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說課稿

    時間:2022-09-06 10:01:31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

      初中歷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匚

      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戰后初期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所取代。美蘇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劍撥弩張,形成“冷戰”局面。但這種冷戰的格局并不符合戰后世界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兩大陣營的存在也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轉化,是新舊歷史階段交替的一個過渡環節,因此,本課具有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二戰后初期的世界形勢。

     。2)了解鐵幕演說和兩極對峙局面形成的史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美蘇對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2)通過對世界近代史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梳理,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及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兩極格局,初步認識冷戰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深刻認識世界和平的可貴。

     。ㄈ┙虒W重點:美蘇“冷戰”的表現;兩極格局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難點:兩極格局的認識與評價。

      二、說學情

      本課的“冷戰”和兩極格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密切,較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歷史圖片,以利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冷戰”、兩極格局和“熱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課的實際特點,我主要采用談話法、閱讀指導法、問題導學法和直觀演示法等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學,在學中思。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教學。

      四、說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課程標準,我通過上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合作探究、體驗交流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與學生的主體性。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通過復習提問的這個環節,使得新課與舊知識很好的銜接,便于學生形成整體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根據學案預習,并且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本內容。

      三、合作交流,拓展升華

      本課書共有三個子目,根據我的教學對象及新課標要求,我自主設置四個步驟來完成主體部分的教學。

      步驟一:“冷戰”興起的原因。

      在講這一目時,我先用幻燈片展示出美蘇兩國戰后的發展情況,由此得出,美國已經成為世界霸主,而蘇聯成為其稱霸的.主要障礙,雙方的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凸顯雙方在意識形態的分歧。

      針對矛盾,美國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對付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即冷戰。

      引導學生分析“冷戰”的含義與實質。并讓學生探究冷戰的原因。

      步驟二:“冷戰”的形成過程。

      在講這一目時,我用談話法和閱讀指導法的方式讓學生閱讀相關課文,讓學生了解美蘇對抗的相關史實。學生自己總結出兩大陣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峙的表現,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這一過程的了解。

      “冷戰”的形成過程閱讀性較強,知識點比較明確,而且美蘇兩大陣營之間遏制與反遏制、對抗與反對抗的線索也比較清晰,屬于學生了解識記的層次。所以把“冷戰”的形成過程通過幻燈片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展開自主學習,從而理清“冷戰”形成的基本步驟。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步驟三:局部“熱戰”

      “冷戰”時期的“熱戰”是以美國參與發動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最為典型。我首先向學生展示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的兩幅圖,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部分,借此來反映出“熱戰”的實質(是“冷戰”的延續)和影響,在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閱讀歷史圖片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步驟四:拓展升華,設疑培優

      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有何影響,這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把問題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結合前面的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來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出兩極對峙格局的影響,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分析、概括、歸納能力。

      四、前后貫通,課堂小結

      通過讓學生回顧這節課所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得出:不應該把意識形態作為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原則,不同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和平相處,理性、寬容和智慧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最后引導學生以史為鑒:遏制和對抗沒有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贏!

      五、學以致用,當堂檢測【見學案】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初中歷史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一統的漢朝》,它選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的第三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大板塊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的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的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么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為如下內容:

     。ǘ┙虒W目標

      1、了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并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2、學會一分為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借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虒W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范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作為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為簡單,不利于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于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會在后面的說教學過程中具體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ㄒ唬⿲W情分析

      授課對象:初一學生

      優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ǘ┙谭ê蛯W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和講解法,對于重點內容將采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歷史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3分鐘)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后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么,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并且帶著疑問有目的地展開新課的學習。

     。ǘ┲v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境。然后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的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并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于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后,我會讓學生試著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著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的.時期休養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為西漢進入強盛的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閱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么?――漢武帝年輕有為,善于用人。

      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于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后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說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后,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后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后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

      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么,對于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說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采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說明為什么這么選擇。

      然后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利用歷史短劇不僅可以重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教學難點簡單化,加上教師的進一步總結,讓學生較輕松地進行理解學習。

