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課稿

    時間:2021-07-11 13:52:55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六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六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我教學的題目是“由小到大”,它是《pop作文兵法》課程五年級A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我執教的是習作指導課。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力圖使學生掌握“由小到大”的寫作方法,在寫人、事、景物時,能夠從一件小事,引申到較大的點上,使學生在有了這種藝術效果的構思后,有能力、有步驟、有方法地實現這種藝術構思,并能將這些步驟和方法靈活運用。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由小到大”的寫作手法,在寫人、事、景物時,能夠從一件小“事”引申到較大的“點”上。

      2、讓學生會模仿課文《平平搭積木》的結構寫作文,并以此為提綱展開。

      3、讓學生借鑒課文《搭石》的思路寫作文,從物到情感,寫景狀物。部分學生能較熟練的應用。

      4、讓學生能鑒賞一般文章中所采用的“由小到大”的寫作手法,部分學生能熟練應用。

      下面介紹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本節課我由觀察一片綠葉的游戲導入,使學生由表及里,感悟綠葉所代表的深刻含義,建立“由小到大” 的生活模板,為整堂課奠定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接下來由課文《平平搭積木》激發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做過的事情,從而想到一些深層次的東西,貼近學生的生活,激活習作素材,使學生言之有物,表達真情實感。

      第三我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課文《搭石》,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悟 “由小到大”的寫作方法,并由教師提出問題:你能從生活中的哪些“小”想到哪些“大”?從而歸納習作方法,使學生學會有意識地觀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里普通中的精彩,平凡中的偉大,使文章更加靈動,富有一定的精神和思想內涵。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最后一點說明:

      為了節省教學時間,我提前布置學生對《搭石》、《花的勇氣》、《釣魚的啟示》幾篇文章進行了收集和閱讀。

      由小到大習作講評說課材料

      本節講評課是《作文兵法》五年級A第五單元由小到大。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標"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于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展。”那么如何在講評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覺得學生作文不能單靠老師修改,老師不可包辦代替。學生只有全程參與觀察、構思、表達、修改的寫作實踐,才能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因此作文講評還是應該立足于課堂,要改變以往教師單一評改為課堂上師生共同評價、修改,這樣才能既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課上要注意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差異的,作文講評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有所發展。課堂上要鼓勵不善言辭的學生大膽發言,也要激發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在練習設計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全體學生協調發展。

      本節課教學設計

      一, 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幾次修改,最后用“綠”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作文要反復修改才能使文章更精彩。然后復習本次習作的要求,總結本次習作的優缺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小”“大”的選擇是否合適,表達是否明確和充分,材料是否得當,內容展開是否具體,對應的詞語是否搭配恰當,課文的借鑒是否合理?偨Y修改方法大屏幕出示。

      二, 榜上有名

      大屏幕出示本次習作學生名單

      三, 佳作欣賞

      通過本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由小到大的寫作方法。點評學生作文的亮點,并進行針對性的分析。

      四, 欣賞精彩片段

      展示精彩片段,讓學生學習內容表述,詞語搭配等方面的方法。

      五, 病文修改。以一篇習作為例,大家共同評改。然后用學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鼓勵學生,找到文章中存在的不足,練習使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六, 課堂小結。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懇請專家及同行提出寶貴意見。

    小學說課稿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大、小、偏斜三種字形的寫字規律,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品質,規范書寫的習慣。

      3、繼續練習名人名言的書寫行款。

      教學準備:寫有字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字例,導入新課。

      1、出示小黑板:天口

      2、齊讀。想: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3、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區別?

