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制度

    時間:2021-04-06 16:11:04 制度 我要投稿

    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擬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

      健康管理制度1

      一、從業人員、管理人員必須掌握有關食品衛生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食品衛生知識和食品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二、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堂從業人員必須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上崗位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從業人員出現咳嗽、腹瀉、發熱、等有礙于食品衛生的病癥時,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

      五、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并且做到:

      (1)工作前、處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洗手;接觸直接入中食品之前應冼手消毒;

      (2)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并把頭發置于帽內;

      (3)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銷售場所內吸煙。

      六、有關部門負責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工作。

      七、從業人員必須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將考核結果計入從業人員個人檔案,作為晉升工資資,表彰先進的依據之一。

      八、負責培訓的部門要建立完整的培訓檔案。

      健康管理制度2

      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一)主要負責人責任制

      1.設立職業危害管理機構,并提供人力資源;

      2.定期召開職業健康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3.組織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及時消除職業危害事故隱患;

      5.保證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實施;

      6.組織建立并實施本單位的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7.及時、如實報告職業危害事故。

      (二)主管職業危害負責人責任制

      1.明確在本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2.組織職業危害防治檢查及落實職業危害因素整改;

      3.組織制定、修訂和審定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檢查其執行情況;

      4.明確在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組織、實施責任。

      (三)專職職業危害管理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1.貫徹執行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法規、制度和標準;

      2.負責日常職業危害防治的監督、檢查、技術管理、教育以及職業危害事故的調查組織、統計、上報和建檔工作。

      (四)職業危害崗位防治責任制

      1.參加職業危害防治培訓教育和活動、學習職業危害防治技術知識,遵守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發現隱患及時報告;

      2.正確使用、保管各種勞保用品、器具和防護設施;

      3.不違章作業,并勸阻或制止他人違章作業行為,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并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

      4.當工作場所有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危險時,應向監督管理人員報告,并停止作業,直到危險消除。

      (五)職業危害管理部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1.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制定的職業危害防治的規定及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在企業負責人領導下組織建立、修訂各項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參與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

      3.職業危害防治技術措施計劃和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二、職業危害監測、檢測和評價管理制度

      (一)日常監測

      1.明確日常監測人員,并對數據的準確性負責;

      2.明確塵、毒、噪聲的合理布點(布置圖),明確監測時間,并做好記錄(記錄表);

      3.規定監測辦法。

      (二)檢測和評價

      1.按規定委托取得資質認定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的檢測和評價;

      2.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若超過職業接觸限值,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難度較大的應制定規劃,限期解決;

      3.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時和在設備大修后,應進行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檢測和評價。

      三、職業危害告知制度

      (一)崗前告知

      在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時,將工作場所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后果、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

      (二)作業場所告知

      1.設置或定期更換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明確具體負責人;

      2.設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定期將監測、檢測和評價結果公示,明確公示方式。

      四、職業危害檢查和隱患整改制度

      1.明確職業危害檢查負責部門和人員,以及相應的任務和職責;

      2.明確職業危害檢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節性、節假日前后和一般性、專業性)及檢查周期;

      3.明確職業危害檢查內容(包括對思想認識、管理制度、現場環境、職業危害標志、職業危害設施、工藝、設備、儀表、問題整改等方面的檢查內容);

      4.檢查記錄保存完好;

      5.明確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6.明確對事故隱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復查要求,實現跟蹤問效;

      7.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是否分開,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是否分開。

      五、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1.申報工作負責人;

      2.每年申報時間;

      3.申報程序;

      4.申報存檔資料。

      六、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1.明確教育培訓負責部門和培訓對象(負責人、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在崗員工、新進員工、轉崗人員、外來人員、臨時工作人員等);

      2.明確各類人員接受職業危害教育的內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規、事故教訓、職業危害基本技能、常識、經驗等)及教材;

      3.明確培訓應達到的目的及資格要求;

      4.明確教育方式、培訓時間、考核方式;

      5.明確必須持證上崗的人員,依法接受有關培訓、考核(包括復審)管理規定的要求。

      七、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1.制定職業危害維護檢修規定;

      2.明確維護檢修單位和檢修人的職責范圍;

      3.明確檢修的種類;

      4.各類檢修作業應當遵循的規程或規定;

      5.檢修的程序和要求;

      6.檢修的記錄要求;

      7.檢修的驗收要求。

      八、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1.明確配備標準;

      2.明確采購及特種勞保用品供應方的資質審驗辦法;

      3.明確勞保用品的發放、使用、報廢管理辦法和管理責任人。

      九、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一)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療等員工健康資料

      (二)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1.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

      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評價報告;

      3.職業病報告卡;

      4.對職業病患者、患有職業禁忌證者和已出現職業相關健康損害從業人員的處理和安置記錄。

      (三)職業健康檢查

      1、開展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2、開展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將體檢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向所在地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

      3、開展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對未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4、開展職業危害事故后參加應急救援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

      十、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各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并張貼在操作崗位。主要包括內容:

      1.生產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點操作的復核、操作過程的職業危害要求和勞動保護;

      3.異常情況處理和報告;

