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模塊第十六單元第二十九節。所教的內容為冼星海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定位為依據,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聆聽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情緒,進而認識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對《黃河大合唱》中各樂章進行分析。
三、說教學重、難點:
由于時間關系在課堂中重點聽三個樂章,《黃河船夫曲》《河邊對口曲》《保衛黃河》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黃河大合唱》情感發展。及演唱形式。
四、說學法
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集體演唱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五、說教法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采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六、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音樂,然后問題式引入新課。
(二)出示課題:
《黃河大合唱》(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設計推動課堂進入主題)
1、讓學生交談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師小節之后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作品創作故事》來詳細了解作品產生過程。
3、教師提出問題,這部作品共分幾個樂章?大家最想聽第幾樂章?
(三)新課講授
1視聽《欣賞《河邊對口曲》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從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緒與情節的發展。)
師: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河邊對口曲》。大家邊欣賞邊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b/歌曲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生:欣賞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對唱。b/歌曲情節是從兩個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問答傾訴,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師:我們再來聽下歌曲的最后一個部分(播放歌曲)。在這個部分里,只有兩個背井離鄉老百姓的對唱嗎?
生:沒有,還有合唱。
師:那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來表現什么?
生:表現遭受敵人逼迫而逃亡的不僅僅只有這兩個老百姓,中國還有千千萬萬這樣苦難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線抗日殺敵救國。
師:找出兩位學生來表演。
2、欣賞《黃河船夫曲》
(設計意圖想通過層層設問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歌曲的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并通過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內涵。在音樂中找出答案)
1、師:在欣賞這首歌曲之前,我請大家邊欣賞邊思考這幾個問題:
a/歌曲的體裁是什么?
b/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使你聯想到什么?
生:欣賞后回答
a/歌曲體裁是勞動號子。b/速度由快變慢再變快,力度由強變弱再變強,聯想到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
師:大家說的很對!那船夫們不懼怕驚濤駭浪,勇敢頑強地一起與之搏斗,這表現出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生:表現出船夫們團結一致、無所畏懼、永不放棄的精神。
師:對!這種團結協作、勇往直前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2、師:這首歌曲的體裁是勞動號子,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船夫們勞動的場景。
生:按照老師指揮模仿勞動號子,體驗勞動號子便于整齊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欣賞《保衛黃河》
(設計意圖從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情節與演唱的關聯關系,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演唱形式與情感傳達的結合有一定的認知。)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來聆聽《保衛黃河》!會唱的同學跟著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賞并跟唱。
師: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時候都學唱過這首歌,剛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錯。現在我們來聽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輪唱。
師: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我們現在也來輪唱一下,各位同學看老師的手勢每個小組進入。
生:進行輪唱訓練。
師:好,剛才我們進行了輪唱練習。大家體會到輪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現意義?
生:一輪接一輪的,就像波浪一樣一層一層涌來。
師:很好!那在這首《保衛黃河》里,作者用到了輪唱這種形式就是要表現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抗日,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抗日決心和斗爭精神,把敵人淹沒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選擇"拓展與探究"第四題的第2題)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可讓學生擴寬視野,對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不同的風格)
師:現在大家對聲樂輪唱曲《保衛黃河》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來欣賞下由著名鋼琴家朗朗和管弦樂隊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大家來對比下鋼琴演奏的《保衛黃河》與聲樂曲《保衛黃河》,說說看你們喜歡哪個版本?這一樂章出現幾次主題,分別有什么不同?
