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因式分解》說課稿范文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因式分解》第一節課的內容。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因式分解是代數式的一種重要恒等變形。它是學習分式的基礎,又在恒等變形、代數式的運算、解方程、函數中有廣泛的應用,就本節課而言,著重闡述了兩個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它是繼整式乘法的基礎上來討論因式分解概念,繼而,通過探究與整式乘法的關系,來尋求因式分解的原理。這一思想實質貫穿后繼學習的各種因式分解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為后面學習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因式分解這一節課的內容,對于掌握各種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個代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從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分工協作及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及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并向學生滲透對比、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體會事物之間互相轉化的辨證思想,從而初步接受對立統一觀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質屬性是學習整章因式分解的關鍵,而學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變形是一個逆向思維。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較長時間的學習,造成思維定勢,學生容易產生“倒攝抑制”作用,阻礙學生新概念的形成。因此我將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
教學的重點:因式分解的概念
教學的難點:認識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系,并能意識到可以運用整式乘法的一系列法則來解決因式分解的各種問題。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以及整式的除法的學習。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教發與學法是互相和統一的,正如新《數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就本節課而言,在教法上不妨利用對比教學,讓學生體驗因式分解概念產生的過程;利用類比教法、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結合,促進學生對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嘗試教學,讓學生主動暴露思維過程,及時得到信息的反饋。不管用什么教法,一節課應該不斷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機制,不斷優化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為,自始至終對學生充滿情感、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是最重要的。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分以下六個環節:
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觀察分析,探究新知;
師生互動,運用新知; 強化訓練,掌握新知;
整理知識,形成結構; 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具體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我先出示幾個整式乘法的練習,讓學生做。教師巡視。
學生完成習,一是復習整式的乘法,激活學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認知結構,滿足“溫故而知新”的后,教師引導:把上述等式逆過來看一看還成立嗎?
安排這樣的練教學原理。二是為本節課目標的達成作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課題--因式分解。
第二環節:觀察分析,探究新知
全班兩個組,比賽看哪一組算的快,當a=101,b=99時,第一組求a2-b2的值,第二組求(a+b)(a-b)。教師巡視,代表性地抽取兩名學生板演,給出兩種解法。
安排這一過程是想利用對比分析,讓學生體會,把a2-b2化為整式積的形式,會給計算帶來簡便,順應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一個好的問題的提出,將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發教學高潮,是學生知識及能力獲得發展的有效動力。故在教因式分解概念時,我設計以下兩個問題:
(1) 你能嘗試把a2-b2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嗎?并與小學所學的因數分解作比較。
(2) 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歸納因式分解的定義。
一個多項式→幾個整式+積→因式分解
我特設三個例題,這幾個題目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例1、例2羅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產生錯誤的對象讓學生辨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的互逆關系。促使他們認識概念的本質、確定概念的外延,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例3體會用分解因式解決相關問題的簡捷性。
第三環節:強化訓練,掌握新知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過:“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入寶山而空返”。適當的鞏固性,應用性練習是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所必不可少的。為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我及時安排學生完成兩個練習。通過這兩個練習讓學生學會辨析因式分解這種變形。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為下一節提取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打基礎;同時又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第四環節:整理知識,形成結構。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小結。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升為一種能力,并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提煉能力。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在作業上我布置了看書、作業本、思考題。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
五、說板書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數學《因式分解》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因式分解同步復習題精選11-09
初中數學《完全平方公式》說課稿范文12-01
初中數學《絕對值》說課稿范文11-13
《圖形的平移》初中數學說課稿范文12-10
精選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10篇07-07
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十篇07-07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六篇06-21
關于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八篇06-21
有關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八篇06-10
【推薦】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九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