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總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說課稿 篇1
我要說課的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3b教材中的 unit 3 family members 第二課時。在課改的背景下,本套教材避免了傳統的缺點,強調了學生的興趣、經驗等,能結合實際, 貼近生活,插圖生動活潑。三年紀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還更加重視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個特點在本單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一個單元分 a、b、 c、d、e主部分,主要是學習“認人”,與第二單元“認物”有相似之處,只是將物品轉化為認識朋友的家庭成員,結構上仍然圍繞一般疑問句展開,本單元還體現了教材重復出現的特點,復習了前一單元用 yes or no 回答等語言點,新語言點將在以后的教材中分散出現。 因此,本單元在整冊教材中承上啟下,具有特殊意義。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能用is this…this is…i think.進行詢問回答。能聽懂會說 father, mother, aunt, friend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用 who’s he/she?he’s/she’s your…i think. 進行詢問回答。根據這一安排和學生整體認識水平,從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考慮,我確立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能聽懂,會說單詞:daugh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son.
2.能聽懂,會說日常用語:who’s he/she? he’s/she’s… he’s/she’s your… i think. yes, he/she is . no, he/she isn’t
3. 能運用所學句型造句進行對話表演和口語交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聽懂、會說日常用語: who’s he/she? he’s/she’s… he’s/she’s your… i think.
yes, he/she is . no, he/she isn’t
2.能聽懂單詞、會說單詞:daugh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 son.
為落實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用word puzzle呈現新單詞son/daughter/father/mother, 并結合句型拼讀單詞,這種方式很新穎,通過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這句話來揭示本節課主題family
二.呈現新知
1.read and guess,幫助學生已舊引新,建立英語思維,如father’s father=grandfather / father’s mother=grandmother
2.借助helen’s family tree,圖文并茂,復習鞏固8個家庭成員,并請學生模仿helen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3.結合自己的照片,通過句型he’s/she’s…向同組同學大方介紹自己的家人。教師先與一名學生做示范。
4.通過rhyme復習who’s he/she?
三.復習鞏固
1. 展示照片,出示句型is she/he your…? yes, she/he is. /no, she/he isn’t.
2. 通過part c,圖文并茂,操練所學句型。
四.總結
1. words: 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
2. sentences: is she/he your…? yes, she/he is. /no, she/he isn’t. who’s he/she?
五.拓展draw and guess
通過畫一畫你的家庭成員,復習并鞏固所學單詞和句型。
六.作業
1. 搜集其他家庭成員的名稱。
2. 借助照片,向你的好朋友介紹自己的家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努力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活動為方式,變課堂為生活,運用情景法、觀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使學生以生活為課堂,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 教學內容:本課是人教版四年級第七冊四單元的內容。
2、 教材簡析:分數是我們四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到的新內容,它又是學生對分數理解的關鍵,本課的學習還為以后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來進行的。讓學生通過課件中的動畫操作演示,使學生理解加減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分子才能相加、相減的道理。使學生通過操作明白算理,在“動”中思、在“動”中悟。
3、 教學目標:經過我對教材的分析與對學生的了解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標:滲透“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4、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與計算簡單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5、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二、 說教法。
在本節課中,我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從生活情景出發,以游戲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與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2、 大膽利用課件讓學生自學,使全體學生處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3、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4、 在學生的反饋中,對于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
三、 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決定在教學中采取以下的學習方法: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件中的動畫演示自己歸納、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概括的同時,自己嘗試對分數加法的計算,并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將分數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條思路。
3、充分利用小組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增強合作學習的合作精神。
4、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充當老師的角色,自己出題,學生自己解答。
四、 說教學過程:
1、 為了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復習中,設計了一個“過關游戲”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計算回答的同時,也將分數的含義理解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加深,為新課內容打下基礎。
2、 在新課以前,我出示一個探索實驗的動畫圖,讓學生直接根據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訴學生知道為什么:+=,接著就揭示課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這樣可以使課題很自然地滲透到學生腦海。
3、 在例1的教學中,我決定采取讓學生讀懂題目以后,自己分小組討論列出算式,再試著進行計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訴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過這種方法,一定可以使學生人人動手、動腦,體現出自主探索學習的優越性。
4、 就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并在具體的生活情意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因此在例2的教學中,由于有例1的基礎,我讓一個學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結果以后,再特別指出:“”這個分數有何特點,然后利用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實際就是一個單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等于1的分數,請學生舉例,同時使學生明白等于1的分數有無限多個。
5、 在分數減法的教學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礎,所以我決定大膽的讓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探索、推理,利用小組交流的機會,將分數減法的算理記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學中,讓學生積極思考,明白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數的原因。
6、 在分數加減法教學過程完成后,我準備引導學生完整的歸納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且教師板書在黑板上,以利用學生的感覺器官,增強學生的記憶。
7、 課堂練習是一堂課的關鍵部份,所以我在學生完成了課本相應的做一做以后,鼓勵學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數加減法的題目,再請其他學生來完成,通過這個環節的練習,我想學生一定具有極強的課堂興趣。
8、 最后,我還安排了一個“摘蘋果”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記、在歡快的氣氛中,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刻入學生大腦。
五、 板書設計: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我特將板書設計如下:以上是我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為準繩,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一定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愉悅、興奮的氛圍中自然接受所學的知識內容,并讓學習內容能在實踐中得到升華,為后面的學習分數打下基礎。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的。
在以上教學設計中,肯定會出現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們批評指正,歡迎多提寶貴意見。非常感謝!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的
1、能聽懂、會說和會讀akite,apuzzle,apuppet,adoll
2、能聽懂、會說和會讀日常交際用語Ilikepuzzles.Me,too.