      4、指名說,老師板書:字形較大字形較小

      二、指導書寫。

      1、較大字形:

      〈1〉要點:撇、捺或長橫、長豎要舒展。

      〈2〉老師寫:發

      〈3〉生試寫:天年

      2、較小字形:

      〈1〉要點:要寫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筆畫較短。

      〈2〉師邊將邊示范:白

      〈3〉學生試寫:口日

      3、偏斜字形:

      〈1〉左斜字主筆不可過于左斜。

      〈2〉范寫:夕勿

      〈3〉學生試寫。

      〈4〉右斜字主筆不可過于右斜。

      〈5〉范寫:戈飛

      〈6〉生試寫。

      三、名人名言行款練習。

      1、生讀名人名言。

      2、討論:寫這一段話應該注意什么?

      3、小結:格式、字:

      4、學生邊聽音樂邊寫名人名言。

      四、老師針對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

      生繼續練習。

    小學說課稿 篇3

      開場白

      各位考官好,我是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學四年級腳內側踢球。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接下來我將從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 “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在本課的設計中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及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受益。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深受廣大師生喜愛。腳內側踢球技術是足球踢球的基礎技術之一。通過練習可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協調性、平衡等身體素質。是在學習了基本的球性練習基礎上,為腳內側接球、運球及其他踢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學習腳內側踢球這一技術,為學生奠定足球基礎,培養學生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的意識,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水平二的學生神經系統發展較快,興奮和抑制的機能有所增強,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提高較明顯,對運動技術的學習開始提高細節要求。獨立意識也開始增強,已經不滿足于單純地聽老師的話,希望能夠自主思考的空間。但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在觀察時往往也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征,缺乏順序性。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通過采用“游戲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體會體育運動的快樂。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腳內側踢球的動作要領,連貫流暢地做出腳內側踢球這一技術動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模仿、分組練習、游戲比賽等環節,發展下肢力量、協調性、平衡等身體素質,夯實足球基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養成團結協作的意識,體會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支撐、擺腿、踢球

      教學難點:動作的協調連貫

      六、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法、分解練習法、提問探究法、游戲比賽法

      七、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首先是開始部分

      也就是體育課的課堂常規,主要包括:集合整隊、師生問好、檢查服裝和出勤、強調紀律和安全、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安排見習生。

      通過課堂常規,使學生收心凝神,迅速進入狀態,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

      接下來是準備部分

      也就是熱身活動,我安排了2個環節。

      第一個是帶球圍圈慢跑,學生每人一顆球,以老師為圓心,5米為半徑,圍成大圓,逆時針帶球慢跑。要求將球盡可能控制在自己腳下,并注意安全。通過這一環節,降低學生肌肉的粘滯性,使內臟器官和運動系統進入狀態,達到初步熱身的目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球性。

      第二個環節是足球操。通過足球操,使學生進行全身性的關節活動和韌帶拉伸,充分熱身,調動情緒,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避免受傷,同時也進一步培養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

      準備活動結束之后是本節課的基本部分。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媒體導入法,展示著名球星照片,并進一步引申:優秀運動員之所以取得杰出的成績,與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密不可分,尤其是基本功非常扎實。引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足球的基礎踢球技術腳內側踢球。

      意圖:采用媒體導入的方法,非常符合現階段學生的心理與認知特點,能很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同時緊密聯系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營造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接下來是學練環節。首先我會進行完整動作的示范,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通過標準優美動作的示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初步建立動作表象,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接下來我會邊講解邊示范,針對腳內側踢球的助跑、支撐腳站位、踢球腿的擺動、腳觸球的部位和踢球腿的隨前動作這五個環節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

      動作要領為:直線助跑,支撐腳站于球側10~15厘米處,膝蓋微屈,腳尖指向出球方向;踢球腿由大腿帶動小腿向前擺動,在擺動的過程中膝關節外展;踢球腳腳尖微上翹,腳底大致與地面平行,用腳內側踢球的后中部,將球推或敲擊出去,踢球腿要跟隨球有隨前動作。

      在講解的過程中,針對重難點細節進行強調。適時提出思考問題:膝關節為什么要外展?因為可以更好地運用腳內側擊球。

      意圖:通過對動作要領的講解,使學生對動作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進一步的理解,清楚了動作環節和技術要領。