生:欣賞后發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師:《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就欣賞到這里,現在我們一起以這部作品為例來歸納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多樂章的聲樂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于史詩性和戲劇性;樂隊伴奏)
(五)總結
師:播放背景音樂《怒吼吧,黃河》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就欣賞到這里,下節課將繼續欣賞大合唱其他樂章并與鋼琴協奏曲進行對比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優美與壯美》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的第一課,本單元通過大量的音樂作品,使學生從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悲劇美和喜劇美六個基本范疇中體驗音樂的美。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鋼琴獨奏曲《夜曲》以及《國際歌》,這幾首樂曲的選擇突出了音樂作品中優美與壯美的不同感覺,對于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且在中學階段掌握了音樂技能的學習,但他們還缺少音樂理論知識的深化,對音樂的美還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聽”和“不好聽”,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理解優美與壯美的內涵,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是本課的`主旨。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的目標:感受理解《牧歌》、《國際歌》美的不同
2、能力目標:正確區別優美與壯美這兩種不同審美范疇的音樂作品,初步具有對音樂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目標: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進他們音樂文化的興致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本課內容實際及對學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節課重難點如下:重點: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音樂的優美和壯美的風格特征,理解他們的內涵。難點:能夠準確的辨析感受出音樂作品所屬的音樂美范疇
五、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注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主要運用引導、練習、對比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將采用合作討論練習等學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也體現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播放學生比較熟悉的《天鵝》和《紅軍不怕遠征難》片段,讓學生談談這兩首音樂帶給他們怎樣的感受,老師肯定學生的答案后進行總結,引出書中音樂美的概念及介紹,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樂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本節課的距離,更好體會到音樂美的不同。
2、新課講授
(1)多媒體播放一段草原風景畫,提問:這組畫面帶給你怎樣的視覺感受,如果讓你為這組畫面配上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音樂作品,這樣的設計是運用了美術的視覺感,音樂從視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要比聽覺上獲得的情感體驗更快、更直接,從而為后面的教學作一個很好的鋪墊,啟發學生從音樂的語言要素方面思考,隨后讓大家閉上眼睛欣賞無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賞過后,讓學生說說《牧歌》帶給自己的感受,接下來提問學生了解肖邦嗎,有同學知道夜曲這種題材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解夜曲題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聽《夜曲》片段,請學生說說感受,繼而引導學生從音樂元素方面進行分析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后教師從旋律、速度、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總結優美的特點引導總結。
(2)教師結合歷史知識介紹《國際歌》創作背景,并在多媒體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學生從創作背景體會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設計是通過歷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隨后聆聽《國際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風格,隨后老師從旋律、速度、力度、節奏、結構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壯美的特點,總結后學生隨多媒體再次欣賞《國際歌》并跟唱,體會作品情感。音樂的美是通過聲音來抒發情感的,通過聆聽學唱和音樂語言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壯美的音樂特點,初步感受與優美的異同。
(3)總結本課,通過音樂要素對優美和壯美進行比較
七、布置作業
1、課后欣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片段
2、欣賞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突出重點、安排得當,樂曲欣賞和圖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現在多媒體上。
1、牧歌
優美的特點:溫柔、平和、純凈、細膩、詩情畫意
2、國際歌
壯美的特點:剛勁、果敢、勇猛、粗狂、鏗鏘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3
1、說教材
(1)歌曲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少兒歌曲,全曲采用了漢族民間音調的節奏特點,尤其是歌曲中拍手、跺腳的形體伴奏,為歌曲增添了歡樂的氣氛,歌詞中的“踩”、“采”、“跑”、“帶”、“飄”等動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鄉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歡樂情景。
(2)教學目標
a、通過聆聽、參與、體驗,使學生感受到小朋友在蒙蒙細雨中光著小腳丫采山時的靈活身影和愉快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b、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朝氣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采山》。
c、能主動參與小組編創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并能在活動中體驗采山及與人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3)教學重點: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學唱歌曲《采山》,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
重點安排原因:本首歌曲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因此教學中要求學生以體驗的方法,去學習它,這樣有益于歌曲的情感表達;在雨后的山上,除了“蘑菇”、“木耳”、“野果”等,有許多別的植物。因此,編歌詞并表演也就成了教學重點,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教學難點:系統的學習和理解歌詞,并較好地表現歌曲情緒。
難點提出原因:因為本課是學生進入三年級學習的第二課,理解歌詞內涵,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對孩子來說還比較難,只有理解掌握了歌詞和歌曲中的音樂記號,才能準確地表現歌曲,抒發情感。
(5)教具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2、說教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學科綜合法、實踐法。
3、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4、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行課堂禮!
