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1-03-19 13:17:23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jié)內(nèi)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nèi)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

      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

      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jù)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jīng)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

      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

      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

      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jié)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

      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xiàn)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探究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fā)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jù)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

      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123456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jīng),試電筆內(nèi)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xiàn)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shù)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fā)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jù)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jù)的公式。

      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研究磁現(xiàn)象。在同學們認識磁場后,下一步自然應使學生了解磁場的性質及對磁場獲得感性認識,而教材在介紹完磁場后接著從定量的角度介紹磁感應強度,為此將教材第三節(jié)的內(nèi)容提上來先行介紹。通過演示實驗、巧設問題、歸納總結,使同學們掌握磁場的圖示方法和右手定則。

      因本版教材的設計原因,教學過程中要對概念做出明確的定義。

      根據(jù)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性。

      2、知道磁磁場的來源。

      3、知道磁場是有方向的,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4、知道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會用右手定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磁鐵吸引不同材質的硬幣,演示奧斯特實驗,回顧指南針,使同學們對磁性有感性認識,進而了解磁場的來源。

      2、介紹奧斯特,使同學們認識到實驗在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

      3、觀察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展示磁傳感器示數(shù)的正負使同學們認識到磁場具有方向性。

      4、磁場對電流、電流對電流的作用等演示實驗。

      5、觀察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歸納總結其規(guī)律,并且體會引入磁感線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磁場來源的了解,使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養(yǎng)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 介紹斯特金的成就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1.5萬噸白銀所制電磁鐵,使同學們了解人類可以利用所學知識改造自然。

      3、 回顧磁場性質的研究過程,體會科學家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

      4、 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發(fā)現(xiàn)并利用地球周圍的磁場,介紹阿爾法磁譜儀中由中科院制造的永磁體,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

      2.難點:安培定則涉及的空間思維是本節(jié)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fā)揮明顯的推動作用。本節(jié)課采用演示實驗和協(xié)作實驗,巧設物理情景、適當時機巧妙設問引發(fā)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邀請部分學生協(xié)助老師做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再通過隨堂檢測,進行鞏固。

      學法:

      這節(jié)課采用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shù)據(jù)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⑴ 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3分鐘)

      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

      1、電荷間的作用力是不是需要相互接觸?

      2、電荷間是如何產(chǎn)生作用力的?

      3、電場的基本性質及如何形象地表示電場?

      4、電場線的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⑵ 新課教學

      1、什么是磁性:(3分鐘)

      演示實驗1:磁鐵吸引硬幣。(展示磁鐵不同位置吸引硬幣時硬幣奔向磁鐵的快慢)

      演示實驗2:磁鐵能使小磁針轉動。(展示不同位置處小磁針轉動的方向和快慢)

      (針對以下實驗現(xiàn)象提問)

      利用PPT文件展示問題。

      【問題】磁鐵為什么能吸引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壹角硬幣?

      【學生答】 五角硬幣是鐵質的壹角硬幣不是鐵質的。

      【問題】磁鐵吸引鐵質硬幣是不是需要與硬幣直接接觸?磁鐵使小磁針轉動時需要不需要與小磁針直接接觸?

      【學生答】 不需要直接接觸。

      【問題】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不同位置處小磁針(硬幣)受力是否相同?什么地方大?

      【學生答】不同,在磁鐵一端時大。

      【問題】磁鐵與直接接觸的硬幣(小磁針)之間是通過什么發(fā)生相互作用的?

      【學生答】 磁場。

      【實驗現(xiàn)象】

      1、能夠吸引鐵質的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鋁質的壹角硬幣,對鐵質硬幣,在磁鐵的不

      同位置處硬幣奔向磁鐵的速度不同。

      2、磁鐵隨小磁針轉動,磁鐵放置方式不同,小磁針轉動方向不同,快慢不同。

      定義: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稱為磁性。磁性最強的地方稱為磁極。

      2、磁場的定義:(4分鐘)

      電荷的周圍存在電場,電荷間通過電場產(chǎn)生相互作用,那么,磁體和電流的周圍是不是也存在磁場呢?磁體間、電流和磁體間則通過磁場產(chǎn)生相互作用。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說明電和磁是相互聯(lián)系的。既然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對磁體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那么磁體對電流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嗎?電流與電流之間有沒有力的作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演示實驗3:通電導線與磁體通過磁場發(fā)生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通電導線的放置方式) 演示實驗4: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的方向)

      (針對以下實驗現(xiàn)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通過上述實驗表明,除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是不是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如何作用?異向電流之間又如何作用?