Ilovedolls.Thankyouverymuch.
3、能聽懂、會說和會讀句型What’sthis/thatinEnglish?
It’sa…Doyoulike…?Yes,Ido./No,Idon’t.
4、初步了解名詞的單復數。
5、能運用所學的句型了解對方對某物是否喜歡。
二、教學重點
1、能準確的運用What’sthis/thatinEnglish?
2、運用Doyoulike…?來詢問對方的喜好
三、教學難點
1、能在運用Doyoulike…?句型的時候能準確運用名詞的單復數。
四、教學策略
從孩子們感興趣的玩具談起,把孩子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起來,同時也把孩子們帶進我們所要學習的新內容。通過做拼圖游戲,出示新單詞,學習新單詞,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避免枯燥無味的單詞教學。讓孩子們用所學的新句型,自編兒歌,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掌握新知識,又能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知識。
五、教學準備
1、所學過的相關玩具
2、風箏、木偶、布娃娃的拼圖
3、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Step1Freetalk
1、Greetings
2、T:Boysandgirls!Look,wehavemanytoyshere.
Doyouliketoys?
Ss:Yes,Ido.
T:Me,too.
Look,what’sthisinEnglish?
S:It’sacat/…
T:Look,what’sthatinEnglish?
S:It’sa…(apuppet,puppets)
板書以上句型并帶讀
What’sthis/thatinEnglish?
It’s…
(用這樣的句型帶學生拿著實物玩具或者課件齊說兩組)
【設計目的:通過談論玩具,既復習幫助學生復習3B所學的句型,又導入了新課,自然過渡到單詞的學習。而且這樣也能對新課中的日常用語Me,too.進行滲透。】
Step2Presentation
1.T:Youdidagoodjob.Nowlet’splayagame,OK?
Ss:OK.
T:Look,what’sinthebox?
Ss:Apuzzle.
T:Good.It’sapuzzle.(猜對的發一個小獎品以資鼓勵。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puzzlepuzzles)
T:Doyoulikepuzzles?
Ss:Yes,Ido.
T:What’sthisinthebox?
S:It’sakite.
(教學kite,kites并且不斷復現like句型。)
T:Doyoulikethiskite?
Ss:No,Idon’t.(Learn‘No,Idon’t.’)
板書以下句子并帶讀
A:Doyoulike…?
B:Yes,Ido.Ilike…
NO,Idon’t.
2.T:Ilikepuppets,puzzles,kitesandIalsolikedolls.Ilovedolls.Doyoulikedolls?
Ss:Yes,Ido.
T:Look!Thisdollislovely.Iloveitverymuch.Doyoulovedolls?
Ss:Yes,Ilove.
T:Here’sa/an…foryou.
Ss:Thankyouverymuch.
Ss:Notatall.
板書并帶讀
Here’sa/an…foryou.
Thankyouverymuch.
Notatall.Step3Readandsay
1.T:(課件展示人物圖片)Great!Weallliketoys.Look,whoarethey?Dotheyliketoys?Let’slistenandanswer.Andwherearethey?
Ss:YangLingandNancy.Theyareathome.
T:Yes.Listen.Whatdotheylike?
Ss:Listen.(出示表格,邊聽邊做)
Name
YangLing
Nancy
T:Let’sask.YangLing,YangLing,doyoulikepuppets/…?
Ss:…
T:Nancy,Nancy,doyoulikekites/…?