      初中歷史說課稿3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的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對于本節課的設計,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學、藝術地處理好學生、教師與教材三者之間的關系,將課堂真正的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樂學;讓自己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究;讓教材成為我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合作的依托。

      本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

      1、南北重歸統一;

      2、大運河的開通。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三個“一”為教學主線:

      一個政權──隋朝的建立

      一個局面──隋初經濟的繁榮;

      一個創舉──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引導學生比較、分析,總結歷史規律,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大綱要求,對本課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目標: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及其作用”這一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問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導入框中的故事導入;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及課下收集的資料,講“胭脂井”的傳說;通過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及原因;學習“大運河的開通”這一內容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信息,結合動態示意圖,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把握這一重點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使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運河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又一重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珍惜統一、安定、團結的環境。

      三個目標在整堂課中始終是一個整體,有機結合,在教法、學法中我會進一步談到。

     。ㄈ┱f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這個內容我準備設置幾個可操作性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從書中獲取信息,然后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適當的進行詳細講解,是這個問題由難轉易。

      難點:首先是隋朝初年經濟的繁榮。因為教材的內容比較簡單,概括性很強,所以適當的補充史料可以使學生分析出原因。

      另外對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和作用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七年級的學生對這個問題要是進行辯證全面的分析用一定難度,所以我準備通過提問題、提供史料、傳授方法、適當引導及比較到位的進行總結等途徑來突破這個難點。

      二、說學情

      經過近一年的歷史學習,七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歷史比較、分析的能力,既有對歷史學科的濃厚興趣,也具備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趣味性與學科嚴謹性、科學性相融合。特別是所教的學生,自我表現欲強、思維活躍,通過創設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技能。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的設計,依托于面對哪些學生、處理哪段教材。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材,實施的教學方法截然不同。針對外校學生自主、獨立、大膽、思維活躍、愛表現的特點,本節課我采用了辯論、探究、體驗等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以“學”的身份,師生同堂,解讀《繁盛一時的隋朝》。

      四、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就具體教學過程說明一下教學目標的實現。

      (1)提問注意學科滲透故事設疑激發興趣

      關鍵詞:世界著名運河、隋煬帝看瓊花開運河

      一堂課成功與否,開頭抓住學生的心,吊起學生的胃口很關鍵。所以我采用地理知識提問的方法進行隋運河開通的課堂導入,利用教材導入框中的隋煬帝看瓊花的故事引出問題調動學生情緒、渲染氣氛,營造歷史課堂獨特的感覺。同時指出,傳說與歷史史實間的區別。

      進一步刺激學生情緒、激發興趣,使學生對大運河有一定宏觀了解,輕松、有趣、學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能夠在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提起學習興趣。

      (2)啟發思維培養能力

      關鍵詞:圖說歷史史學辯論總結規律

      地圖是歷史課堂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隋朝疆域圖》和《隋朝大運河圖》能夠幫助學生輕松、明了地掌握隋朝統一后疆域和大運河的中心和南北端點,并形成正確的空間地理概念,從而在有效的視覺沖擊下,于不知不覺、輕松的狀態中突破本節課的兩個知識點

      1、南北重歸統一;

      2、大運河的開通。

      所教學生有小組學習與課堂辯論的優良傳統,而且學習的自主性較強,表現欲也很強,因此為突破本課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我采用了層層設疑、史學辯論的方法,設置辯論題:

      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說法對不對?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隋朝大運河開通有何利弊?