      【學生答】 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相吸引,異向電流之間相排斥。

      【問題】電場的基本性質是什么?你能不能類比出磁場的基本性質?

      【學生答】電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或電流產(chǎn)生力的作用。

      【實驗現(xiàn)象】

      1、通電導線也能使小磁針轉動。

      2、同向電流相吸,異向電流相斥

      結論:磁體與磁體間、電流與磁體間、電流與電流間均有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來傳遞的,所以電流具有磁效應。

      請同學們類比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得出結論:

      所有的與磁現(xiàn)象有關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

      定義:磁體或電流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能夠傳遞在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特殊的物質叫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產(chǎn)生力的作用。

      3、磁場的(3分鐘)

      通過演示實驗1與演示實驗3與指南針請同學們總結磁場的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磁場的來源有哪些?

      磁鐵并不是磁場的唯一來源,電流也能產(chǎn)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介紹:斯特金、阿爾法磁譜儀、1.5萬噸白銀磁鐵。

      4、磁場的方向(4分鐘)

      演示實驗5: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小磁針北極的指向(請同學們注意小磁針兩極的顏色) 演示實驗6:磁傳感器在磁場中不同位置的示數(shù)(請同學們注意磁傳感器示數(shù)的正負) (針對以下實驗現(xiàn)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 小磁針在磁場內(nèi)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是否相同?

      【學生答】不相同

      【問題】磁傳感器的示數(shù)有正有負,正負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學生答】正負表示方向

      【問題】請同學們類比電場方向的規(guī)定,試給磁場的方向做出規(guī)定。

      【學生答】將小磁針的北極指向定為當前位置處磁場的方向。

      實驗現(xiàn)象:

      ①小磁針在磁場中不同位置靜止時北極(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

      ②磁傳感器在磁場的不同位置示數(shù)有正有負。

      請同學們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類比電場方向的確定

      結論:

      1、磁場有方向。

      2、通常將小磁針在磁場中北極(N極)受力的方向作為該點磁場的方向。

      5、圖示磁場(20分鐘)

      邀請同學們協(xié)助完成以下展示實驗,并提醒同學們注意空間結構

      演示實驗7:條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8:U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下面兩個演示實驗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方向,并注意觀察通電螺線管的內(nèi)部

      演示實驗9:通電直導線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10:單匝線圈周圍小磁針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11:通電螺線管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12:展示地球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利用地磁場) 針對實驗現(xiàn)象提問

      通過PPT展示問題:

      【問題】 通過以上幾種磁場周圍的小磁針分布情況,你認為磁場的分布是有一定規(guī)律還是雜亂無章?

      【問題】小磁針在什么地方分布比較密集?什么地方比較稀疏?

      【問題】我們實際在處理磁場問題時,不能總是靠小磁針來表述磁場,請同學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形象化地表述磁場,該用什么辦法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想到了用磁感線來表示磁場,那么,磁場較強的地方和較弱的地方,磁感線應具備什么特征呢?

      【問題】既然小磁針的N極指向有一定規(guī)律,那么同學們所畫的磁感線是否也應該表述出來這個規(guī)律呢?應如何表述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提到畫有方向的曲線,那方向應該如何表示磁場的方向呢?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小磁針形成的曲線是否有相交的地方?是否中斷?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磁感線在磁鐵外部始于何處止于何處,內(nèi)部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jù)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分布規(guī)律,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來幫助你掌握通電導線周圍磁場的分布規(guī)律。

      【問題】如何用右手定則判定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jù)通電直導線磁場的判斷方法,歸納出一種判斷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的判斷方法。

      實驗現(xiàn)象:

