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師優秀說課稿

    時間:2022-07-14 05:47:33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教師優秀說課稿

      導語: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后講課之前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以下是初中地理優秀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地理教師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運動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比如有關氣候知識、地理環境分異等有著重要意義。

      2、三維目標

     、僦R與技能: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以及四季五帶的形成,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谶^程與方法:學會根據光照圖分析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及季節變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變化的。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和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四季、五帶的形成和劃分。

      二、說學生

      高一學生尚未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思維能力較差,對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但本節知識在現實中作用很大,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

      學習熱情高,教學中要多加利用和保護。

      三、說教法

      教師導學法、對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讀圖導析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說學法

      1、自主探究

      通過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儀模型,加強對抽象知識的形象化理解。

      2、學會讀圖、繪圖、用圖

      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于地球運動的圖示之中,多且復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3、理論聯系實際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理論。

      4、及時歸納總結

      適時對地理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提高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并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導入新課———(作息時間的調整、俄羅斯與美國的夏時制、夏季為何有午休等)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造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是理解本節內容的關鍵。

      2、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

     。1)比較任意一點位于晝半球和夜半球的時間長短,使學生掌握判斷一地晝夜長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斷所求地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即可。

     。2)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光照圖”,讓學生讀圖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將通過提問來督促。分析完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后,播放全球晝夜長短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變化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動畫分析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規律,最后歸納總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并補充晝長、夜長的計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方法)

     。3)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由于這部分知識空間性強,為利于學生掌握,要求學生在課下制作晨昏儀模型(二分日的比較簡單,只要做一個夏至日的就夠了,翻過來就是冬至日的)。

      空間分布規律

      ①太陽直射北(或南)半球,則北(或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或南),晝越長,夜越短;

     、谔栔鄙涑嗟溃瑒t全球晝夜等長。

      時間變化規律

     、偬栔鄙潼c往北(或南)移動,則北(或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

      ②赤道上始終晝夜等長。

      極晝與極夜:

     、偬栔鄙浔保ɑ蚰希┌肭,則北(或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極點出現極夜。

      ②從春分到夏至與從秋分到冬至,極晝極夜區的范圍逐漸擴大;

      從夏至到秋分與從冬至到春分,極晝極夜區的范圍逐漸縮小。

      講完這部分內容后布置一個探究活動,即南極圈內地區與北極圈內地區相比,其同緯度地區的極晝、極夜天數是否一樣長,為什么?

      3、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與變化

     。ㄊ紫韧ㄟ^提問“一天中有幾個太陽高度?何時太陽高度最大?”來幫助學生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

      結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分布規律及隨季節的變化規律,通過公式“正午太陽高度差=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差”計算一些特殊點、特殊時刻的正午太陽高度,然后歸納總結出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空間分布規律

      任意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對程度較好的班級可以指出:在任意時刻,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四周遞減,且每111公里遞減1度。)

      時間變化規律

      當太陽直射點朝向地球上某條緯線移動時,則該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漸大;反之漸小。

      推論:夏至日那天,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____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4、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由于此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自學完成目標,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體系性我設計了下面幾個問題:

     。1)四季的劃分依據是什么?若黃赤交角不存在還有四季嗎?

     。2)五帶的劃分界限和劃分依據是什么?若黃赤交角增大或減小3度,五帶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5、課堂練習

     、僮灾魈骄拷裉焯栔鄙潼c的緯度位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掌握直射點移動的量的規律。)

     、谧x某日太陽照射示意圖,填空:

      (1)指出A、B、C、D、F、H、L、N、S各點的晝夜長短關系并按晝長由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2)說出極晝極夜的緯度分布范圍;【參考答案:極晝———(90—a)N及其以北地區;極夜———(90—a)S及其以南地區】

      (3)說出C、J兩點的太陽高度;(設計意圖:強化太陽高度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區別)

     。4)已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aN,計算N、G、H、I、J、K、L、F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設計意圖:力圖給學生一個一般規律,,產生整體印象而不是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割裂開來)

      【參考答案:N—— a、G——2 a、H——2326 a、I——6634 a、J———90、K——(90—a)、L——6634— a、F——0】

    【初中地理教師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優秀初中地理說課稿06-26

    初中地理說課稿07-20

    【精】初中地理說課稿11-29

    初中地理說課稿【精】11-29

    【熱】初中地理說課稿11-29

    【薦】初中地理說課稿11-29

    初中地理說課稿【薦】11-29

    【推薦】初中地理說課稿12-09

    【熱門】初中地理說課稿12-09

    初中地理說課稿【熱門】12-0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日本免费一区小泽玛利亚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