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通用13篇)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一經制定頒布,就對某一崗位上的或從事某一項工作的人員有約束作用,是他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1
第一章總則
一、目的
對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特性進行有效控制,確保產品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產品形成過程的確認,生產過程的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產品的防護,對生產所用原輔材料、生產的半成品和成品進行監視和測量。
三、職責
1、生產車間負責對生產過程的控制。
2、檢驗員負責產品驗證、標識及可追溯性監督管理。
3、倉庫負責產品防護控制。
4、檢驗員負責監督考核生產車間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狀況。
第二章管理規定
一、生產準備
(一)人員生產部和管理部負責生產人員的崗位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
(二)設備車間需按質控點、工藝或車間衛生要求對生產設備進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對清洗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確認。
(三)工藝標準和操作規程
1、技術質量部確定各類產品的工藝標準。
2、生產部負責編制工序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范,經總經理審批并實施。
(四)生產環境生產車間限制無關人員進出,車間衛生整潔,管理部定期對衛生狀況進行監督和評價。
(五)檢測技術質量部負責編制、收集、整理各類檢驗規程,明確檢測點、檢測頻率、抽樣方案、檢測項目、檢測方法、使用的檢測設備等。
并按《檢測設備、計量器具管理制度》對檢測儀器進行維護保養和校正。
二、生產過程監控
(一)進貨驗證
進貨驗證具體規定按《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和《質量檢驗管理制度》執行
(二)過程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1、首件檢驗
每班開始生產、更換產品品種或調整參數后生產的開始產品,操作工必須進行自檢,合格后,再由質檢員根據相應的檢驗規程進行檢驗;如不合格應返工或查找原因改進后重新生產,直至首檢合格,質檢員確認才能批量生產。
2、過程檢驗
操作工根據工藝規程和質控點要求對本工序的產品進行檢測控制。
3、巡回監控
生產過程中,質檢員應對操作工的自檢和過程檢驗進行監督,認真檢查操作工的作業方法、使用的'檢測設備、工具和檢測頻率等是否正確;并根據工藝規程和質控點要求進行抽樣檢測。
(三)成品的監視和測量
成品檢驗按《質量檢驗管理制度》執行。
(四)監視和測量記錄
1、在監視和測量記錄中應清楚地表明產品是否已按規定標準通過了監視和測量,記錄應標明負責合格品放行的授權責任者。對不合格品應執行《不合格品管理方法》。
2、監視和測量記錄由質檢員負責保存。
三、產品標識和過程可追溯性控制
(一)產品標識
1、車間對產品儲存、擺放要有明確標識。
2、倉庫按照《倉庫管理制度》規定做好相應標識擺放。
(二)過程可追溯性控制
1、各過程必須有完整質量記錄,以便于追溯。
2、質檢員對可追溯性的有效性進行監控。
四、產品的防護
一、對于產品從接收、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預期目的地的所有階段,應防止產品變質、損壞和誤用。
二、針對產品的符合性對其提供防護,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等。
三、各部門根據產品的特點,配置適宜的搬運工具,規定合理的搬運方法,不得破壞包裝,防止跌落、磕碰、擠壓。
五、其他按照《倉庫管理制度》執行。
六、過程控制中出現的問題處理
一、生產過程中發現不合格要及時糾編,并采取預防措施;
二、當過程質量出現質量重大問題時,執行《質量管理與處罰》;
三、當出現不合格產品時,執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2
生產過程管理是從原料投產到產品產出全過程的管理。制定本管理文件,確定生產過程中人、機、料的控制要求,形成操作、監控記錄,明確各部門承擔的職責、任務、具體工作程序。確保生產過程能夠在受控狀態下進行,使產品達到標準和顧客的要求。
1、目的
對我公司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保證生產作業按照有關規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狀態下進行,確保產品質量滿足規定的要求。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種影響因素的控制。
3、職責
3.1生產部
3.1.1負責制定生產計劃,并按照計劃組織生產,負責生產計劃的落實。
3.1.2負責生產過程的監督和現場管理。
3.1.3負責向車間下發工藝文件,生產通知等。
3.1.4負責收集生產信息反饋到品控部,便于產品質量的改進。
3.1.5負責人員的配置、培訓和資格認可。
3.2品控部
3.2.1負責生產過程中的關鍵過程的監控。
3.2.2負責制訂各種工藝要求、操作規程等工藝文件,并監督實施。
3.2.3負責過程產品的檢驗,衛生規范要求的監督考核。
3.3生產車間
3.3.1負責按照工藝要求組織生產,并對工序產品質量負責。
3.3.2負責本車間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3.3.3負責生產過程中工藝參數的監控,按規程、標準要求進行操作控制。
3.3.4貫徹執行食品衛生規范和本公司衛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設備、設施的清理消毒和環境保持。
4、具體內容
4.1生產計劃的控制
4.1.1生產部根據業務科部提供的年度銷售計劃制定下年度生產計劃,報總經理審批后作為依據,每月編制《月生產計劃》,下發到車間。
