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姆》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是山姆》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是山姆》觀后感1
電影從現實的原型出發,并且重點突出了美國社會法律中的孩子利益至上和親情之間的矛盾,最后電影的結局是親情戰勝了法律。這是電影對于故事的演繹,雖說電影的結局很美好,但是現實生活中是否應該由智障人士撫養子女仍然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電影中剝奪山姆對孩子的監護權理由在于:山姆是一個智障,無法履行監護職責。這是一個很客觀的評價標準,通過量化標準衡量確定山姆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給予孩子最好的選擇。這個電影的主要沖突點就在一個法律制度會導致與該法律目的相矛盾的結果,具體來說就是社工的行為讓侵犯了這對父女的利益,或者說法律的選擇并不是這個案件的最優解。我個人認為,的確不是最優解,但是,是無可奈何之下的較好解。一項工作一旦變成了工作,那么首先就必須制定量化標準,這個量化標準是考慮了絕大多數通常情況的。而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社會工作者也不例外,作為一份工作,將智力只有7歲的山姆女兒交給更好地家庭來撫養無疑是一個最優解。并沒有什么過錯的地方,我們在電影上對社工阻撓父女團圓或許有些不理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電影中艾莉自己的遭遇也佐證了智障父母對子女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
我們首先討論這個法律制訂基本標準是否合理:絕大多數智障沒法子給予孩子基礎監護。這個標準我個人以為是比較合理的,特別是考慮到只有父女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在照顧不周的情況下發生悲劇,事實上,就劇情而言,已經有悲劇的前置傾向了:女兒開始遷就父親的智商。所以,我認為,社工的行為是必要的。對于孩子來說,也許這的確有很小概率和父親在一起是最優解,但是更大的概率是悲劇,也就是女兒的智商受到干擾。社工的做法,也許在個案并不是最優解,但是放大到整個社會卻是一個合理的解。
而在我國,監護職責必須由完全行為能力人承擔。也就是說,即使在我國,嚴格依照法律來,那么山姆也不是女兒的合法監護人。理論上,剝奪監護權在我國是可行的。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3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但是因為法律法規相應較為模糊,并且中國傳統社會思想認為子女就應該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實際履行的并不多。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美國關于智障人士的保障。影片中的山姆雖然是個智障人士,但是好像他生活的還是很好的,至少沒有流落在街頭,他從小在福利機構長大,而且還有一份工作能夠養活自己。除了智力上的差異,可以說生活上和普通人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而反觀我們社會,社會福利機構門難進、臉難看。針對智障更多的是一種只管死活的狀態,對他們的幸福、有尊嚴與否卻很少涉及,更不要提智障人士想找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了。由此可見,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任重而道遠;社會工作事業任重而道遠。
《我是山姆》觀后感2
上周和同學一起去上心理學電影,很榮幸得到了幾部老師推薦的優秀電影作品,其中有一部叫做《我是山姆》的電影,今天下午剛剛看完,感觸頗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片中的主人公山姆,雖然是一個智商只有七歲孩童水平的'智障人,但是他勤勞勇敢,誠實善良。在咖啡店工作,辛勤努力,對待客人熱情耐心。客人也好,老板也好,無不對山姆有著憐憫和同情之心。或許傻人有傻福,或許上帝覺得關上了他的一扇門,應當為他打開一扇窗。山姆收留的流**竟然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也許算作是報恩吧。雖然她拋下山姆和剛出世的女兒走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山姆是幸福的,是快樂的。因為這個女兒給他帶來的是無窮的歡樂,無盡的安慰。我們無法想象一只有七歲智商的人如何獨立撫養一個襁褓嬰兒,但是他做到了。他的女兒露西一天天長大了,她是那么的漂亮,可愛,純潔,智慧,善良。這些都是在只有七歲智商的爸爸的教導下形成的。山姆愛露西,勝過一切,勝過一個正常的父親對女兒的愛。露西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全部。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露西長大了,她的智商漸漸超出了他的父親。當她意識到了她的父親與別人的父親不一樣的時候,她沒有迷茫,沒有抱怨,更沒有嫌棄自己的父親。而是伸出手摸摸父親的手,安慰父親。"It is ok.我們很幸運,沒有人能像我們一樣經常去公園玩。"山姆豁然開朗,高興起來。看到這里真是心酸,剛剛才到上學的年紀,就照顧起父親的情感。她那大大的眼睛,漂亮而清純的面龐,無不透漏著稚氣和天真,卻又具有著大人的沉著和堅定。當她在幼兒園被同學們嘲笑,被父親愚笨的表現震驚的時候,她又是怎么樣的堅強,陪伴在父親的身邊,全心全意的愛父親。為了不讓父親難堪,故意不讀出父親不認識的單詞,主動讀父親喜歡讀的書,哄父親高興。他們好像互換了角色,成了她在照顧父親。
終于還是引起了政府的重視,他們以山姆智商低不能照顧露西為由,生生將他們分開。可憐的山姆四處求救,要回自己的女兒,卻還是失敗。他也曾放棄過,也曾懊惱過,也曾崩潰過,但是他從未放棄對女兒的愛。他搬到露西的旁邊,制造機會偶遇露西,卻又遵紀守法,從來不強留露西,還主動的再把露西送回養母的身邊。他一邊工作,一邊探望露西,一邊努力打官司,奪回露西的撫養權。終于成功了!最后還不忘安慰露西的養母,希望她可以作她的媽媽,因為露西需要一個媽媽!
