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1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2
暑假我學習了孫彩平老師主編的《怎樣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全書分為六章,從教材的解讀、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活動實施、德育意義的通達和教學倫理的彰顯六個方面專章討論。針對這六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結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書中細致分析了優秀的教學案例,為我們一線教師在各個環節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做了有效引領。看完這本書,對于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時更新理念
新舊教材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書中對“人與自然”這一主線背后的倫理觀的闡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導兒童養成的是超越人類中心的功利主義思維,轉向弱人類中心的和諧共在的自然觀。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題中經常出現的,了解動物、植物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說明其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人們要愛護他們的教學設計顯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論指導實踐,研讀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變化,及時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觀念對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至關重要。
二、積極面對教材
書中說,“便教利學”是新教材編寫的初心,新教材從框架搭建、編寫體例及呈現方式都以課堂教學為出發點和歸宿。一個個精彩的案例分析,讓我對新教材的陌生與隔閡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從形式到內容上為教和學所提供的方便,教學欄目的.內在邏輯、各個欄目的實施、繪本式教材的精要……通過研究和解讀,這些陌生的板塊都為教學帶來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要做教材積極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
三、營造道德課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課堂教學倫理討論。“德育本身必須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養出有德性的學生。”在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號,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學任務的達成,還應該表現出卓越的教育倫理品質,讓課堂氛圍充滿尊重和真實,讓每位學生得到公正對待,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3
在本周的實習過程我發現學生們上課積極性不是很高,回答問題的同學很少,總是同樣的幾名同學,所以我對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個問題進行了學習,獲得了一些感悟。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學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把學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獨尊”,整天“有好心,沒好臉”,不愿與學生交流,學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課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本就無從談起。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應從改善師生關系開始,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心。
二、強化自身素質,準備充分,使學生樂意學
教師和藹的教態,整潔的板書,淵博的知識,激情的語言,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基本條件。這些需要大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多學多練,功在平時,功到自然成。
關于準備充分,我想主要是兩方面的準備:
一是學生的準備,也就是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提前預習,學生準備充分,在課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氣,發言的資本。
二是教師的準備。上課之前老師要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做到深入淺出,還要利用好現代多媒體教學,力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
教師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處理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才不會出現老師不知所措,學生不知所學的現象。
三、多種評價方式,激勵為主,使學生想學。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評價,尤其是肯定的評價,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我們每位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課堂語言,用真情實意尊重學生,努力創設—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氛圍。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對于課上敢于發表自己見解,回答準確的學生,要及時贊賞,這是“錦上添花"。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在對他說一句“下次還請你回答,老師相信你能成功”。這是“雪中送炭"。當學生舉棋不定,不敢發言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凡事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這是“培養自信”。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4
20xx年10月17日我參加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人教版的安子琴老師對新教材《德與法融合》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解讀;二是方麗敏老師講解的《顯學科特色,助力學生成長》。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這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學完《道德與法治基礎》這門課,使我認識到大學是知識的海洋,明白了大學與中學的顯著差別。大學是知識創新、傳播和運用的基礎,既然明白了這些,那么,我就一定會在大學這個融知識、創新、社交等等于一體的天空中翱翔。它不僅教會了我以上這些,還讓我懂得了我們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新使命。就讓我站在新的起點上起跑,在現實的基礎上勇敢的飛躍,把自己訓練成才,肩負起國家的歷史新使命吧。
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自身的法律知識。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己的人生價值,永遠不要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為目的地不擇手段。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工作總結03-1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09-16
道德與法治培訓總結09-28
道德與法治講座心得10-03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總結08-21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3-22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工作總結2篇03-14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總結03-18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總結09-02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總結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