      通過辯論,構建對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語言表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將知識、情感、能力三個目標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點。課堂效果非常好。

      (3)激發興趣活躍課堂

      關鍵詞:歷史故事講述歷史小游戲辯論畫圖

      歷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講述,歷史小游戲的穿插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語言表達、綜合協調能力、并延伸了課堂教學,將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緊密結合,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并在課程近半時制造興奮點,提高學習興趣。

      辯論:結合教材,以“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利弊”為辯題,通過回顧、對比、正反雙方的辯論,老師的點撥,從開通大運河的條件和意義等方面突破本課難點。

      畫圖:讓學生在看過隋朝大運河的圖片之后,讓學生上臺畫出隋朝大運河的簡單示意圖并標注出幾個重要位置,這樣就使學生能夠圖文并記,既能體驗再次創作的樂趣,鞏固知識的目的也可以達到。

      五、課堂反思

      關鍵詞:學生主體快樂課堂

      一切的課堂設計圍繞一個主體:學生,一個原則:課堂輕松、充滿未知,一個效果:不知不覺、意猶未盡。總體來看,課堂效果比較好,達到了預期目的。但如何根據教材的變化、學生的不同,設計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的教學活動,更合理的教學方法,來輔助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讓歷史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有強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比如:如果講古代水利工程,如何處理得更加符合初一學生年齡特點?

      初中歷史說課稿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六單元第20課《社會生活的變化》。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套教材的編排充分體現了現代化史觀、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的特點。本課主要講述的是從戰爭到民國時期,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國由傳統社會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社會生活領域發生變化的一些情況。這種敘述體現了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本課內容又與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社會生活的變化緊密相關。所以本課占有承上啟下的總結性地位。

      二、說目標

      在反復閱讀教材、認真鉆研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課標”)和《宜賓市初中畢業會考與高中招生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我將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

     。1)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

      (2)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媒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3)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2、能力目標:

      通過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與古代社會生活的比較,使學生學會運用發展的觀點和歷史縱向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西方社會工業文明的傳入使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些變化客觀上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這些變化是以我們中華民族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的,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發展觀和社會進步觀。

      三、說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在社會的轉型期,交通和通訊工具的改變是社會進步特別是物質文明進步的標志性產物,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社會發展的前瞻性,有力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而大眾傳播媒體的變化主要是精神文明進步的`產物,與物質文明相輔相成,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出現,文化生活的變遷,社會習俗的變化。

      2、教學難點:

      從文明史觀來分析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原因和評價,需要對政治史的基本知識較準確的掌握,對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本課的難點確定為:近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特點、原因、評價。

      四、說教法、學法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給學生以直觀的歷史感受;情境教學法,創設新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法,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其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其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所以,本課采用的學法有:比較法、討論法、歸納法。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呼喚的教學過程是“依賴主體的不斷活動”而構建認知的過程,整個過程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有效的、科學的課堂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設計為“為拍攝電影做準備工作”的活動課,對教學過程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1、導入新課:(約2分鐘)

      為了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上,我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為話題導入新課。導語為:“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在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之后,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為了拍出一部高質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嗎?”問題提出后,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可能會想到導演、演員、編劇、監制、燈光師、化妝師、劇務、制片人等等。這樣學生的精力立即集中到了課堂上。

      2、講授新課:(約15分鐘)

      在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之后,我緊接著提出本節課的設想:“我們班準備拍攝一部反映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電影。今天,就由同學們來擔當導演和劇組人員。全班分成4組,分別從交通、通訊、文化生活、社會習俗等四個方面來為本片的拍攝作一些準備工作!

      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并請其將新舊事物進行對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接著,每組派兩名學生,其中一人介紹近代之前的社會生活某個方面的情形,另一人則介紹近代以來該方面出現的新變化,其他人可以及時進行補充或者糾正,教師則用多媒體課件適時地加以演示。這樣,學生的身心都融入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高漲。通過師生互動、討論,我們已將我國近代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變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組: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馬車、木船、轎子等。

      近代有:火車、輪船、汽車、電車、飛機。

      在此,我請所有學生思考新式交通工具與中國傳統交通工具在動力方面的區別是什么。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可以得出結論: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機或內燃機、電力為動力,而中國傳統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風力、人力等自然力。這樣,學生就明白為何西方文明剛傳入中國時,中國人“無不充滿好奇”了。