4.1.2生產車間根據《月生產計劃》合理安排生產,做到均衡生產。
4.2生產準備
4.2.1品控部負責制定《產品生產工藝操作規程》、《關鍵質量控制點操作控制程序》和《原輔材料及包裝材料采購驗證制度》等文件,經批準后,下發到有關部門和車間執行。
4.2.2辦公室根據計劃安排和工藝要求向車間下發《生產通知單》,車間根據投料要求填寫《領料單》,由倉庫管理員負責計量發放。
4.2.3車間操作工對領到的原、輔材料的質量、數量確認無誤后,投入生產。
4.3生產過程控制
4.3.1生產過程分為一般工序和關鍵工序
4.3.2一般工序
4.3.3.1人員控制
操作人員必須提供健康證,并經過崗前培訓,掌握本崗位的操作規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識,方可上崗操作。
4.3.3.2設備控制
a.操作工人按《設備管理制度》要求,定期清理機械設備、設施中的滯留物料,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b.各工序操作人員負責正確使用本崗位的設備、儀表,對設備及環境進行衛生清理,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嚴格執行相關設備清洗消毒規定并做好相關記錄。
4.3.3.3原輔材料控制
原輔材料進入車間,投料前由操作人員核對是否符合要求,及時剔除不合格的原輔料,發現問題及時報品控部進行檢驗,并根據檢驗結果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4.3.3.4工藝過程控制
a.生產部根據生產工藝組織生產,對生產過程實施監督控制。
b.生產車間嚴格按照《工藝規程》、《作業指導書》等技術文件要求進行操作,生產負責人負責檢查、指導和糾正不規范操作。
c.品控部對過程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對工序質量控制點的參數進行監督檢查。
4.3.3.5環境條件控制
由生產部負責,按照食品衛生規范和衛生管理制度控制生產現場,確保生產現場的環境滿足要求。辦公室協調水、電、汽的供給,滿足生產工藝要求。
4.3.4關鍵工序
關鍵工序控制要點除包含一般工序控制要點外,還應進行以下控制:
4.3.4.1操作人員的控制
a.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技術培訓后方可上崗。
b.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工藝文件要求操作,對工藝參數和其他影響因素進行監控并作好關鍵控制點記錄,出現異常及時反映、處理。
c.過程出現異常,車間操作人員能解決的,立即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由車間報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解決。
4.3.4.2品控部對關鍵工序進行工藝指導,并按工序質量控制點的操作要求實施監控,保證產品質量。
4.3.4.3品控部定期將質量管理實施情況反饋到生產科,以便掌握工藝執行及質量波動情況,對車間進行指導。
4.3.4.4車間要保持好設施和環境衛生,車間現場禁止存放產生異味的.物質,對生產設備要定期清理,不得留有滯留物料,防止霉變。
4.3.4.5生產負責人負責關鍵工序控制情況的檢查。
4.3.4.6關鍵工序控制情況的記錄由生產部保存。
5、考核辦法
5.1品控部按照負責對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進行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具體按《產品檢驗評定標準》執行扣分,每扣一分罰產生責任部門10元,多項次累計扣罰。
5.2在對合格入庫產品的檢查評審中,發現的不合格經查實屬人為原因的,罰缺陷產生責任部門50元/項,多項次累計扣罰。
4.3對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未審批)產品,強行闖關流入下道工序的,罰責任部門100元/次。
5.4對后道工序發現前道工序流下來的人為因素的不合格,根據情況獎勵問題發現部門30元/次,對問題責任部門按每項/次扣50元,多項次累計扣罰。
5.5對市場信息反饋中的不合格,經查實屬人為原因的,一般不合格的扣罰責任部門50—100元/項/次;重要、安全項的加倍處罰。
5.6監督檢查中發現的自互檢工作做的較好的,對同過去相比有明顯提高的,對質量控制要求的措施積極配合的,當月給予獎勵50-100元。
5.7質量改進項目,非客觀原因未完成的,罰責任部門50-100元/項,按計劃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獎50-100元/項。
5.8其它任何形式出現的不合格或屬于質量責任考核內容的,根據責任原因分別處責任單位50-100元的處罰。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3
1、目的
加強生產過程質量管理,使之協調有效進行,以確保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生產效率。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工作。
3、職責
3.1生產部負責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工作。
3.2車間負責嚴格按工藝文件進行生產。
4、生產過程質量管理
4.1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基本任務
⑴確保產品質量;
⑵提高勞動生產率;
⑶節約材料和能源消耗;
⑷改善勞動條件和文明生產。
4.2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⑴強化質量意識;
⑵技術部、生產部應有機配合,確保生產現場物流和信息流的順利暢通,實現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基本任務。
4.3生產部負責制定工藝文件,及時將工藝文件發放到生產車間。
4.4生產部按工藝要求提供合格生產設備、測量設備和良好生產工作環境,按工藝文件均衡安排生產。
4.5市場部按工藝要求提供各種合格材料。
4.6技術部搞好計量器具的周期檢定與配置。