      4.工藝衛生和環境衛生。

      十一、職業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確職業危害事故報告程序和內容,調查、處理程序及要求;

      2.“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有關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預防措施不放過、未受到教育不放過)原則的要求;

      3.事故檔案管理和事故臺帳。

      十二、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的職業危害管理制度

      1.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的資質要求;

      2.對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的教育和檢查辦法;

      3.職業危害協議簽訂要求。

      十三、應急救援預案管理

      1.成立應急機構,明確各人員應急救援管理責任;

      2.制定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保證資金,經論證后由負責人批準發布實施;

      3.明確重大職業危害應急救援的宣傳、學習、教育、演練等相關工作。

      健康管理制度3

      一、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作用

      1、新生入學后,及時建立學生的健康卡片,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有病及時治療。

      2、貫徹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學生中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率,做好師生保健工作。

      3、做好學生生長發育、健康狀況、疾病防治的調查研究和資料統計積累工作。

      4、重視做好教學衛生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做好防近、防病的宣傳工作,每學期舉辦2—3次衛生講座(包括青春期教育)。定期地進行一些常見病、傳染病和一般的衛生小常識的介紹,定期檢查學生視力,切實采取措施控制近視眼發病率。

      6、實行衛生檢查評比,督促師生做好經常性的衛生清掃工作。

      二、重視教學衛生,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要求教師做到:

      1、向學生和家長經常宣傳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做好眼保健操。

      2、隨時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

      3、板書要字體端正清楚,大小適中。

      4、嚴格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5、上課不提前,下課不拖堂,下課后動員學生走出教室。

      6、不占用學生的自習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

      7、經常督促學生注意以下幾方面。

      (1)注意看書、寫字姿勢,做到眼睛離書一尺,胸離課桌一拳,握筆時手指離筆尖一寸。

      (2)按時做眼保健操,做到認真做、穴位準。

      (3)課間十分鐘不看書報,不寫字,自覺走出教室,休息或遠眺。

      (4)用眼時間不能過長,一般用眼45分鐘要休息一次。

      (5)不在光線過強或過弱的地方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在臥床、乘車、走路時看書看報。

      健康管理制度4

      為規范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健康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單位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所有餐飲工作人員(包括廚師、洗碗工、采購員、庫管員、管理員、餐廳領班等)均應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參加或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應經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餐飲從業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必要時接受臨時檢查。

      三、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從業人員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癥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并將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

      五、食品安全管理員要及時對在本單位餐飲從業人員進行登記造冊,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組織從業人員每年定期到指定體檢機構進行健康檢查。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應隨身佩帶(攜帶)或交主管部門統一保存,以備檢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員和部門經理要隨時掌握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并對其健康證明進行定期檢查。

      七、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服、工作帽,頭發不得外露,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佩帶飾物。專間操作人員還應戴口罩。

      八、從業人員操作前手部應洗凈,操作時應保持清潔。接觸直接入口食品時,手部還應進行消毒。

      九、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員在有下列情形時應洗手:

      1、處理食物前;

      2、上廁所后;

      3、處理生食物后;

      4、處理弄污的設備或飲食用具后;

      5、咳嗽、打噴嚏或擤鼻子后;

      6、處理動物或廢物后;

      7、觸摸耳朵、鼻子、頭發、口腔或身體其他部位后;

      8、從事任何可能會污染雙手的活動(如處理貨項、執行清潔任務)后。

      十、專間操作人員進入專間時應再次更換專間內專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雙手嚴格進行清洗消毒,操作中應適時地消毒雙手。不得穿戴專間工作衣帽從事與專間內操作無關的工作。

      十一、個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帶入食品處理區。

      十二、不得在食品處理區內吸煙、飲食或從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為。

      十三、進入食品處理區的非加工操作人員,應符合現場操作人員衛生要求。

      健康管理制度5

      一、餐飲服務單位應建立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檔案。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簡稱“五病”)等其它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經健康檢查檢出患有“五病”的,要立即調離其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崗位,禁忌癥患者及時調離率100%,并詳細填寫調離記錄。

      四、餐飲服務單位應每天進行晨檢工作,詳細填寫從業人員晨檢登記表,如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癥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

      五、從業人員上崗時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專間操作人員還應戴手套、口罩),頭發不外露,不涂指甲油,不佩帶飾物。應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換洗工作衣帽。

      六、從業人員個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帶入食品處理區。

      七、從業人員工作前、處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觸直接入口食品之前應按規范清洗、消毒雙手。

      八、從業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及做其他影響食品安全的行為。不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加工工具直接嘗味。不在食品處理區內吸煙、吃東西、隨地吐痰。

    【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相關文章:

    人員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12-20

    食品健康管理制度范本(通用17篇)12-20

    醫院工作人員健康管理制度范本(精選6篇)12-21

    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范本12-25

    小學體質健康管理制度12-22

    公司管理制度范本(精選18篇)12-21

    門衛管理制度范本(精選7篇)12-17

    門衛管理制度范本(精選16篇)12-16

    財產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12-16

    倉庫管理制度范本(精選17篇)12-1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制服中文在线永久 | 亚洲日韩久久久精品2021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片国产在线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五月丁香婷婷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