      第二組:通訊工具

      ——近代之前:喇叭、擊鼓傳聲、烽火臺、驛站、信號旗、信鴿、燈塔等。

      近代有:電報、電話、郵政。

      在此,教師請學生舉例說明新式通訊方式有何優點,使學生明白這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是歷史的進步,以培養其社會進步觀。

      第三組: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畫像、舞臺劇、皮影戲等。

      近代有:照相、電影、近代報刊、書籍出版業。

      在此處,我以《申報》不同版面的內容為例,請學生評價近代報刊起到的作用,以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其感受到歷史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在介紹近代書籍出版業時,我展示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圖片,因為這是學生必備的工具書。

      第四組:社會習俗

      ——由于該方面的變化主要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故將社會習俗進行對比的時間界限劃為“辛亥革命”前后,與前三組有所不同。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辮子、長袍馬褂、跪拜禮、女子纏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辮、易服、改稱呼、變禮儀等。

      在第四小組的學生介紹社會習俗的變化之后,教師展示一些眾所周知的明星(如張國立、王剛、陸毅等)在影視作品中的相關照片。我又介紹了中山裝的內涵、“三寸金蓮”的來歷。明星、故事這兩大元素將所有學生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也將本節課推向高潮。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火眼金睛”環節,請學生為劇本糾錯,劇本如下:“1921年的元旦,我在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的聲音很大。突然有人進來說,從南京來電報了,中華民國成立了,我們快把辮子剪掉吧,于是,我很快去做了,還照了一張照片做留戀,然后我坐火車去了南京,見到了孫中山,他說:“你見到了本總統還不下跪?”

      最后我鼓勵大家:“相信我們一定能拍出高質量的電影”。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其實踐能力。

      3、合作探究:(約10分鐘)

     。1)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變化有什么特點?

      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出變化的特點!巴瑢W們,你有沒有注意到馬車、燈塔、信號旗、舞臺劇等一些近代之前的事物到近代乃至現在依然存在?這說明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什么特點?”“中山裝的來歷又說明了什么特點呢?”在學生們討論回答之后,我總結其特點為:中西并存、土洋結合。

      (2)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采用講解法突破此教學難點,火車、輪船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有線電報、電話、照相和電影等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這些變化都是隨著列強對中國的不斷侵略而出現的;而社會習俗的變化主要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出現的。

      變化的原因為:

     、傥鞣焦I文明的傳入(兩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明)

      ②辛亥革命的沖擊。

      (3)如何評價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學生通過對中國近代之前和近代社會生活進行比較,可以總結出這些變化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這是其進步性。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局限性,我節選了老舍先生《茶館》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民國好幾年了,怎么還請安?你們不會鞠躬嗎?

      崔久峰:“做過國會議員,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過自誤誤人而已!”

      通過簡短的兩句話及課本內容,學生很快就歸納出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局限性——變化是有限的,很多變化只是出現在大城市中,廣大農村變化沒有這么大。傳統的習慣勢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的。

      最后,教師指出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評價為:①變化有限,且以中華民族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災難深淵為代價,②這些變化卻代表了社會進步的方向。

      本探究題目可以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地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4、課堂總結:(約5分鐘)

      結合板書與學生一起回顧本課所學的知識,再次指出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板書設計為結構式,目的在于力求思路清晰,使板書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工具。

      5、課堂練習(8分鐘)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討論探究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敖處煘橹鲗,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初中歷史新課程,一起有效地實施歷史新課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說課稿09-21

    初中歷史說課稿11-02

    初中歷史經典說課稿優秀06-05

    初中歷史說課稿優秀10-28

    初中歷史說課稿(精選10篇)04-27

    初中歷史說課稿(精選15篇)09-23

    初中歷史說課稿優秀(優選)09-19

    初中歷史說課稿(精選20篇)03-25

    初中歷史說課稿(15篇)11-02

    初中歷史優秀說課稿(精選10篇)07-2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 蜜月aⅴ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一级在线视频一区 | 色综五月亚洲欧美婷婷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性图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