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入法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問題
20xx年,除了《精神衛生法》的出臺讓人矚目之外,另一個法律——“老年法”草案出爐,將子女“;丶铱纯础睂懭敕梢惨l了人們熱議。誠然,“;丶铱纯础笔且环N孝道的體現,但要用法律來約束,不免讓人笑話。但是,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了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據了解,我國目前已有1.67億老年人,其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問題的更是越來越多。
值第1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之際,家庭醫生在線采訪了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和睡眠醫學中心潘集陽教授,他表示,從心理的角度來看,;丶铱纯慈敕ǖ某霭l點是非常好的,因為“養老”不僅僅是讓老人住好、吃好,更是要滿足他們心理上的需要。
老年人心理問題隱秘難識別
50%以上有睡眠紊亂
中國人喜歡群居,上一代人幾乎都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面的。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外出大城市求學、打工,父母子女兩地分居,沖擊了這種傳統的家族式聚居。有些老年人不適應家里人不在身邊,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孤獨寂寞感也會增強,久之則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很隱秘,也更難識別,有慢性病在身的老年人更要多加注意。我們門診里的老年病人以睡眠問題就診的較多,50%以上的人有睡眠紊亂,可能是早期抑郁的表現!
潘集陽教授指出,中國老年人精神心理疾病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識別率低,二是治療率低。很多老年人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話,子女會認為是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所導致,其實有可能是心理問題的征兆。
老年人的問題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老年人在獨居的時候,出現沒有疾病的心理亞健康,也就是一般的'心理問題。這種情況通常不會太嚴重,子女只要多陪伴、多與老人溝通,讓他們保持心情舒暢,一般就可以得到緩解。第二類是出現了真正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癥、焦慮癥、失眠等,甚至出現老年癡呆、記憶功能減退、性格、行為改變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癥狀,這個時候就需要送到醫院的精神科進行治療。
兩個對比判斷老年人心理異常
警惕身心疾病共存
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或是精神疾病對其身體健康、日常生活的影響都非常大,那么作為子女,應該如何去發現老年人的心理異常呢?潘集陽教授表示,判斷老年人心理異?梢詮膬蓚方面的“對比”來看:
(1)老年人的行為跟過去相比有無明顯變化,比如過去很開朗,經常出去和朋友玩,但現在卻不怎么出門了,做事情拖拖拉拉;
。2)跟周圍的老年人相比,行為有無異;蚬之,做子女的要留心觀察,不要將父母的異常行為認為是理所當然。
此外,很多老年人有未治愈的慢性疾病在身,潘集陽教授特別提醒,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容易交叉在一起,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甚至會有血管的病變,這些疾病可引起情緒障礙;但是,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人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除了要考慮是這些慢性病導致的,還有可能是抑郁引起的。身心疾病共發的時候,就需要多個科室合作來共同治療,否則容易出現只治療身體疾病,而忽略心理疾病的現象。
社會歸屬感缺失
應提倡醫院與社區服務結合
也許很多人會納悶,為什么外國社會父母子女分居的現象普遍,但是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卻沒有我們國家那么高呢?對此,潘集陽教授解釋道,我國的社會現狀不同于國外,兩者的價值觀差異也較大,不同國家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認知不同,在心理層面上的感受也會不一樣。
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需要社會歸屬感,在社會環境里希望有安全感和依托,社會歸屬感的缺失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而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可以減輕老年人患抑郁的幾率,對人們(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潘集陽教授表示,國內外在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方面都有成熟的經驗值得借鑒,我國大學等?圃盒旈_設社工專業,培養專業的社工人才,為社區養老事業服務。
潘集陽教授最后建議,醫院跟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也要結合起來,如社區醫療服務人員來醫院精神心理科跟隨醫生查房,觀摩問診過程,學習精神疾病知識,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式。社區醫療服務人員只有懂得辨識精神疾病,才能早期發現精神異常的病人,尤其是對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當他們出現精神心理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
【常回家看看入法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社會應該關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7
節后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8
空巢老人心理問題分析08-18
關于農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08-18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心理問題08-18
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10-31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10-30
空巢老人問題調研報告06-15
如何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心理問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