Ss:…
【通過先讓學生聽課文,然后對課件中的人物提問,讓電腦進行回答的形式呈現課文。學生感到好奇,而且對所問的問題和得到的回答都記憶深刻。】
2.老師帶讀,學生齊讀,分角色齊讀,分角色個別請幾組讀。
【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課文,加深對所學習課文的印象,同時鞏固記憶課文,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對于讀的好的同學給于適當的鼓勵,促進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激發更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也使學生從學說到會說句型,并且給表演好的同學發“笑臉”作為獎勵。】
Step4Consolidation
1、Sayachant.
1、)T:I’mtired.Let’shavechant.OK?
Doyoulikepuzzles?
Yes,Ido.Yes,Ido.
Ilikepuzzles。
Oh,metoo.Oh,metoo.
2、)出示幾個新詞(puppets,kites,ms,讓學生改唱。)
2.請你擔任班級小記者,調查你的同學喜歡什么樣的東西?請用上以下句型
A:Doyoulike…?【提示:可以詢問1、水果(apples,pears等)2、玩具(dogs,puppets,kites等)3、文具(pens,rulers等)】
B:Yes,Ido.No,Idon’t.Ilike…
A:Oh,Isee.Thankyou.
3、Let’sdosomeexercise。(打開評價手冊,做P11頁)
【每節課我都盡量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能夠訓練到,讓聽說領先,讀寫也要跟上,逐漸向高年級的要求靠近。】
Step5Homework
1.ListenandreadPartA.
2.請你擔任小記者,調查你的家人喜歡什么樣的東西?并把調查的內容記錄下來。
七、板書設計
Unit4Ilike…
A:What’sthis/thatinEnglish?B:It’sa…
>A:Doyoulike…?B:Yes,Ido.Ilike…NO,Idon’t.
A:A:Here’sa…foryou.B:Thankyouverymuch.
八、教學后記
本節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是“談論喜好”。Doyoulike…這個句型學生在3B中已經接觸過,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通過創設情境和運用直觀教具展開話題,進行教學,受到了教好的效果。另外,我們還設計相應的游戲,玩拼圖,猜物,編兒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活動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玩中用知識。整節課孩子們在愉悅的氣氛中度過,在游戲中學習新知,輕松自在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小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我是小學生》。我的資源包里主要有教學設計、課件、拓展資源等。下面,我就以 “教學設計”為主線,對資源包的內容進行說明。
課標解讀
《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綱要》中指出,小學低年級主要內容為: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培養友情。
學情分析
步入小學門檻,是孩子們成長中的關鍵一步。對于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在興奮和快樂之余,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這期間師生間的彼此信任、教師的正確引導就尤為重要。教師主要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依據課程標準及對學生現狀的觀察與分析,我確立了以下
活動目標:
1、認識到自己新的社會角色,知道自己長大了。
2、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游戲,而是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學習。
3、學會以小學生的行為規范約束自己,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其中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游戲,而是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學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學會以小學生的行為規范約束自己,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評價設計:
為達成學習目標,我確定了“游戲引入,明確主題;現場采訪,交流感受;心理疏導,解決問題;故事勵志,兒歌導行;歌聲寄情,情感升華”五步教學流程。其中,第一、二環節主要落實了學習目標1。環節三主要落實了學習目標2,環節四、五主要落實學習目標3。
教學流程
學生進教室前,播放舒緩的音樂,放松心情。教師自我介紹,與學生簡單交流。
1、游戲引入,明確主題。(預計用時6分鐘)
為消除上課伊始孩子們的緊張心理,也為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本節課我以游戲引入。讓孩子們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告訴大家叫什么名字,平日有哪些興趣愛好等。問題很簡單,主要想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自信、大方的表達方式。同時在游戲中放松孩子們的心情,消除上課的緊張心理。在孩子們心情放松時提問大家;“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道是什么嗎?”引入課題《我是小學生》。然后引導學生用“我叫——,是實驗小學一年級四班的小學生了。”這樣的句式介紹自己。這種方式,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孩子們我是小學生的心理暗示。在孩子們認識到自己新的社會角色后,二次擊鼓傳花,談談自己成為小學生后的感想和打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和目標。
2、現場采訪,交流感受。(預計用時8分鐘)
在孩子們意識到自己新的角色后,教師現場采訪,引導學生交流成為小學生后的感受。大多數學生在興奮、快樂之余還是有些許的緊張和不適應。其中對教師的敬畏是主要原因。為了及時消除孩子心中對教師的過度情緒,也為了讓孩子們正確認識師生關系,知道教師是愛他們的,愿意幫助他們的。我在此處播放課前錄制好的任課教師錄像。錄像中教師們用輕松的話語、親切的表情表達著對學生的喜愛、期盼。告訴孩子們老師愿意成為他們的朋友。我想這種方式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對老師的緊張害怕的心理,讓孩子們從心底里喜歡上老師。
在孩子們和老師建立彼此的信任后,讓孩子們閉上眼睛,伴隨舒緩的音樂和教師的動情解說,將孩子們置身于美妙、快樂的校園生活中。孩子們在這種氣氛中自然會產生快樂的情緒,此時高呼:“我快樂,我是小學生!我自豪,我是小學生。”將快樂之情巧妙的渲染于課堂教學之中。
3、 心理疏導,解決問題。(預計用時15分鐘)