      小磁針均按一定規(guī)律分布呈現(xiàn)線狀。

      請同學們回憶電場線的表述,并類比電場線設計如何表述磁場。

      磁感線: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的特點:

      磁感線的密疏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較密的地方磁場較強,磁感線較疏的地方較弱。 磁感線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斷。

      磁場中的任何一條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在磁體外部由N極到S極,磁體內(nèi)部由S極到N極。

      磁感線是為了形象地研究磁場而人為假想的曲線,并不是客觀存在于磁場中的真實曲線 電流的方向和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系可用右手定則來判定。

      四、課堂小結(3分鐘)

      本節(jié)課通過演示實驗及同學們的歸納總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磁性是指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

      2、磁鐵和電流均能產(chǎn)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3、磁場具有方向性,規(guī)定小磁針N極受力方向為該位置處的磁場方向。

      4、可以用磁感線來形象的表示磁場,磁感線是閉合的曲線,在磁鐵外部始于N極止于S極,內(nèi)部始于S極止于N極。

      5、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圖。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nèi)容要點: 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第二,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電功率計算;

      第三,理解和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電功率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研究是在學習了電功之后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電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掌握。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電功率的研究為了解用電器的性能和安全用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知識奠定了基礎。電功率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chǎn)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用電器上的銘牌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產(chǎn),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通過實驗探究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所以正確建立電功率概念,并會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分析與計算;正確理解“額定功率”,會區(qū)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多數(shù)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視頻、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邊講邊練及時鞏固。通過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教室電能表的轉盤,有時慢悠悠,有時急匆匆,這是為什么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在只開三盞電棒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shù)和教室所有電棒都開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shù)。

      教師提出問題:兩次的“次數(shù) ”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可以回答出:不同,這說明電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課。這里滲透了比較的科學方法并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目標導學:

      一、出示目標,學生閱讀: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4.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學生閱讀“目標”后,不僅明白了本節(jié)課要解決哪些問題,同時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出示提綱,學生結合提綱獨立自學課本72---73頁內(nèi)容。

      (一)、電功率基礎知識: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義: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電功率計算:

      家用普通手電筒的電壓是3V,電流是50mA,它的電功率是多少?

      (三)、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額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泡上標有“PZ220----60”字樣,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師生共同評價: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用紅色粉筆圈出展示的錯誤并改正;

      3、教師點評。

      在這里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展示空間”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看似平淡,實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質疑釋難:

      1、教師提出問題: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fā)光的亮度是一樣的嗎?其電功率是不變的嗎?

      2、學生觀看視頻材料。

      3、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桌上的實驗器材做實驗,體會小燈泡發(fā)光亮度與功率的關系。

      4、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在學生觀看視頻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完成):

      U實= U額P額___P實燈泡發(fā)光_____

      U實> U額P額___P實燈泡發(fā)光_____

      U實

      這是本節(jié)課的高潮所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先讓同學們觀看一段燈泡亮度與燈泡電功率關系的“視頻”,初步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然后再讓同學們動手“分組實驗”再次感性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既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求知欲又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觀察和分組實驗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用電器正常工作的條件應是什么?.用電器的工作情況是什么決定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對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使用用電器做出了科學指導。

      電功率知識的綜合性強,根據(jù)用電器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在給出實際電壓(或實際電流)的基礎上求實際功率、在已知電功和電功率基礎上求通電時間等都是在考查同學們在解決物理實際問題時能否“依靠公式”展開思維。所以,我以課本例題為依托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用一個標有“PZ220---1100”字樣的電爐燒水。若此時家中的實際電壓為200V。這個電爐的電阻是多少?此時該電爐的電功率是多少?1.8KWh電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長時間?

