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病

    時間:2020-10-12 10:21:18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生活中的心理病

      睡不著覺、醒得早、不愛說話、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老覺得手機響、吃飯也要刷微博……這些不起眼的小習慣其實可能隱藏著心理疾病。

      年輕人:老刷微博,信息依賴

      信息社會里,許多人認為掌握信息越多離成功越近。于是不得不拼命獲取各類信息,強迫自己更新知識儲備,大腦里的“倉庫”裝太滿會產生緊張、浮躁、焦慮等癥狀。

      支招:感到累的人應適當放慢生活節奏,如果覺得孤獨,就得有計劃、有規律地獲取信息,有節制地消化新信息。休息時放松身心,告訴自己“休息是為了走得更遠”。養成看報習慣,因為報刊經編輯篩選,閱讀很省心,還可看到深度分析與評論。

      中年人:凌晨早醒,心境障礙

      早醒除少數因疾病引起外,大多數都與壓力大、忙于應酬、老加班、對前途過度擔心有關。這些職場負性事件帶來不安全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加上失眠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積累可能誘發心境障礙(又稱情感性精神障礙)。

      支招:首先要控制和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有助減輕壓力。其次應長期適度鍛煉,最好每天晚飯后鍛煉1~2小時,以身體微微出汗、不過分勞累為標準。

      老年人:沉默少語,可能抑郁

      許多老人沉默少語,不愿訴說內心的痛苦,有意避免與人交流,類似認知障礙癥,而抑郁癥狀往往被掩蓋,容易造成自殺等嚴重后果。老人適應能力差,加上不斷出現退休、親友去世、健康惡化等負性生活事件,壓抑的心情得不到疏導,會產生抑郁情緒。

      支招:子女要關注父母的'心理狀況,當他們出現老懷疑自己有病、思維遲緩、發牢騷等表現時要警惕。鼓勵老人與他人多交流;也可適度進行戶外活動,如逛公園、慢跑等。參與集體的社會性活動,要比一個人在家里看電視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兒童:不愿上學,是種焦慮

      學校恐懼癥是兒童焦慮癥的一種,是我國兒童心理門診常見心理障礙之一。表現為對課堂、同學有恐懼感,不愿進校門,談到學校、課本、老師等關鍵詞就發脾氣,有頭暈、惡心等生理反應。

      支招:孩子厭學,家長不可粗暴地批評孩子,而要耐心溝通。改變教育方式,多給感情支持,少些溺愛。焦慮癥狀嚴重時,可與老師商量暫不上學。復學要循序漸進,靠近學校,走進學校,坐進教室,聽課一小時、兩小時……一步一步讓孩子適應學校。每當孩子有進步,應及時表揚。有生理癥狀的要排除軀體疾病。

    【生活中的心理病】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心理效應12-10

    生活中的心理現象12-10

    生活中女人的心理弱點06-14

    生活中帶來幫助的心理技巧12-19

    生活中的25個微心理11-16

    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學10-26

    生活中實用的心理學知識12-19

    生活中讓人匪夷所思的心理10-18

    生活中的6個心理美容方法11-22

    生活中的八大心理趣聞11-2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va成精品在线播放人 | 午夜福利免费体检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系列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动漫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