通過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同學們已經能夠意識到自己新的社會角色,并且為之高興。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以小學生的行為規范約束自己。此環節的設計首先聽一年級新生欣欣的的錄音,孩子們在傾聽的同時,也會有表達自己心聲的愿望。然后引導學生交流成為小學生后覺得自己哪些地方長大了?小學生活和幼兒園有什么不同?讓孩子們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游戲,而是要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然后出示高年級學生的照片,鼓勵同學們都做優秀的學生。此環節的設計意為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當然孩子們的發展程度是不一的,交流也難免偏頗,此處我又設計了畫心情臉譜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對照提前放入課桌內的“調查問卷單”,依據自己平日的表現依次畫上燦爛的笑臉、微笑的臉蛋和哭臉。低年級學生會喜歡這一環節,在輕松的畫臉譜的過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收集到孩子們的心理訊息,以便更好地疏通、幫助他們。
在孩子們明確自己的問題后,集體交流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4、故事勵志,兒歌導行。(預計用時5分鐘)
對于小學生而言,明白道理后貴在堅持,而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更需要長期不懈的嚴格要求自己。此處我出示拓展資源《鐵杵磨針》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體會鐵杵磨針的過程就是我們學習的過程,學習中必須有吃苦的精神,也必須長期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5、歌聲寄情,情感升華(預計用時4分鐘)
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有喜悅。有悲傷。有憤怒,當然也少不了煩惱,再這幾種情感之中,少了哪一種都不行,就像做菜的調味一樣,少了一味調料就不會是成功的佳肴。告訴孩子們老師永遠是他們真誠的朋友,有任何困難可以來找老師。師生隨音樂共同唱《上學歌》。讓快樂與愛彌漫教室,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
五、布置作業,鞏固延伸(預計用時2分鐘)
作業是對課堂的鞏固和延伸,本節課我的作業設計是讓學生對爸爸媽媽說一說成為小學生后的感想和打算;聽一聽爸爸媽媽小時候上學的故事。這樣的作業拓展面比較寬,不會局限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情感。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是一節課的袖珍版,是課堂精髓的體現。這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師生活動等,用“快樂、自豪、認識自我、懂得堅持”等關鍵字板畫出一個大大的笑臉。簡明概括,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獲得更鮮明的印象。
拓展資源
為了讓孩子們在日后能夠以積極地心態面對學校生活,也為了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學習生活中的樂趣,我提供的課后拓展資源為1、提供班級博客網址,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記錄校園生活點滴。2、推薦《一年級的小蜜瓜》、《一年級的小豌豆》兩本書籍,鼓勵親子共讀。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本節課《認識Word》一節內容,是四年級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環節,它起到承上啟下的知識鏈接作用,基礎性很強對學生今后的電腦技能學習有著深遠的意義。學習《認識Word》不僅可以鞏固前面已經學過的“塊操作”及“美術創意”,同時為學習其他“修改文檔”、“板報設計”打下基礎,根據新課程內容標準,學生必須熟練掌握、了解Word窗口功能,學會常用工具欄的名稱、按鈕的使用及文字輸入。從而更有效、更直觀化、更形象化地提高“新建文檔”、“保存文檔”的重難點教學效率,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鞏固和提高。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電腦的認識有一個共同性是好奇,但是要他真正的按教材去學習一般的興趣都不高,學習比較被動,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很多學生對電腦的好奇只停留在玩游戲上。加上學生的來源不同,本地生之間的差異性,本地生與外來生之間的差異性,體現在電腦技能基礎、知識接受能力的個性差異。于是,我設計的教學任務要顧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顧及到學生的技能基礎和個體差異,同時也要注意到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實用性。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又要考慮到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整體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務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還要注意任務的層次性,由學生自主選擇。另一方面設置較高層次、一般層次、較低層次教學,從而保證每位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
三、教學目標
鑒于對教材的解讀和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word窗口的組成,了解word的啟動方法及word文檔的保存方法。
2.掌握word中菜單欄、工具欄的使用方法。
3.形成利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的意識并提高相應的能力。
4.讓學生積極嘗試用計算機來表達思想。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啟動和退出word的方法。
2.難點:認識word窗口的組成及其主要功能。
五、說教學設計
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預設了如下的學習活動。
1. 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2. 設置任務,自主探究。
3. 參與游戲,突破難點。
4. 歸納總結,成果展評。
具體闡述如下: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師:展示用Word編寫出的各種詩歌、日記、短文等作品。圖文并茂的文學作品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認識Word的教學埔平道路。
首先讓學生觀察、欣賞教師所展示的各種文學素材。
師: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文字處理軟件word制作的。Word功能強大,我們可以做word來寫作文、記日記,還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漂亮的圖片,做好以后,還可以用彩色打印機打印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讓我們開始學習word吧。
[從學生身邊的活動出發,讓學生對新的知識點產生興趣,由此感知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出更強烈的學習欲望,不斷探索科學知識的真諦。]
二.設置任務,自主探究
活動1:word的啟動。
教師示范。
單擊“開始”按鈕,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單擊“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命令,打開word 20xx窗口。
[板書:word 20xx的啟動。執行“開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命令。]
學生操作。
教師提問: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啟動方法?