      (五)反饋檢測:

      1、電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電功率,它是反映電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_________。

      2、關于電功和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電流做同樣多的功,用的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C、電流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D、在相同時間內(nèi)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訓練,可以看出學生對電功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shù)。

      3、小明利用電能表和秒表測量某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5min內(nèi)消耗的電能為0.3kWh,則這個由電器可能是( )

      A、電視機 B、白熾燈

      C、電冰箱 D、空調器

      這道題的設計既考查了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體現(xiàn)了“物理與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新課程理念。

      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知道電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電功率計算,并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其電功率的關系。本節(jié)課我是按我校“五步導學”的模式設計的。這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及物理課堂應以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為目的”的新課程理念。從教學流程看,本節(jié)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始終被充分調動。尤其是在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電功率關系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出現(xiàn)了一個高潮。但是,由于本節(jié)課容量大,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略顯得不足。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電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級第十八章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本節(jié)內(nèi)容,既是對電能知識學習的深化和具體化,又為本章第三節(jié)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而且它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的指標,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對學生今后體驗生活意義重大。本節(jié)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部分的電學知識,電流和電路,電阻及其影響因素,掌握了一些解決電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具有一定了的電學基礎,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同時通過對前面功率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單本節(jié)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也相對較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的計算,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2.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關心日常生活中各種用電器功率的大小,形成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四、教學準備

      電風扇(有銘牌),電吹風,學校用的電子計時器,空調機的銘牌圖片、燈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合作探究,學習新知→例題講解,鞏固體驗→學生總結,體驗心得→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

      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講解法

      學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大約5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電能表轉動的快慢情況,發(fā)現(xiàn)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有時急匆匆,有時慢悠悠。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使用一只普通燈泡時,鋁盤轉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燈泡時,鋁盤轉得快!讓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用演示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鑄就良好的開端。)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學習新知(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大約25分鐘)

      活動一:自主討論,認識定義

      1、通過看課本討論和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的定義和公式及單位進率:

      板書: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

      啟發(fā):如何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的快慢呢?(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消耗電能多少;或者讓其消耗電能相等,看所用時間的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出:電功率大小等于用電器在1秒時間內(nèi)所消耗的電能。(類比于功率的定義)

      2、提問:如何計算電功率的大小?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各小組推薦同學回答,由學生導出電功率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

      活動二:解決問題。

      板書: 消耗功率100W中的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的意義是此燈

      泡在1s內(nèi)消耗的電能是100J.學生回答25W的意義。

      談話:正是因為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

      多,所以轉化為內(nèi)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的燈泡比25W的燈泡亮的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三:閱讀資料,理解概念

      讓學生看書本上92頁的小資料,并觀察教師帶來的用電器上的銘牌,請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電器的電功率相同嗎?②誰的電功率最小?③誰的電功率最大?引導出單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設計意圖:從現(xiàn)象中認識意義,討論問題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深入。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深刻理解電功率的概念。并為下面千瓦時學習做鋪墊。)

      活動四: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討論>:(1)功率為1千瓦的電熱水壺,正常工作1小時,它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單位,t用小時作單位,則W的單位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能力,理順各單位的關系,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并且明確所求的是W電能!)

      引導得出:"千瓦時" 的來歷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的電功率的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huán)節(jié):典例剖析,歸納總結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大約7分鐘) 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并總結。

      第四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提高(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大約3分鐘)

      在完成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后,本節(jié)課的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jù)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jié)課的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之后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里的電冰箱、 電熨斗、 電視機、 電風扇、 微波爐、 洗衣機等用電器的銘牌,了解它們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

      電功率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

      2.計算公式:P=UI P= 導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的單位:國際制單位:瓦(W),常用的還有千瓦(KW),1KW=103W.

      4.電功率表示的意義:用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U實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容易被大電流燒毀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發(fā)揮其額定功率