(2)談話導入:談有關山里的知識,包括民族風情、山里的物產、景色等等,都會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設計意圖:親切的談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大山的美,對山里的事物產生興趣,為學習新歌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采山》。
(3)發聲練習:跳音練習(531∣531 ∣),以mi和ma為母音進行練習。
演唱要求:抬頭挺胸,雙腳與肩同寬,采用聞花式吸氣,在不同的音高上練習跳音,唱的干脆,有彈性。
設計意圖:簡單的練聲讓學生自主實踐,練習剛學的呼吸方法,為演唱新歌做好準備。
(4)新課
a、聽錄音,整體感知歌曲。
b、模仿老師按節奏朗誦歌詞。
c、電子琴伴奏,教師范唱,學生跟唱。
d、歌曲處理(按課本要求加入拍手、跺腳的律動)。
e、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強調前奏)。
f、抽2—3名學生進行獨唱,教師伴奏,演唱完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吸收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g、學認歌譜,并能跟琴摸唱2—3個樂句。
h、結合歌曲,學習音樂記號。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采用節奏模仿、律動等學生富有興趣的形式來進行形象化教學,能降低教學難度。歌曲的學習則從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詞特點、旋律特點找突破口,用整體感受的方式學習歌曲。
5、探究表演才藝
(1)自由組合(8人一組)。
(2)創編歌詞。除了歌曲中“采蘑菇”、 “采木耳”、“采野果”……外,你們還有其它雨中采山的形式嗎?讓學生創編歌詞,尋找采山時的更多樂趣,并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予以表現。
(3)分小組展示表演。
(4)小組自評、互評。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展示表演,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表達個人情感,享受音樂的樂趣,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另外,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能促進學生正視自己,尊重他人,提高學生的鑒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6、評價總結
對本節課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愿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編創能力進行評價。
7、在音樂中走出教室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4
一、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花城版高中選修課歌唱的第二單元的一首抒情歌曲《共和國之戀》。歌曲為二段體結構,旋律優美深情,深受廣大青少年朋友喜愛的優秀歌曲。歌曲選自電視劇《共和國之戀》的主題歌,由劉毅然作詞,劉為光作曲。歌曲以優美的旋律,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一群有志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本節課從歌唱技巧入手,根據氣息和咬字吐字解決歌唱的發聲技巧。
二、學情
高中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故本課從學習如何發聲入手,激發興趣,層層深入。通過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拉近和同學們的距離,使我們教與學在音樂活動中相識、融洽、和諧。
高中生已經過了變聲期,而且具備了音樂的鑒賞能力,但是這時期的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對氣息和咬字吐字的歌唱技巧還不能掌握,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將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挖掘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激勵自己作為新一代中國知識青年必須繼承前輩不渝的愛國熱情和在科學道路上奮勇攀登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集體訓練,個別示范和才藝展示,學生自學和集體討論,歸納,提高歌唱技巧。
【知識與技能】
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氣息與咬字、吐字的有效結合方法,正確的使用氣息,咬字吐字,能更好地進行科學的演唱。
四、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教材、學情、教學目標的確立,我設置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歌唱實踐,學生能夠提高音樂表現力和審美能力。
【難點】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氣息與咬字、吐字的有效結合方法,正確的使用氣息,咬字吐字準確。
五、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高中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欣賞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對音樂作品情感的掌握,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采取練習法鞏固學生的演唱技巧,探究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
(二)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在學生學習指導時,圍繞學習目標,主要通過聽、練、唱等方法,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吟唱形式及歌唱技巧的表現。讓學生嘗試,討論分析,編創,演唱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興趣促練習,以學練求鞏固,在展示樹榜樣的教學中輕松愉快的達到教學目的。
六、說教學用具
為了更好地學唱《共和國之戀》,我采用鋼琴、多媒體以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討論探究——擴展延伸——課堂小結五個環節組成。教學過程具體設計如下:
(一)新課導入
在導入環節,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我采取對比聆聽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內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龍船調》運用不同的氣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從而導出本節課的內容——氣息與咬字、吐字。學生通過對比欣賞,渲染氣氛,營造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為接下來氣息和咬字吐字的發聲練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
情感是歌曲的靈魂,所以學唱歌曲《共和國之戀》之前我引導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引導學生自學,為歌曲劃分段落,從旋律、歌詞等音樂要素感受兩段歌詞表達的不同音樂情感。最后學生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之后由老師范唱,高中生自學歌曲,有助于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