學生上機嘗試,請個別學生向全班學生做示范。
討論: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好?請選擇一種你認為最好的方法啟動word。
[通過學習讓學生順利地啟動“Word”窗口的方法,并對其窗口進行初步的認識。]
三.參與游戲,突破難點。
活動2:word窗口的組成。
1. Word窗口和寫字板窗口很相似,先打開寫字板窗口讓學生說一說各部分的名稱。
2. 打開word窗口,教師介紹常用工具欄、格式工具欄、任務窗格、狀態欄等。
3. 小游戲:
游戲1:在菜單欄中找命令。
游戲目的:熟悉菜單欄中的命令,每小組至少說出5個。指出相應命令所在的菜單,最好能說出命令的功能。
游戲2:在工具欄中找命令。游戲規則同上。
教師:工具欄中的所有命令在菜單欄中都可以找到,你們相信嗎?
與教師比一比:學生考教師,由學生說出工具欄中的命令,教師在菜單欄中找出相應的命令。
4. 小練習:輸入“實踐園”中的文字。
[通過游戲的方法使學生始終保持興趣高昂的狀態,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3:保存word文檔。
1. 單擊“文件”菜單中的“保存”命令,彈出“另存為”對話框。
2. 在對話框的“保存位置”框中選擇D盤中自己的文件夾。
3. 在對話框的“文件名”框中輸入文件名。
4. 單擊“保存”按鈕。
學生完成“實踐園”。
[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從比較中掌握正確的文檔保存方法,完成保存文檔的操作,完成了理論到實際的應用,實踐了知識的遷移。]
活動4:退出word。
學生自主嘗試退出word的方法。
[培養學生:
(1)動手能力(敢于大膽操作,掌握正確的Word操作方法)
(2)動腦能力(敢于思維、想象,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
(3)動口能力(敢于師生對話、同學交流,觀點互動、取長補短、共同分享)。]
四.歸納總結,成果展評。
現在每組推選一名本組中畫的最好最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全班展示,大家分別給每個作品進行打分,評選出小小打字員。
(學生進行自主點評,打分,說說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
[通過全班交流,更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各獎項的評比,達到了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多元化評價,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最后教師歸納總結。
六.教學理念。
縱觀本課的學習活動的預設,我始終立足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我發現……》,它是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材第四冊三單元中的第一個活動主題。這單元另兩個活動主題分別是《我也做研究》、《我們的科學小組》 .
