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網>主頁 > 手抄報 > 中秋手抄報 > 小學生中秋節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中秋節手抄報內容

    發布時間:2017-12-19來源:手抄報資料網

      資料1:月餅的歷史

      中秋節前夕,著名民俗專家、北京市民俗協會主席趙書介紹說,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餅”不同,小小月餅其實有很多講究。

      趙書說,月餅雖小,卻承載了十分厚重的歷史。月餅最早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因此月餅又叫“宮餅”、“月團”。月餅始于古代面食,三千多年前,江浙一帶已有一種簡單的面皮包糖醬餡心圓餅。

      “早在漢代,西域就向中原傳來了芝麻、胡桃等,當時用這些原料生產出來的圓餅叫胡餅,”趙書說,“正式記載月餅的是明代《宛署雜記·民風》,書中說‘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

      據趙書介紹,也有傳說唐玄宗和楊貴妃中秋賞月,在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叫法不好聽,楊貴妃恰好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于是“月餅”的叫法流傳開去。作為一種社交禮物,月餅能夠傳遞情感,古時候就有“知恩必報”,“點心,點心”,心意點到而已,不求奢華,重在情意。

      趙書說,各地的人吃月餅都有不同講究,福建龍巖人的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朱元璋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

      資料2:月亮與文人 寄托情思的最佳載體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個天體,但文人墨客對“月”情有獨鐘。據記者在線檢索,唐詩宋詞中含有“月”字的超過1.6萬首,月亮已成為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載體。

      “詩言志”“月亮代表我的心”。早在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陳風·月出》這首情詩。此后2000多年間,月亮益發有了靈魂,有了性情,與人休戚與共,譜寫出無數千古絕唱:“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道出了亡國囚徒永遠的心痛;“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表達出游子懷念親人的思鄉情結;“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李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是微醉之人突發奇想時的寫照;“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范成大),又是甜蜜約會永恒愛情的大膽表露;“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元曲中的這一句,用現在人的話說,則有一種被人涮了的無奈感覺。

      不獨古人喜歡借詠月來抒發喜怒哀樂,當代人也是以月寄情表露心志。魯迅曾有“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的憤然之句,表達對反動派的憤恨。而臺灣民謠《月夜思鄉》:“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則反映了骨肉分離盼望統一的心情。

    欄目推薦
    熱點排行
    推薦閱讀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 |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