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

    時間:2022-07-17 13:19:07 通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公布201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

      我國在2017年對小麥實行了最低收購價政策,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關于公布201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于公布201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財政廳(局)、農業廳(局、委、辦)、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分行:

      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17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批準,2017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6年水平不變。

      鑒于小麥即將開始大面積播種,各地要認真做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宣傳工作,引導農民合理種植,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 政 部

      農 業 部

      國 家 糧 食 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2016年10月21日

      拓展閱讀:小麥主要的土傳病害

      一、小麥的土傳病害有哪些

      土傳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莖,作物生長前期一旦發生病害,幼苗根腐爛或是莖腐爛猝倒,幼苗很快就會死亡,嚴重影響作物生產。土傳病害的病原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

      小麥田常見的土傳病害有紋枯病、根腐病和全蝕病。

      1、紋枯病

      紋枯病的病原是禾谷絲核菌等,菌核則是最為重要的初侵染源。

      識別:

      1)爛芽:小麥的芽鞘受害變成褐色,在幼芽階段造成作物枯死。

      2)病苗:在3-4葉期,在第一葉鞘上呈現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的病斑。

      3)花稈爛莖:在返青拔節之后,小麥下部葉鞘上產生中部灰白,邊緣淺褐色的云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互連接形成云紋狀的花稈。條件適宜時,在莖稈上出現“眼斑”。濕度大時,病葉鞘內側及莖稈上能看見蛛絲狀的白色菌絲體,以及類似油菜籽狀的黃褐色菌核。

      危害:

      爛芽、病苗死苗、花稈爛莖、倒伏、枯孕穗和枯白穗。一般會造成減產10%-20%,嚴重的會減產50%,個別田塊甚至絕收。

      2、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多種病原真菌引起的一種土傳病害,根腐平臍蠕孢,禾谷鐮孢、燕麥鐮孢、黃色鐮孢,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識別:

      全生育期均可發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葉斑、穗腐或黑胚。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產生黃褐色至褐色梭形病斑,比那遠清晰,中間稍褪色,擴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間、分蘗節和莖基部褐變,病組織壞死,上生黑色霉狀物,最后根系朽腐。麥苗平鋪在地上,下部葉片變黃,逐漸黃枯而亡。小穗發病出現褐斑和白穗。

      危害:

      一旦感染上了根腐病,小麥的莖稈極易折倒,輕者減產10%-20%,重者可達到70%-80%。

      3、全蝕病

      全蝕病是由于子囊菌亞門禾頂囊殼小麥變種從而造成的。

      識別:

      我們在全蝕病的辨別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病苗:種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莖變黑腐爛,根的表面有葡萄菌絲。

      2)分蘗前后:老葉變黃,分藥減少,生長衰弱,嚴重的枯死。

      3)早春:返青遲緩,黃葉和無效分蘗增多或枯死。

      4)拔節后:根部和莖基部1-2節的部分腐爛加重,植株矮化。

      5)抽穗灌漿期:莖基部呈現黑變腐爛更加明顯,形成“黑腳”,病部的葉鞘易于剝離,葉鞘內側和莖基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絲層。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實或籽粒枇瘦。

      危害:全蝕病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可怕的,屬于小麥的毀滅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是大片枯死。一般會造成減產10%-20%,嚴重的在50%以上,甚至絕收。

      二、小麥土傳病害發生特點

      1、菌源量大。這些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過土壤、種子或病殘體傳播,經過逐年積累,田間菌源量極大,條件適宜,隨時可能萌發致病。

      2、致病力強。這些病害的病原菌的致病力都非常強,對根、莖、葉、種的'影響極大,一旦感病,小麥的形體遭到破壞,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經濟價值。

      3、前期發病早。這些病害發生都是在苗期感病、春初擴展、后期危害。播種后即開始感染,播種后到越冬前為第一個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個感染高峰,病斑擴展造成苗黃、苗弱;3-5月份病害加重,出現死苗、黃葉、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積暴發流行,大幅度減產。