這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以及合作意識。
《我發現……》這個主題包括兩個子內容,它們分別是《多有趣的現象》和《哪里有科學》。這一內容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它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并樂于動腦動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享受創造帶來的樂趣。而《多有趣的現象》這個內容側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是組織本單元教學活動的基礎與鋪墊。
在認真鉆研新課標和教材后,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活動目標如下:
1、讓學生對大自然產生好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2、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3、教育學生如何解答你發現的現象。其中第2點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要想使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新課程也強調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需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覺得無味,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因此,我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本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電教手段,自制電腦課件,通過聲、形、像的有機結合,加強直觀性、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道德感情,從而促使學生把"知"轉化為"行".采用情景激趣、角色體驗、游戲活動、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和諧、活躍,把道理寓于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如何有效運用以上方法,我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說明。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出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這對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樣在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情感的激發。依據這一要求,遵循學生心理特點,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收集信息、分組討論,又在游戲的情境中發現新知、得出結論,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理解學習內容,提高道德認識,強化品德能力。
四、說過程
《品德與生活》這一門課程具有生活性、活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根據這三個特點,今天的主題活動《我發現……》將按三個步驟進行教學活動:
(一)情景感知,問題導入
播放課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學生欣賞課件后,提出問題:"無窮的大自然中藏著許多秘密,想不想去認識一下這個神奇的世界呀?"學生興致調動起來。接著我繼續問:"那你們知道花是什么顏色嗎?"花有什么氣味嗎?"學生大都回答是紅色。
然而學生通過課前的觀察、搜集發現,花不僅有紅色,還有黃色、白色、藍色等等。然后再由"誰知道花有什么氣味?"這一問題的引導,得出花有濃濃的香味、還有異味、甚至什么氣味都沒有的,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就是發現!"讓在"感知花香"這一活動過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發現",而且知道大千世界里藏著許多的奧妙,
等著我們去發現、研究。
(二)創設課堂和諧情境,親身體驗并發現
1、"聽聽,猜猜,誰在唱歌".課件播放知了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誰的叫聲,這一環節是為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2、課件播放一段flash,學生觀察知了是怎么發出聲音的,這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對知了的觀察,有的學生們會說知了是用嘴巴唱歌,有的會說那是翅膀發出的聲音,最后有的學生查找課本發現:"原來知了是用腹部的發聲器發出聲音的".
讓學生在思考、觀察、找資料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并從而知道: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并可以用觀察和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思考"還有哪些動物也是這樣發聲的?"讓學生思考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問家人、去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 ……
(三)合作探究學習
"你在生活中還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現象?" 為此,我開展了兩個實踐活動:
活動一:"小眼睛,大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各自的發現。
交流活動前給學生提供范例:"我發現鍋、碗、茶杯大都是圓形的"、"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水痕"……,讓學生這些小小的"發現"也是"發現",以此引發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活動二:記錄我的發現。新課標中提出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此我設計這一活動環節,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表達形式,記錄自己的大發現。
先讓學生從課件"蘋果掉下來了"中領?到:其實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來自生活中的細心觀察,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就是從一些細小發現開始走向成功的,你想不想成為成為一名科學家或者是發明家呢?那就先把你的發現記下來,可以寫下來也可以畫下來,比一比誰的發現最多?"這些記錄可以為接下來的研究內容作鋪墊。
本堂課最后根據孩子們生活中發現的許多問題提出新的活動要求,引導他們不斷向縱深發展。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反比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教學了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二、 說教學目標
以《新課改標準》為依據,綜合小學數學教材編排意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認識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的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在教學中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在教學時就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為主動學,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通過直觀圖示,讓學生充分感知、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出反比例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采用引探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設計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分為四步:
a) 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資源重新整合和利用,我從創設觀察圖形的變化中“找規律”引入,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找出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抽象出關系式,通過對表格的填寫、作圖象數形結合讓學生感到這種變化關系跟正比例關系不同,哪是什么關系呢?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b) 通過對“找規律”、 “游長城”“分果汁”等不同的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較,引導學生在關系式、表格、圖象、三種不同的表現形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發現其中的規律,并逐漸領會反比例的意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獲取新知奠定基礎。
c)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歸納小結得出反比例的意義后引導學生討論情境(一)中不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d) 練習判斷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五、說作業設計
