慢變得緊張。到底怎樣才能解決現狀呢?怎樣讓居民重視起來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又到了第二站由胡護士教我們怎樣建立居民的健康檔案。通過胡老師的講解,我了解了建檔的目的及建檔對象,學會了建檔內容,建檔的建立與管理的流程,理解了建立與管理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重要性。之后又輔助老師進行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的整理與檔案的管理,但是由于時間原因我沒有機會看到電子系管理。臨走時胡老師對我們說:下一次的.實踐活動要時刻做好吃閉門羹的準備?
在返回的路上,我反思了老師提到的社區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居民們對他們的宣傳持懷疑態度,不愿配合他們的工作。我認為這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是居民的知識水平有限,缺乏預防疾病的常識;二是社會認知不足,許多人尚未意識到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三是部分居民有自己信任的私人醫生,或者認為社區衛生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設備不完善;四是由于工作原因,收集資料的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我們小組很幸運,在后續的第二次實踐活動中采用了家庭訪視的方式,即運用社區護理工作方法: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家庭訪視、居家護理中的一種。
在我們正式進行家訪前,胡老師向我們強調了一些注意事項。為了確保我們的安全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他建議我們四人一組。家訪的結果如下:十二戶人家中有五家開門,兩家配合,三家拒絕。盡管有些居民顯得不耐煩或者不理睬我們,甚至對我們心存戒心,但我們的收獲依然很大。每次敲門前我們都祈禱一切順利,心中卻依然十分緊張,擔心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四人負責一棟樓的一個單元,于是挨家挨戶地敲門。當我們敲開第一戶人家的門時,感到有些緊張,這種緊張源于對未知結果的恐懼。開門的是位阿姨,她看起來很慈祥。我們表明了身份和來意后,阿姨非常配合。按照老師臨時教授的技巧,我們很快完成了交流。
在實踐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獲,并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在與居民溝通時,擔心觸及他們的敏感點,這可能與我的知識面不夠廣、溝通能力有限以及缺乏社區管理經驗有關。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對社區護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同于綜合醫院的護士,后者主要護理自己負責的病人,而社區護士則要面對整個社區的居民,包括各年齡段健康、亞健康及患病的人群。社區護士的工作不僅僅局限于社區醫院內部,還需要走街串巷;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外,還要求擁有良好的交際、決策、組織管理以及自我保護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也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即社區護士必須持有有效的護士執業證書并完成注冊,且需具備五年以上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而綜合醫院的護士則無此要求。
走到現在,從不懂到懵懂再到逐漸理解,我意識到社區護理工作的復雜性和工作量之大,僅建檔這一項工作就已經如此繁重,更不用說還有許多我們尚未知曉的工作。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學科的發展是多么艱難,社區護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人們對它的認知還很有限,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向居民普及它、認識它、了解它、信任它,并且能夠很好地應用它。這便是我們今后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護理實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護理實習的心得體會10-29
護理實習心得體會11-18
護理實習心得體會06-24
實習護理的心得體會01-16
實習護理心得體會05-31
護理實習心得體會08-26
護理實習心得體會總結11-02
中專護理實習心得體會06-28
護理醫院實習心得體會04-24
兒科護理實習心得體會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