      4、發病部分隱蔽。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莖基部,比較隱蔽,苗期病情發生輕,癥狀不明顯。特別是前期旺長造成群體較大,田間郁蔽,病株不易被察覺,到后期出現死苗等癥狀時,已錯過防治適期。

      三、小麥土傳病害的發病原因

      1、偏施氮肥:不均衡施肥,尤其偏施氮肥,有利于小麥紋枯病、根腐病的發生。早播及播量大有利于紋枯病、全蝕病、線蟲病的發生。

      2、連作: 小麥連作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導致土傳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使小麥根系處于一個易感病的環境中,增加了發病機會。

      3、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但大量未經處理的小麥病殘體直接混入土壤,導致土壤中病原菌數量迅速增加,分布更加均勻,非常有利于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黑粉病等病菌的傳播蔓延,使土傳病害由點到片,由零星發生到普遍重發生。

      4、現行種衣劑質量差、防效低: 據農業部近兩年的抽查,國產種衣劑的合格率為70%左右,從市場上抽取的樣品合格率不足30%,不合格產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為零。

      5、農民防病意識淡薄: 只重視小麥地下害蟲的防治,對小麥種傳和土傳病害的防治認識不足,只用殺蟲劑拌種或使用劣質的種衣劑拌種,導致小麥種傳和土傳病害的發生越來越重。

      四、小麥土傳病害的綜合防治

      小麥土傳病害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化學防治為主導,協調運用多種措施,有效控制此類病害的發生。

      1、加強植物檢疫。

      繁育小麥種子必須在播種前15天向檢疫部門申報,繁育材料必須進行檢疫除害處理;嚴禁在全蝕病、腥黑穗病等檢疫對象發生區繁育小麥種子;凡未經產地檢疫合格的種子不得在生產上推廣使用,對違反植物檢疫條例而擅自繁育、調運、經營小麥種子的單位與個人依法嚴肅處理,確保從源頭上控制小麥檢疫性病害的傳播。

      2、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良種。在小麥全蝕病、紋枯病多發區,應種植豫麥18、豫麥49、新麥11、周麥18、高優505、矮早4110等抗病品種。

      ②輪作。在小麥全蝕病重發區,改種非禾本科作物,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數量,充分發揮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③精細整地。實行深耕,精耕細耙,提高播種質量,促進小麥壯苗早發。

      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施用小麥專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帶有病殘體的有機肥。

      ⑤加強管理。避免早播,合理密植,返青期及時中耕,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創造一個有利于小麥生長而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

      ⑥消滅病殘體。小麥收獲后,及時清理病殘體,對于紋枯病、根腐病的病殘體,要帶出田外集中處理。腥黑穗病和全蝕病的病殘體要就地燒毀,以免疫情擴大。

      3、化學防治。

      早春小麥起身返青前田間接力藥劑噴霧防治,直接把藥物噴到植株的根或莖基部。

      1)藥劑灌根。小麥返青期,在全蝕病、紋枯病重發區,每畝用20%的三唑酮100毫升,加水50公斤灌根,可防治多種土傳病害,兼治白粉病和銹病。小麥根腐病發病初期,可以用99%惡霉靈原藥4克/畝灌根,可防治多種土傳病害,也可以用43%戊唑醇懸浮劑20-30ml/畝,兌水15kg噴霧。

    【公布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相關文章:

    2016深圳最低工資標準通知07-24

    25省份公布省屬國企限薪令通知07-29

    關于調整我省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08-08

    2016江蘇省關于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07-21

    最低工資規定10-20

    南京公積金最低標準07-06

    廈門社保最低繳費基數07-11

    武漢社保最低標準07-16

    沃爾瑪提高最低薪酬07-21

    最低投標報價承諾書08-0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视频 | 丝袜精品国产香蕉在线 | 午夜福利理论片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在线免播放观看 | 日本精品二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