作業是“練一練”第1、2題
作業的設計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還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分享的快樂》是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共歡樂第三個主題。本課旨在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說明分享能給人帶來很多快樂;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還是一種你我間的幫助與關愛。
二、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本單元的內容安排和本課教學設計,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位為以下幾點:
1、知識與技能:
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學會與他人分享。
2、過程與方法:
創設不同情境,多渠道、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樂;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習、體驗、感悟分享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學會分享,享受分享”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分享,生活處處有快樂”,有分享才快樂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體驗分享合作的成就感。
四、教學難點:
理解分享的深刻內涵。
五、教學過程設計: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教學內容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我以“吃蘋果”這一情境為切入點,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創設情境,以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出示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并提出這樣的問題:看到這樣的蘋果,你會有什么想法?學生都會有“想吃掉”的想法,接下來我繼續設疑,同學們都有這種想法,可是老師手中只有這么一個蘋果,你們都想吃,我給誰呀?老師遇到了難題,快幫幫我拿出你的金點子吧。學生就會饒有興趣,暢所欲言,想盡辦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引出這樣的做法就是“分享”。隨后進一步引出問題:分享能帶給我們什么?你體驗過分享嗎?這節課讓我們在短短的40分鐘里共同感受分享所帶來的快樂。由此引出新課——分享的快樂。我就是用“吃蘋果”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思考,解決問題,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活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
1、觀察照片——初步感受分享的快樂
選擇具有代表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話題——過生日為突破口,暢談過生日的打算,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想與大家共度美好時光的想法,初步感受分享就是一種快樂。
2、回顧經歷——多角度感受分享的快樂
回顧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經歷,使學生感受到分享不僅僅再是單純性的“與他人共同享有”,它還是一種你我間的幫助,你我間的關愛。學生、教師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我將學生在家庭中、在學校中與家人、同學、老師在一起的照片制成幻燈片,并加以展示,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分享是快樂的,分享無處不在,分享就在我們身邊。
3、合作作品——共同體驗分享的快樂
開展“為畫涂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分享智慧、分享合作的力量也是一種快樂。
4、故事延伸——深刻理解分享的內涵
通過“盲人打燈夜行的故事”猜一猜、演一演、說一說等活動方式,使學生深刻理解分享的內涵,從而也讓學生明確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之間的幫助與關愛。有了彼此之間的分享,才會有好的生活狀態。
5、品嘗蘋果——親身體驗分享的快樂
體驗性學習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分享的快樂,按照學生的金點子,我把課前的蘋果分成了若干塊兒,讓每個學生都來嘗一嘗,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體驗,學生必然有感有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學生就是在這樣愉悅的氣氛中明白了道理,深化了認識。
(三)分享體會,升華情感
學生與老師交流彼此的感受,共同分享40分鐘的充實與快樂。這一活動設計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處處有分享,生活處處有快樂”,有分享才快樂的情感。
六、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利求簡潔、明快,一目了然,而且還能突顯本課的重點。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圖文并茂的板書。我將形象、生動的簡筆畫和簡明扼要的文字呈現在黑板上,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共同匯成了一束最美的七色花開在每個人的心中。板書色彩鮮明,充滿陽光,吸引人的眼球,每一片花瓣都代表著分享的內涵。此板書也體現了本課程的一大特點——開放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總結性和趣味性。
七、教學理念:
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我力求在教學中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而是采用活動化教學,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在生活中感悟,提高一定的道德認知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Good morning,everyone.I’m Yang Hong-xia. I’m from Wangsi primary school.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英語》第八單元第一局部,也就是15課。本課主要學習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在前一冊教材第6單元,小朋友們已學習和掌握了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事物的數量,本課只需在此基礎上擴展到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引導同學將舊知識作一些遷移、重組,難度不會很大,而且本課的內容十分貼近同學實際,有利于同學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性的調動。
二、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同學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總目標和同學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
1、能聽會說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和其回答。
2、能聽、說、認讀單詞manager、family、people。
技能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使同學養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指導同學熟練應用本課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日常交際,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參與游戲、扮演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同學在特定語境內領悟和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本課的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ere are…對培養同學的會話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能聽懂會說句型和相應回答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How many后應該接名詞的復數形式,以和對集合名詞的people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照同學的認知規律和本課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結合同學生活實際,使同學在語言情景中感知、理解英語的意義。
2、主體參與法:通過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組操練,給同學更多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主體性.
3、活動教學法: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發展同學的語言運用能力。