      燈炮亮度由燈泡消耗的實際電功率決定,燈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6.電功率的測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杠桿》,選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四節(jié)。下面我分西部分來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講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三物理課本第十三章內(nèi)容,教材第12章分別各用一節(jié)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識,本節(jié)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nèi)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后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是本章第二部分的主體內(nèi)容。杠桿平衡條件是貫穿于全章的主線,起到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本章內(nèi)容與下章知識聯(lián)系密切,學好本章知識就能為下章知識奠定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繼續(xù)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于生活,經(jīng)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并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jié)課無論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初中學生已初步形成的形象思維,是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他們厭倦了教師的單獨說教 ,希望教師創(chuàng)設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物理環(huán)境,給他們發(fā)表自己見解和表現(xiàn)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chuàng)造愿望,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chuàng)造才能的機會。基于以上對教材地位的分析,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初步理解力臂的感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和杠桿的一些應用。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jīng)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xiàn)象、尋找數(shù)據(jù)間規(guī)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心生活、生產(chǎn)、自然現(xiàn)象中杠桿的使用,樂于在周圍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根據(jù)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三、教學重點、難點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nèi)容,是本章其他幾節(jié)所述物理規(guī)律的理論依據(jù),應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而杠桿及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和畫法應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第二部分 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jù)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主要采用直觀教學、示范畫圖的教學方法,并配合講授、討論、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的綜合優(yōu)化,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準確把握杠桿及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歸納出利用杠桿知識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探究式教學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使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得以更好的實現(xiàn)。

      第三部分 教學程序設計

      ⒈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問題

      教師通過讓學生捏粉筆頭的比賽,提出疑問,引出要研究的問題——杠桿。并由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和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物理問題:杠桿是什么?由簡單到復雜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⒉研究發(fā)現(xiàn),展示新知

      結合教材中的幾種杠桿示意圖,板書撬棒撬石頭、蹺蹺板的杠桿示意圖,引導學生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杠桿的概念。這種發(fā)現(xiàn)學習法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有助于保護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

      在學生掌握了杠桿的概念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熟悉的杠桿。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杠桿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認知食物的能力。

      要進一步了解杠桿,提出要掌握杠桿的幾個概念,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支點、動力、阻力、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及阻力臂。對于動力臂及阻力臂作圖,學生比較難于理解,需要反復地講解和強調,因為在初中教學中已經(jīng)學了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那么從這里入手,講解作圖過程,

      在過渡到力臂的畫法中來,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⒊探究活動 增強體驗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要認真引導學生分析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F 與 的乘積和F 與 的乘積相等、相差很小、相差較大,教師引導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根據(jù)所處理的數(shù)據(jù)討論、總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F × =F × 。

      ⒋拓展分析 發(fā)散思維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看出,影響杠桿平衡的不只是力,也不只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力再大,力臂若為零,則對杠桿的平衡不起任何影響。

      最后讓學生通過畫出杠桿的示意圖,明白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優(yōu)缺點,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應用它們解決簡單問題,增強解題能力。

      第四部分 反思與小結

      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要點進行回顧,加以總結,訓練學生歸納物理知識的能力。

      布置作業(yè)使學生更好的鞏固掌握本節(jié)課內(nèi)容,為下節(jié)課深入認識大好基礎,作業(yè)包括了本節(jié)課所有的內(nèi)容,有利于加強鞏固。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

      杠 桿

      一、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一般用O表示。

      ⒉動力:是杠桿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 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里,一般用字母F 表示。

      ⒋動力作用線:過動力作用點沿動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⒌阻力作用線:過阻力作用點沿阻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⒎阻力臂:從紙雕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F

      三、杠桿的應用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一、說教學觀

      由于本節(jié)課是基于活動教學觀而進行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簡單介紹一下活動教學觀。活動教學觀以“以活動促發(fā)展”為教學的指導思想,認為“活動”是“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特殊的活動過程,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構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對知識、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活動教學觀是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根本目的的教學觀。活動教學觀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突出學生對知識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的學習,強調學生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重視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和系統(tǒng)化。

      在活動教學觀的指導下,通過對教材以及學生分析,得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而組織教學活動,具體的教學過程分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組織問題解決、引導知識整理、指導練習應用、提供反饋評價。首先,我來說一下我對教材的分析。

      二、說教材分析

      魯科版《化學反應原理》一共由三章組成,即: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第三章又分為水溶液,弱電解質的電離 鹽類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離子反應四節(jié)內(nèi)容,而處于第二節(jié)第二大塊的鹽類的水解知識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起到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因為鹽類水解的學習可以加深對強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等知識更深的理解,同時對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行為進一步認識。并且鹽類水解是繼弱酸、弱堿及水的電離平衡體系之后的又一個電解質溶液的平衡體系,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電解質溶液的平衡體系。鹽類水解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指導高三有關電解和物質的檢測等知識的學習。