      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掌握最主要的方法是練習,為了更好地掌握腳內側踢球這一動作,我設置了3個練習。

      第一個練習為徒手模仿練習。采用整體練習方法。首先將動作分為2個口令,當老師喊1時,學生做支撐上步,當老師喊2時,學生擺腿。練習8次之后,學生自由練習連貫動作。再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針對“膝關節外展”等技術細節進行糾錯指導。

      意圖:通過徒手模仿練習,使學生初步體會腳內側踢球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連貫性,注意關鍵細節:踢球腿膝關節外展。

      在第一個練習的基礎上我設置了第二個練習:兩人一組,踢固定球練習。兩人相對而站,一人踩球,另一人做上步踢球動作。要求:踢球力量要小,避免將球踢飛,注意交流與合作。

      意圖:意在體會支撐腳站位、踢球腿的擺動、腳觸球的部位,進一步增強動作的連貫性。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進行糾錯指導。

      通過練習一和練習二,使學生對于腳內側踢球動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腳內側踢球這一動作。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動作的協調連貫,我設置了第三個練習:兩人一組相隔5米站立進行腳內側踢球對傳球練習,要求動作標準,踢球要穩。

      練習過程中,會要邀請優生進行示范,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學習。

      以上練習方法的設置,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基礎,有針對性,很好的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通過學生的反復練習以及教師的及時糾錯,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

      學生練習結束之后,我設置了輔教材環節:踢球進門比準游戲。

      游戲方法:全班異質分組,分成4組,距踢球點5米處,有寬80厘米的小球門,組內隊員每人一次踢球機會,循環兩次,進球數最多的組獲得勝利。

      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腳內側踢球這一技術動作的理解,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達到了學生在體育課中的運動負荷,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這一活動中獲得了成就感,體會到了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有助于學生養成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

      結束部分

      首先是整理放松,在輕柔舒緩的音樂中進行拉伸放松,老師帶領學生做拉伸放松操,學生之間互相拍打放松。

      意圖:通過整理放松,使學生的心境或情緒得到平復,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便于學生運動過后的快速恢復,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

      整理放松活動結束之后是本節課的小結

      首先通過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本節課的收獲(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總結的能力。其次,對學生課中的表現進行總結性評價,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在課程的最后,安排體委或值日生點收器材,宣布下課。

      場地器材

      本節課的場地器材:足球25個,小球門4個

      預計負荷

      預計平均心率:125~140次/分,預計練習密度:35%~40%。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英語PEP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中的第一課時,內容包括P.A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兩部分。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生詞friends,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以及會運用句型 My friend is… He has…

      2.教材的地位

      本單元圍繞“My friends”展開教學,重點學習描述外貌特征和愛好的詞匯與句型。教師在教學中,可聯系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描述動物外貌特征,通過以舊引新的方式,進行教學,降低知識點的難度。同時,教師在教學描述人的體貌特征的形容詞時,可適當介紹語言背景。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聽、說、認、讀本課時的主要的單詞friends,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

      聽懂歌謠,并按節奏念出本課時的chant.

      技能目標:能綜合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朋友及其特征。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樂于聽、說英語,樂于模仿,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學重難點

      (1)重點:描寫人物相貌特征的詞匯。

      (2)難點:quiet的發音

      三、說教法

      1、教法設計

      英語的習得過程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交替復現的過程。在本節課導入新課時,我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溫故知新。在操練單詞時,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相同點強化記憶。我還發揮英語歌曲、chant、游戲比賽以及TPR活動的激趣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通過多種活動來操練重點單詞和句型,突破教學重難點,并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

      2、學法指導

      通過說、唱、玩、演、比賽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習得英語,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和發展合作意識。

      3、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中,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并借助實物、圖片、單詞卡片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以及利用活潑的歌謠、激烈的競賽、有趣的游戲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

      四、說過程

      (一)、熱身(warm-up/revision)

      Let’s do

      T: Make yourself tall. Ss: 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short.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long.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 eyes big. Big, big, big.

