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發布時間:2017-01-26 編輯:蓮喜

      地震來了,基本的逃生技巧都不好,這是一種極度缺乏安全意識的行為。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防震手抄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下防震手抄報吧。

      地震現象

      地震發生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特征是明顯的晃動。

      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了3分鐘。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地震對自然界景觀也有很大影響。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現斷層和地震裂縫。大地震的地表斷層常綿延幾十至幾百千米,往往具有較明顯的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能反映出震源處的構造變動特征(見濃尾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斷裂都直接與震源的運動相聯系,它們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響。特別是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地區,坡地邊緣、河岸和道路兩旁常出現地裂縫,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側沒有依托的條件下晃動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道路坼裂、鐵軌扭曲、橋梁折斷。在現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成停水、停電和通訊受阻。煤氣、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泄漏可導致火災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災害。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由于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地震類型有這些:

    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根據發生的位置分類

      板緣地震(板塊邊界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的地震,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絕大多數地震屬于此類。

      板內地震:發生在板塊內部的地震,如歐亞大陸內部(包括中國)的地震多屬此類。板內地震除與板塊運動有關,還要受局部地質環境的影響,其發震的原因與規律比板緣地震更復雜。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

      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分類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

      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

      脈動: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常性微動。

    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類

      構造地震:是由于巖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范圍內,而且發生次數也較少,只占地震次數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

      陷落地震:由于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占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范圍有限,破壞也較小。

      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圖片

      根據震源深度進行分類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數破壞性地震是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紀錄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釋放的能量約有85%來自淺源地震,12%來自中源地震,3%來自深源地震[7] 。

      按地震的遠近分類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為100—1000公里。

      遠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級大小分類

      弱震:震級小于3級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的地震;

      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的地震;

      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叫巨大地震[1] 。

      按破壞程度分類

      一般破壞性地震:造成數人至數十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一億元以下(含一億元)的地震;

      中等破壞性地震:造成數十人至數百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一億元以上(不含一億元)、五億元以下的地震;

      嚴重破壞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區發生的七級以上地震、大中城市發生的六級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數百至數千人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五億元以上、三十億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壞性地震:大中城市發生的七級以上地震,或造成萬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在三十億元以上的地震。

      構造地震的分類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數少、強度低;主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2.4級以上。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級。

      雙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動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生時間接近,地點接近,大小接近的兩次地震釋放。

      震群型地震:有兩個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豐富;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級以下.

    欄目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人伊香蕉久久精品 | 一本大道香蕉网站日本 |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