      三、說學生分析

      結合之前所學的化學平衡的原理,化學平衡的移動,水的電離平衡以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等知識,學生具備了分析溶液中各種離子水解平衡的能力。另外,學生經(jīng)過高中兩年的化學學習,其獨立學習的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理性認識能力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

      四、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本節(jié)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

      1. 知識與技能:

      a.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能判斷各類鹽的水溶液的酸堿性,會解釋鹽類物質的水溶液顯酸性或顯堿性的原因

      b.初步掌握鹽類水解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2.過程與方法:

      a. 通過參與實驗探究,學會控制變量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b. 通過師生交流討論,學會分析和歸納,體驗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通過實驗,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b.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酸堿中和反應和鹽類水解反應

      五、說教學過程

      1. 首先呈現(xiàn)問題: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鹽溶液呢?是否一定顯中性?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帶著因疑惑引發(fā)的激情和想要解決問題的迫切心情參與課堂活動。

      2. 緊接著,進行分組實驗。當學生們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與其想象的鹽溶液的酸堿性不同時,就引起了認知沖突,為后續(xù)的學習做鋪墊,并讓學生獲得鹽的水溶液不一定顯中性的感性認識。

      3. 在實驗之后,自然會得出三個問題:為什么有的鹽溶液會顯酸性或堿性?鹽溶液顯酸、堿性有何規(guī)律?我們?nèi)绾伪硎钧}溶液顯酸堿性的過程?而這正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都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預期,明確任務。

      4. 接下來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二,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向水中加入醋酸鈉固體,溶液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溶液中,水可以電離出……醋酸鈉可以電離出……再依據(jù)碰撞理論,學生可以順利想到溶液中將形成弱電解質CH3COOH,再考慮到CH3COOH的生成使溶液中C(H+)減少,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致使溶液中C(OH-)>C(H+),于是溶液顯堿性。

      5. 在問題2解決后,再讓學生自己分析氯化銨、氯化鈉固體加入水中后,溶液所發(fā)生的變化。由于在教師與學生共同交流與合作分析出醋酸鈉溶液顯堿性的原因之后,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分析鹽類在水溶液中的行為的能力。此時問題3的提出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應用,促進新知識的掌握。

      6. 經(jīng)過以上的教學活動,學生對鹽類水解有了自己的認識,可以讓學生嘗試給出鹽類水解的定義。再經(jīng)過師生共同分析,得出鹽類水解的本質。

      7. 然后提出問題4鹽類水解有何規(guī)律?學生根據(jù)鹽類水解的定義和本質,再回扣分組實驗的結果,總結出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即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強顯誰性。

      8. 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用方程式來表示鹽的水解,以及多元弱酸的鹽和多元弱堿的鹽如何書寫其水解方程式?

      9. 經(jīng)過前面的學習,學生知道鹽加入水中有些會水解而有些不會。此時,應該趁熱打鐵,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和系統(tǒng)化。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的本質、定義以及水解方程式書寫的印象。該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整合與建構。

      10.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靜態(tài)的知識結構是否轉化為動態(tài)的程序性知識,并形成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活動經(jīng)驗結構,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通過練習獲得有關知識理解的反饋信息,促進知識的遷移,使知識轉化為能力。為此,我精選了嘗試性練習和創(chuàng)新應用性練習兩種類型的習題。嘗試性練習幫助學生知識再現(xiàn),創(chuàng)新應用性練習幫助學生將不同的知識技能結構進行重新組塊。

      11. 通過課下對作業(yè)的批改和與學生的交流討論,了解學生對該節(jié)課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并提供反饋和評價。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檢驗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12. 再根據(jù)提供的反饋評價對教學設計進行改組優(yōu)化。

      13.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5-27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05-2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07-02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yōu)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說課稿范文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物體的顏色》12-0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六篇07-06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06-0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5-23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集錦十篇05-24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播放天堂色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 | 亚洲国产国语高清在线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