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精選11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發言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發言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發言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于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卻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面對壓力,屈原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照耀著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才得來的。
最后我想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另外,端午節就要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炎熱,希望同學們注意安全,不要在太陽底下追逐打鬧,以防中暑;禁止同學私自外出游泳,不要去江、河、塘、湖畔或工地積水坑等水邊玩耍、洗手、洗腳,以免發生溺水事件;實在想游泳,要有家長的陪伴,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如在身體過飽、過饑和過于疲勞的情況下都不要下水游泳;下水前要用冷水淋浴身體并且要做熱身運動;入水要緩慢,使身體逐漸適應水溫;在水中不宜時間過長,要按時上岸休息,以防發生抽筋現象;游泳時不要互相打鬧、嬉戲;不了解水深及水底情況時,不要跳水;患有心臟病及其他慢性病的人,不能參加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總之, 希望每一個同學牢記下面這句話:“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那么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后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上星期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讓人難忘的六一節,這周我們又要迎來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今天的國旗下講話當然也要說一說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說,龍的節日說,惡日禁忌說,夏至說,源于蓄蘭沐浴說,紀念介子推說,源于勾踐操練水軍說等,但我還是覺得是紀念屈原的說話比較多人認可一點。
據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4
各位老師、同學:
上午好!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6月10日至12日放假調休,共3天,13號(星期四)正常到校上課。
為了度過一個祥和、喜慶、和諧安定的假期,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離校時,請各班級同學,打掃好教室,關好門窗,關掉各類用電設施,做到文明離校。
二、天氣逐漸轉熱,放假期間嚴禁到溝塘湖泊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或感染血吸蟲疾病。還要在行走時,不抄近道,不走水庫邊、池塘邊、壕溝邊的泥濘小道,不撐傘單手騎自行車,防止摔倒掉入路溝、池塘等事故。最近,我市已經發生9起溺水事件,6起交通安全事故,教訓慘痛,值得我們吸取。
三、外出游玩,要注意行為文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尋求正當途徑處理。
四、放假期間,盡最大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五、不要沉迷于網絡游戲,更不能通宿玩電子游戲。
六、不私自外出,外出必須有家長或成年人的陪同,注意交通安全。乘車時要文明禮讓,尊老愛幼。不乘坐拖拉機、農用車等非載客的運輸交通工具;乘坐公共汽車時禁止把頭、手伸出窗外,禁止嘗試駕駛一切機動車。
七、夏季天氣熱,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買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衛生許可的“三無”產品,不吃過期和霉爛變質的食物。粽子是端午節必吃的食品,近年來粽子的品種,質量,口味都提到了改善,但同學在食用的`時候也不要過量,不要給自己的腸胃增加負擔,以致影響自己的健康。
八、臨近期末考試了,放假期間請同學們勞逸結合,合理的安排學習復習時間。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5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西方文化。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傳承文化方面,我們守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按規定,端午節放假三天,假期會使我們緊張的`身心得以休整,希望大家能夠度過一個安全、文明、快樂的假期,今天就端午節假期安全要求如下:
1、天氣轉暖轉熱,禁止學生私自或結伴到水庫、河溪、池塘等地游泳、玩水、捕魚、捉蝦等,以防溺水事故發生。
2、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外出不乘坐農用三輪車、報廢車輛和手續不全的車輛。禁止騎電動車、摩托車和助力車以及沒有剎車裝置的“死飛”自行車上路。
3、要注意飲食衛生安全。購買袋裝食品時要看清楚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及地址,不購買“三無”食品。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多通風、多運動,防止誤食不衛生食品、過期變質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4、外出旅游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保護旅游景點的公共設施及環境衛生,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5、要注意用火、用電、用氣等安全,防止火災、觸電、煤氣中毒等事故的發生。
6、嚴禁外出上網吧、游戲廳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場所,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7、不獨自外出,外出時需有家長帶領,在無父母陪伴下,外出玩耍時要告訴父母去向。嚴禁幾個同學私自外出玩耍,未經家長允許不準在外過夜。
8、要注意防汛、防雷電的安全。假期多雨天氣,伴有雷電,并可能出現雷雨大風。雷電發生時盡量不要呆在戶外,要遠離鐵欄、鐵件等金屬物體及電線桿,躲避雷雨不要選擇大樹下及高樓旁等。
總之,希望全校師生要把“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牢記在心,平安過假日,快樂返校來!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于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里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柜,還能看見一只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系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余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二年級的xxx,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故事。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剛剛過去。說到端午節,大家可別光顧著吃粽子。我聽外婆說端午節還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呢!我來跟你們簡單地講一下吧!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博羅江中。當地百姓聽到消息后去劃船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也沒有撈到。百姓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往博羅江里投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每逢端午,各地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祭拜屈原和弘揚屈原精神。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9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3日。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他對于那個時代頻繁的戰亂和強者欺凌弱者的`現象有著清醒的認識。作為一個富有洞察力的人,他深知國家需要進行政治改革才能擺脫困境。因此,他積極倡導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然而,由于這些改革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詆毀和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堅持寧可折斷也不愿屈服的信念,寧可化為玉粉而不肯妥協成了普通泥土,最終選擇了投身汨羅江而自盡。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他展現出了高尚的道德操守和無私的愛國情懷。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最后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傳統節日嘛?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后,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 1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6月14日。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后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消息,韓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后中國人想要劃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你一定會說:“開什么國際玩笑!”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鐘,每年這天都要吃粽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別扭。”后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么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并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里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恒。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發言稿】相關文章:
國旗下講話端午節09-17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09-17
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09-17
國旗下講話端午節教育09-17
小學國旗下講話端午節09-17
小學端午節國旗下講話09-17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主題09-17
關于端午節國旗下講話09-17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小學09-17
有關端午節國旗下講話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