4、在學法上,把重點放在培養同學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上,根據小同學的特點,采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遷移法。
五、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創設情景,讓同學在情景中學習,組織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動中鞏固運用新知。
六、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相關圖片、師生自備全家福、錄音機、胡須、拐杖等相關道具。
七、教學程序
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法學法的設計,最終要在教學程序中體現。因此,合理布置教學程序是教學勝利的關鍵之一,結合同學的認知狀況,我打算用以下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㈠組織教學
小學四年級的同學仍然愛唱、愛跳,一開始上課就讓他們學習語言或者復習語言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的,必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一上課進行簡單的師生問候以后,我便帶領同學進入了聽音動作這一環節,結合本冊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動作:stand up、sit 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go ahead。這樣既復習了所學語言知識,有調節了同學的情緒,是同學以高昂的激情參與到教學的下一環節。
㈡復習舊知,服務于新知
現階段,小同學的英語學習缺乏良好的環境,所以課前花一定時間復習舊知,符合“積少成多,滾雪球”的語言學習規律,本課設計的復習內容也有利于新知的學習、掌握。
1、在同學進入到了英語學習的狀態以后,我便將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從1—20進行報數競賽,對報數速度快而準確的小組進行鼓勵。
2、接著,聯系數字和名詞復數,聽口令做事:listen repeat and do T:show me 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同學拿出實物并重復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
3、為了激發同學學習興趣,我結合學校教學條件,利用拐杖、胡須、工作服等道具將班上幾個同學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首先出現在小朋友們面前的是grandpa,他胡子花白,拄著拐杖,衣著醫生的服飾,小朋友們一口就能叫出grandpa,也有小朋友可能會說doctor,這時老師就引導他們說出This is my grandpa。He is a doctor。最后依次引出grandma、dad、mum,因為有了前面的經驗,同學一定能順利對出現的人物進行介紹,這樣的復習,小朋友們怎么會不被吸引,怎么會不快樂,復習效果又怎能不明顯呢?在小朋友們還沉溺在復習舊知的快樂中是,最后一個小演員“manger”出場了,他西裝革領,手提公文包,同學一看就知是個老板、經理,這時也開始了我的新課教學。
㈢學習新知
新知教學分為以下幾個局部:
1、單詞教學
manger的教學通過形象展示,模仿跟讀,游戲操練、小組練讀、個人展示讀等幾個步驟完成。
People是個集合名詞,在教學時,我會用各種人物形象的圖片進行教讀,在同學讀準發音,明白意思的時候,我會引導同學數數one people 、two people、three people,并與其他名詞數數作比較,讓同學理解people是個集合名詞。
2、句型教學
接著單詞people的教學,我用圖片趁機引入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同學會很快答出There are five。接著,我利用教室內現有的教學資源,請一些同學站起來,并向其它同學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在不時變換人數進行幾次操練后,我再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classroom?在同學作出正確的回答后,我出示一張關于小龍家庭的圖片,圖片上顯示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客廳里掛著全家福,小朋友們一看就知道是小龍的家,此時,我趁機介紹This is xiaolong’s family。A happy family!并引入family的教學。在同學明白family的意思并掌握讀音的基礎上,我再指著小龍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通過前面的復習鋪墊以和多次感知,小朋友們已經很容易就能說出答句。這時,我再拿起班上一個同學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的基礎上再引導他答出具體的家庭成員my grandpa、my grandma 、 dad、mum and me,這樣 在一局部同學能快速正確的回答后,我出示自身的全家福,引導同學向老師提問。“good、very good、beautiful、how clever……在這樣的鼓勵下,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爭先恐后的向我發問,于是我再請一兩個小老師上臺教讀,實現師生角色互換,最后一起向我發問:Miss Yang,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心靈和感情的再次交流。
㈣操練、鞏固
就此完成新知的教學,但語言的內化必需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教學的下一環節便是句型操練,句型的操練我采用機械操練和趣味操練相結合。
機械操練的形式主要有聽錄音跟讀、師生問答、男女生問答、個人問答、小組練習、同桌練習等,充沛采用由群體到個體再到群體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得到多角度的練習,教師參與到同學的操練當中,給同學以指導,體現教師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地位。
趣味操練主要在機械操練的基礎上進行,利用實物投影儀請小朋友將自身的全家福展示給大家。這個活動是這樣來開展的,請一個學習成果較好的同學上臺展示照片,全班同學向他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my grandpa、grandma……的回答后,他再點出好朋友的名字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這樣,通過一個“開火車”的游戲,以和work in pairs等多種不同方式的操練鞏固,使同學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同學運用英語的能力。
㈤運用拓展,深化新知,發展同學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在教學的結束局部,我設計了一個“小調查”活動,發給每個同學一張調查表,讓每位同學當一名小記者,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詢問別的小朋友家里的人數,以和各家庭成員的職業,并填入表格,進行統計。在此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請一名同學配合在班上做示范,如:T:Hell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S:There are five, my grandpa,my grandma,……T:What’s your father?S:He is a doctor.讓全班同學特別是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能有模仿的對象,最后將調查結果再班上作展示。這一環節充沛體現了語言的教學原則“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并提高了同學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創設各種語言情景,重點培養同學的語感和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口語交際的能力,通過聽、說、演、做等活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注意面向全體同學,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不忽視任何一個同學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在每次練習和活動中,和時給同學褒揚和鼓勵,并在小組榮譽欄作記錄,把英語學習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協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績感,突出以同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協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八、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會給同學美的享受,給同學書寫起示范作用。我這樣板書濃縮了教學內容,使同學對新課內容一目了然,對教學內容有深刻印象。
【精選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總9篇】相關文章:
【精選】小班說課稿范文匯總7篇06-10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三篇07-08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5篇06-13
小學英語《Pizza and Hombutgers》說課稿范文01-31
《雪孩子》小學說課稿范文12-18
小學美術《亮眼睛》說課稿范文11-19
小學語文《窮人》優秀說課稿范文11-17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稱贊》范文11-17
小學語文《灰雀》說課稿范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