(三)討論探究,教唱歌唱方法
歌唱教學主要是學習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氣息支持的發聲、圓潤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地歌唱。所以在歌唱之前我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第一步根據課前搜集的材料引導學生明白歌唱中的氣息、咬字和吐字的知識進行目的性的討論與總結,解決相關知識問題。第二步教授學生練習的正確方法和引導學生練習發聲練習曲,第三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歌曲的咬字吐字選擇合適的練習曲,第五步學生在練聲之后,自己用正確的歌唱技巧演唱歌曲。學生通過練聲曲的練習,使學生具備放松穩定的喉頭和口腔的開度,訓練聲音連貫統一,注意呼吸、發聲的協調配合,體會腹部的力量感。
歌唱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應盡可能地融于歌唱實踐活動中。接下來在歌曲演唱的階段,首先我彈琴,學生演唱歌曲,檢驗歌曲的學習情況,之后老師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注意糾正:
①氣息通暢自然。
②喉嚨打開,腹肌跳動,第一遍先用練聲“來”把旋律哼出來,第二遍唱歌詞。
③咬字吐字清晰干凈,努力唱好每一個字。
④每一小節中的強拍要有圓舞曲的特點,使音樂流動起來。
⑤充滿感情、真摯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在樂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現出來。
⑥結束時氣勢宏大、磅礴,用飽滿的情緒演唱全曲。
學生通過發聲練習,采取正確的歌唱技巧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同學之間相互聆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將正確的演唱技巧運用到歌曲中,既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依據自己的聲音特點,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成果檢驗
在鞏固提高環節,為了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成果(歌唱技巧和情感的運用是否到位),我彈琴,個別學生演唱《共和國之戀》或其他樂曲,演唱結束后讓學生主動發言,談談在唱這首歌的過程中,學生的心得體會(呼吸、吐字、感情表達等),學生在演唱和評價中找出自身的優缺點,激發學生歌唱、表演的熱情,熱愛祖國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快樂成長。
(五)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后,我會去總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呼吸和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動力,字正腔圓是最基礎的要求。我們要在不斷的歌唱實踐中,學會和掌握呼吸的方法,并運用到歌唱中。歌唱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我們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現出來。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是選自人音版教材高中鑒賞第一單元第二課。這是一節鑒賞課,通過聽賞音樂作品,理解音樂要素、體裁形式、風格流派等知識,學生能夠領會情感表達。
學生在鑒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擴充了知識儲備,提高了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了解與探究音樂。
二、說學情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
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樂曲,增強愛國主義情懷,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對比欣賞,感受音樂各要素在音樂作品中所發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聆聽樂曲,運用音樂各要素進行編創。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樂曲,感受音樂各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藝術作用。
難點是運用樂曲中的音樂各要素進行編創。
五、說教學用具
為了輔助課堂更好的展開,我采用以下的教學用具:多媒體。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會用音頻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兩首樂曲的異同問題,我會引導學生理解,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樂曲《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并提問同學們這首樂曲的情緒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樂曲的情緒是沉重的。隨后我會向同學們介紹樂曲的作者、背景等的相關知識,輔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來整體的了解樂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針對學生身心的特點,利用層層深入的提問引導學生發現音樂作品曲式結構、體會情緒變化,并能夠通過進一步分析音樂本體,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
首先我會為同學們播放樂曲并提問,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通過聆聽作品,學生可以發現作品可以分為三部曲式,接下來我會引領同學們分主題聆聽,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在反復聆聽以后,學生會發現第一個音樂主題之間在情緒上呈現出了層層推進的形態,接下來我會提問同學們“這樣的情緒變化你們是怎樣聽出來的呢?”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譜例,相信同學們可以捕捉到描述出節奏、力度、速度、歌詞、曲調等方面的變化。
接下來,我會請同學們結合我的講解想象第二音樂主題所展示的畫面是什么。
由此就可以將音樂本體和情感表現進行一種有機地結合,使知識形成網絡,學以致用。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鑒賞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的把握和體會,我會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創編旋律的方式來對本課進行鞏固,隨后我還會請同學們在小組之間進行自由的展示,最終選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在作業的設置上,我會請同學們課下可以尋找相似的音樂作品,并學習演奏。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下冊音樂說課稿03-10
高中音樂說課稿05-15
高中音樂說課稿11-05
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與生活》12-08
高中音樂《音樂與生活》說課稿04-06
高中音樂《音樂與生活》說課稿模板04-06
《音樂與人生》高中音樂說課稿11-11
高中音樂說課稿(實用)06-10
[精]高中音樂說課稿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