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

    時間:2020-12-04 10:12:23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初中數學《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在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體會平行線的三種判定方法,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是《相交線與平行線》的重點,學習它會為后面的學習平行線性質、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石”。同時,本節學習將為加深“角與平行線”的認識,建立空間觀念,發展思維,并能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運用數學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

      重 點 三種位置關系的角的特征;會根據三種位置關系的角來判斷兩直線平行的方法。

      難 點 “轉化”的數學思想的培養。

      由“說點兒理”到“用符號表示推理”的逐層加深。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角的特征,認識“直線平行”的三個充分條件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①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等活動歸納出三種判定方法,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動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活動及實際問題的研究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 ①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敢想、敢說、敢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習慣。

      通過學生體驗、猜想并證明,讓學生體會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②通過“轉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三、教學方法

      1、采用指導探究法進行教學,主要通過二個師生雙邊活動:①動——師生互動,共同探索。②導——知識類比,合理引導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數學活動,經歷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

      2、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整堂課圍繞“情景問題——學生體驗——合作交流”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合作,充分交流,既滿足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學生學習幾何方法的缺乏,和學無所用的思想顧慮。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快和進步。

      3、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擴大學生知識面,使每個學生穩步提高。

      四、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從創設情境,孕育新知開始,經歷探索新知,構建模式;解釋新知,落實新知;總結新知,布置作業等過程來完成教學。

      創設情境,孕育新知:

      ①師生欣賞三幅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從幾何圖形上看有什么共同點。

      ②從學生經歷過的事入手,讓學生比較兩張獎狀粘貼的好壞,并說明理由,讓學生留心實際生活,欣賞木工畫平行線的方法。

      ③落實到學生是否會畫平行線?本環節教師展示圖片,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了解實際生活中平行線的廣泛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動畫展示,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經歷過的事入手。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應用數學無時不有。符合“數學教學應從生活經驗出發”的新課程標準要求。

      2、實驗操作,探索新知1

      ①由學生是否會畫平行線導入,用小學學過的方法過點P畫直線AB的平行線CD,學生動手畫并展示。

      ②學生思考三角尺起什么作用(教師點撥)?

      ③學生動手操作:用學具塑料條擺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的模型,并探討圖中角的關系(同位角)。

      ④教師把學生畫平行線的過程和塑料條模型抽象成幾何圖形,指明同位角的位置關系是截線,被截線的同旁,

      歸納:兩直線平行條件1

      教師展示一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鞏固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關注:

      ①學生能否畫平行線,動手操作是否準確

      ②學生能否獨立探究、參與、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復習提問,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動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考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質量,教師有的放矢,讓學生掌握重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及時練習鞏固,,體現學以致用的觀念,消除學生學無所用的思想顧慮。

      3、大膽猜想,探究新知

      ⑴學生分組討論:

      ①∠2和∠3是什么位置關系?

      ∠3和∠4是什么位置關系?

      ②直線CD繞O旋轉是否還保持上述位置關系?

      ③∠2與∠3,∠2與∠4一定相等嗎?猜想,展示討論成果。

      ⑵學生探究:

      問題:①∠2=∠3能得到AB∥CD嗎?

      ②∠2+∠4=180可以判定AB∥CD嗎?

      學生用語言表述推理過程,教師深入學生中并點撥將未知的.轉化為已知,并規范推理過程。和學生一起歸納直線平行的條件2,3。

      ⑶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本環節教師關注:

      ①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敢于發表個人觀點。

      ②小組團結協作程度,創新意識。

      ③表揚優秀小組

      設計意圖:猜想、交流、歸納,符合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學會將陌生的轉化為熟悉的,將未知的轉化為已知的。并用練習及時鞏固,落實新知與方法,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4、解釋運用,鞏固新知

      本環節共有五個練習,第一題落實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位置特征。第二、三題落實三種判定方法的應用。第四、五題是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

      本環節教師應關注:

      ①深入學生當中,對學習有困難學生進行鼓勵,幫助。

      ②學生的思維角度是否合理。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運用新知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并進行自我評價,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5、總結新知,布置作業

      通過設問回答補充的方式小結,學生自主回答三個問題,教師關注全體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程度,學生是否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采用必做題和選做題的方式布置作業。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小結,養成學習——總結——再學習的良好習慣,發揮自我評價作用,同時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業分層要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給基礎好的學生充分的空間,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五、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立足于學生的認知基礎來確定適當的起點與目標,內容安排從畫平行線的方法出發到平行線的三個充分條件的發現、論證和運用,逐步展示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層層展開,逐步深入。在教學設計時,利用學具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圖片和動畫,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運用數學無時不有。以動代靜,使課堂氣氛活躍,面向全體學生,給基礎好的學生充分的空間,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同時注重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一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探索、研究和解決,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直線平行的條件》說課稿】相關文章:

    “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稿05-03

    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稿范文01-29

    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垂直與平行》11-11

    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說課稿模板11-06

    初中數學說課稿-《數軸》12-12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垂線》11-11

    初中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教學反思09-15

    初中數學說課稿(15篇)11-04

    初中數學說課稿15篇11-04

    GMAT數學環形直線知識介紹09-1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久久国产91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夜夜天天狠狠偷偷青青久久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