我為這樣的父親所震撼,他的智商只有七歲,只有七歲啊!獨立撫養女兒,克服那么多的困難,與那么多智力正常,甚至智力超常的作斗爭,奪回他的女兒。我不禁羞愧,站在這樣一位父親面前是多么的無地自容。一個像孩子一樣的人都能克服無法想象的困難,實現自己的愿望,我們這些正常的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又有什么理由退縮呢?幼兒園都沒上完的小姑娘都能理解父親,敬愛父親,盼望父親,不離不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恩自己的父母呢?他們尚且如此,可以如此,能夠如此,我們為何不能?
《我是山姆》觀后感3
有已婚未育的朋友反復問我一個問題:每個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有多少?我無法回答,好像不是很多,至少沒有生孩子之前想象的那么多,而且,我也確實沒有認真統計過。最重要的是,養育一個孩子,花多少錢似乎并不重要,那么什么重要?是時間?確實,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要給她。那么,僅僅是時間嗎?不得不承認,雖然一直陪著她,但是總覺得自己還是做得不夠好,有時候甚至會犯錯誤。
很偶然的一天晚上,我看到一部電影——《我是山姆》。看后頓時豁然開朗,是的,正如里面的臺詞所說,每個父母都會遺憾,自責,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那么,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山姆的女兒露西給出了她的回答,“我只需要愛”。
這部電影的主角山姆是由西恩。潘飾演的一名智障人士,他的智商只相當于一名七歲大的兒童。他與一個流浪的女人生下一名女嬰,而女人卻拋下他們父女,留下傻傻的山姆獨自一人撫養女兒露西。對于他來說,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好在鄰居安妮給了他很多幫助,還有他的“五人組”朋友們。
女兒7歲以前,山姆跟露西是快樂的,雖然山姆只會講一個很簡單的睡前故事,雖然對于露西的各種問題他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是他總是帶露西去公園,給她拍很多照片,在生日的時候邀請朋友們過來給她驚喜,他是個不一樣的爸爸,他是個好爸爸。然而,就在露西的7歲生日時,事情發生了變化,社區工作人員認為,露西的智商已經開始超過父親,他們擔心孩子再跟山姆生活會影響她的成長,于是向法庭要求將露西交由寄養家庭撫養。
應法庭的要求,山姆的女律師莉塔出現了,她原本自私自利,脾氣暴躁,甚至不想接這個案件,后來迫于同事的激將法,她答應無償為山姆提供法律服務。在與山姆的接觸中,她慢慢地被這對父女感動,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家庭生活的忽視,她對山姆說,這段友誼恐怕使我獲益更多。由于山姆的智商有限,他最終喪失了對女兒的監護權,但是為了經常看到女兒,山姆搬到了寄養家庭附近。
懷著對爸爸的思念,小露西每天晚上都爬窗出來找爸爸,善良的山姆雖然想念女兒,卻遵守法庭的規定,每次在露西睡著后再把她送回寄養家庭。鏡頭不斷轉換,穿著睡衣抱著玩具的露西走過街頭,山姆抱著熟睡的女兒送她回去,露西再次走回來,山姆背著女兒送回去。一次又一次,寄養家庭的女主人感動了,她抱著露西敲開山姆的家門,流著淚說,我擔心她醒來會想回到你身邊。
影片的結尾,是露西在參加足球比賽,她進球啦,山姆開心地抱著她向遠處跑去,看臺上是歡呼的莉塔和她的兒子,山姆的“五人組”朋友以及露西的寄養家庭媽媽,他們都笑得很開心。
我想,露西回到了山姆身邊,她得到的不僅僅是爸爸的愛,還有安妮,莉塔,她的寄養媽媽,爸爸的朋友,甚至不惜扮惡人準備拆散他們父女的社會工作者和法庭。而山姆的執著善良更是影響了周圍的人,愛,就像接力棒一樣,不斷傳遞,讓這個世界變得愈加美好。
小露西是幸運的,她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爸爸,即使是想剝奪山姆撫養權的老師和社會,也是出于對她的愛護。盡管他們的處理方式有些欠妥,毫無疑問,是愛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是愛讓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更加幸福。
【《我是山姆》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是路人甲》觀后感03-27
我是接班人觀后感04-11
《我是接班人》觀后感04-08
我是接班人的觀后感04-08
《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后感03-24
我是國寶教學反思11-10
我是誰勵志故事12-18
領導力的精髓是講述我是誰08-08
《卑鄙的我》觀后感04-14
我的高考觀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