      Make your eyes small. Small, small, small.

      (二)新課呈現(Presentation)

      1.教授friends

      Sing a song” Friends”,引出friends 是“朋友”的意思,并強調其單復數。

      練習:同學之間握手,然后說 We are friends.

      2.教long hair, short hair

      (1)由老師的頭發,引出hair,再引出long hair

      (2)隨便找一個男生,對比老師的長發,引出short hair.

      (3)大屏幕出示長頭發和短頭發的圖片,加強記憶。

      練習:招學生起來說I have long hair or short hair.

      3.教thin, strong

      (1)老師做動作讓學生理解老師很強壯,從而引出strong.

      (2)找一個瘦弱的學生,同樣與老師對比,從而引出“瘦弱的”thin.

      (3)出示圖片超人和流浪者,讓學生形象的理解strong 和thin.

      練習:I’m strong. I’m thin.

      4. quiet

      (1)由平時經常說的“Be quiet.”引出quiet 是“安靜的”意思。

      (2)再由紫薇和小燕子的圖片對比引出它還有“文靜的”意思。

      (三)操練

      1、首先再復習一下三年級學過的臉部器官

      2、然后同學練習用所學過的單詞描述自己的朋友。

      3、聽錄音,模仿發音。

      (四)總結這節課所學內容。

      (五)布置作業:寫單詞,聽錄音。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為一課時。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別的知識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的編排、大綱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為以下兩點:

      1、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決相應的問題。

      由于噸是較大的計量單位,學生往往只是眼見,卻未必有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學重點是建立1噸的概念,難點是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成為本節課的突破口。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分4個環節進行: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該環節主要是復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自然導入新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課件出示水果貿易市場的畫面。

      “一個蘋果重450————,一箱蘋果重15————-(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估計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中這一車蘋果的質量為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2)、從實物中認識噸。(幻燈片展示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兩幅畫)

      教師引導學生:圖上的噸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噸”的概念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4)、揭示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數量上初步感知噸的重量,并反饋有多少同學已經知道“噸”。并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噸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隨時發現數學。

      2、實物體驗,聯系生活

      本環節逐步由抽象到具體,主要是讓學生加深認識,拓展思維,以直觀形象的物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所表示的數量是非常重的,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1)、出示實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個5千克的鉛球

      教師請學生抬大米,掂鉛球。引導學生:1噸的重量要幾袋這樣的大米啊?20袋這樣的大米你們還抬得動嗎?鉛球同上過程

      (2)、同桌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并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教師引導:1噸的重量相當于幾個我們這樣的同學

      (3)、聯系生活舉例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并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把噸這個重量單位用于生活,強化噸的概念的構建。

      3、單位化聚,練習鞏固

      (1)、 出示例題:5噸=( )千克 5噸680千克=( )千克

      20xx千克=( )噸 2450千克=( )噸( )千克

      (2)、開放題: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 一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個( )的重量是1噸。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質疑問難,總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這節課主要有什么收獲?

    小學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我是xxx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由于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但“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這里是第一次出現,而它們又在學習分數的知識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建立單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數的意義上。而教學難點則應放在如何讓學生去理解單位1的概念。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抽象與直觀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我的設想是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本課具體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展示資料,了解分數的產生

      首先通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通過調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數的一些知識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可以表示什么呢?為了便于同學們研究問題,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著表示1/2。

     。2)集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后,教師出示課件,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通過比較相同與不同,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并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著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么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 3/8”為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我的設想是通過小結,既能對整個課堂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總結,又能讓學生產生后續學習和探究的欲望。我是這樣小結的: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實用】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三篇06-12

    超實用的說課稿模板07-19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10篇06-23

    【實用】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07-02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07-22

    實用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匯編五篇07-25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7-25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07-20

    實用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匯編六篇08-02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模板12-1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污色多多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曰屄在线视频 |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