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

    時間:2022-12-14 15:35:2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反饋與調整三個環節說明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處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

      一、 教學分析

      (一)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課程比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來龍去脈,這也是為實現教學三維目標服務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視概念、規律的探究過程,整章緊緊圍繞研究勻變速運動規律而展開。而“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勻變速運動,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于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規律、以及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思維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提高認識層次的目的。同時通過本節內容的知識探究,也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學生情況及學習方法的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和處理方法,可以說理論知識上已經沒有什么障礙 ,但是暗示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經驗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體落的快這個問題既是難點也是教師應該抓住的思維碰撞的關鍵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探索的學習心態。

      (三)教學三維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

      (2)通過學習能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分析紙帶上記錄的位移與時間等運動信息。

      (3)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性質,了解研究過程與方法。

      (2)學習運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能力。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四)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重點:對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運動規律的掌握和運用;

      難點: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知識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采用“拋錨式教學法”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通過多媒體最大程度的呈現物理情景,應用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領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課堂中所有的設計與安排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接下來我將具體談一談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學方法來實施課堂教學的。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創設情景:拿一張新的100元錢,如果誰能按老師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錢,老師就把錢給他。讓學生親自觀察和感受下落物體的運動

      教師說明這是個騙局,由此激發學生探索,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來揭示騙局的本質。

      目的: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激發學生的探索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探落體運動

      創設情景:讓羽毛和小鐵片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 重的物體落得快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得出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有關,越重的物體下落的越快這個結論。

      創設情景:小貼片和一團棉花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輕的物體先落地。學生產生疑問并提出疑問:到底是什么影響物體下落的快慢學生很容易達成共識是空氣阻力的作用。預見:沒有空氣會如何用牛頓管實驗,把管內抽成真空時比較羽毛和鐵塊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國宇航員斯科特的月球實驗。驗證猜想。

      講述小故事:紀伽利略通過抽象思維加科學實驗的方法才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目的:形成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問題:重錘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可以近似看成

      提出問題:重錘下落時自由落體運動,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運動規律。

      學生猜想提出假設:可能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制定計劃應用打點計時器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給與鼓勵和肯定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和教師提供的儀器,設計不同的實驗和驗證方法:

      1.如果△s=aT2為一恒量,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4.連續相等時間的位移比為1:3:5:(這個方案最開始普遍被學生認可,但實際操作誤差是教大的)但教師開始不要點破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設計,做實驗,收集數據,老師要及時知道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規范。

      分析與論證合作交流:并分析數據,得到結論,每個小組間交流,補充。老師給與正確的評價。

      目的:應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驗證,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難點問題。

      (四)擴展探究: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實驗方案求解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學生討論,選擇一個可行的方案△s=aT2。

      閱讀課本,教師說明:國際上取北緯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為標準值,g=9.80665 m/s2。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應開頭: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開始提到的那個老師的騙局。加深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最后:和同學小結結束課程

      在板書上的設計:

      盡可能的通過板書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思路同時突出重點內容,盡量讓學生在看到板書時能體會到清晰的課堂思路。

      設置作業超市 (A\B\C)三個難度的試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同時設計一個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題目,給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鉆研。

      三、課堂教學反饋及調整策略

      1、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生先開打點計時器后放手,但是可能會有少部分學生如果測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這個問題,而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夠想到原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的知道,必要時要停下來講解或討論。

      2、計算重力加速度時,沒有必要讓學生再做一次實驗,只要采用一組學生的紙帶大家分析一下即可,畢竟結果已經有學生計算出來了。

      3、課堂教學由各個環節組成,各環節之間盡量通過一些恰當的語言和問題靈活的串接起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覺,也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背后的邏輯關系。

    【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必修1物理說課稿-《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03-04

    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1力合成說課稿08-12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11-23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3篇11-23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精選8篇)08-05

    高中化學必修1說課稿模板10-30

    高中化學必修1《物質的分類》說課稿07-18

    高中化學必修1說課稿怎么寫07-23

    高中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說課稿07-12

    高中化學必修1《鈉重要化合物》說課稿06-2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亚洲日本337视频大全 | 中文字幕乱码亚州无线码二区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