4.7技術部、生產部和生產車間密切配合,進行工序質量控制。
4.8綜合部按生產需要配齊生產人員,做好專業培訓和紀律教育。
4.9生產車間正確實施工藝文件,搞好文明生產和現場定置管理;生產工人必須嚴格按工藝規程、作業指導書等工藝文件進行生產操作。
5、生產過程衛生管理
5.1按生產工藝的先后次序和產品特點,將原料處理、半成品處理和加工、包裝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裝和檢驗、成品貯存等工序分開設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5.2所使用工具、包裝容器、包裝材料應為食品級的,并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和有關規定。
5.3各項工藝操作應在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防止變質和受到腐敗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5.4生產設備、工具、容器、場地等在使用前后均應徹底清洗、消毒維修、檢查設備時,不得污染食品。
5.5成品應有固定包裝,包裝容器和材料,應完好無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包裝上的標簽應按gb7718的有關規定執行;包裝應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防止異物帶入食品;包裝完畢后,按批次入庫、貯存。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4
一、目的
為嚴格控制食品加工生產的過程,保證食品生產的安全,保證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圍
凡本公司生產相關的環節均應遵守本制度。
三、內容
1、原,輔助材料要求具有合格證。生產用水必須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2、產品的生產必須符號安全,衛生的原則,對關鍵工序的監控必須有記錄
3、原料,半成品,成品應分別存放。廢棄物設有專用容器。容器,運輸工具及時分別消毒。
4、不符合產品及落地產品應設固定點分別收集處理。
5、班前班后必須進行衛生清潔工作及消毒工作。
6、包裝材料必須符合衛生標準,存放間應清潔衛生,干燥通風,不得污染。
7、倉庫應符合倉儲要求,配有溫度記錄裝置,庫內保持清潔,定期消毒,有防毒,防鼠,防蟲設施。
8、設有檢驗機構,具備相應檢驗儀器設備,對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生產過程進行衛生監控檢驗。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5
一、目的:
對公司生產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安全的各種因素加以控制,確保產品能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的要求。
二、范圍:
適用于生產各工序的工藝參數、材料、設備、人員和加工測試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控制。
三、職責:
1.技術開發部負責對生產過程的策劃、工序控制。
2.生產部負責按公司指令和營銷部提供的顧客訂單組織生產和生產現場管理。
3.生產部、設動部負責對所有生產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四、程序:
1.生產過程策劃
1.1技術開發部應策劃食品添加劑產品的生產工藝,關鍵控制點的控制。
A.對關鍵的`、重要的和特殊的過程操作以及實施某種新工藝時,應提供足夠的,能指導操作且可以確保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的作業指導文件。
B.應確保生產所用的設備和工器具,能滿足工藝要求,并應定期檢查、維修和保養。
C.應配備必要的測量和監視裝置,以便有效控制重要的過程參數和食品安全與質量。
D.應根據工藝文件的要求監視重要過程參數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嚴格執行工藝參數,控制產品的食品安全與質量。
F.明確過程流轉中交付的有關控制要求。
1.2生產部應嚴格管理生產過程,確保影響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確保生產過程符合各類規范的規定。
2.生產計劃:
生產部根據產品訂單,結合自身的生產能力,制定生產加工單,安排生產任務。
3.工序控制:
3.1生產部負責編制生產關鍵控制點的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各車間操作工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
3.2生產過程中發現有偏離控制的情況時,車間主管應及時采取措施,或尋求相關部門的協助。
3.3質檢員應按照相關規定度各個生產過程進行抽檢,發現產品不合格率超出規定值時,應及時通報并要求采取相應糾正措施。
3.4所有生產操作工都需要經過崗前培訓,掌握生產技能,尤其是關鍵控制點的操作人員和檢驗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證書。
4.生產后活動:
4.1收工前,應將未用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不合格品、邊廢料等得到即時妥善處理。
4.2收工后,生產現場、工器具應得到清潔,必要時進行消毒。
5.責任的界定與處罰:
5.1每班生產中,操作工應細心觀察設備運行情況,如果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或根據需要在運行中調整、處理。并視其程度及時向部門主管報告。如果因設備原因,雖在生產中做出了相應的處理,但仍無法排除時,責任不在操作工,如果因操作工粗心大意而導致質量或衛生事故時,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5.2因違規操作,第一次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應對直接責任人予以處罰。同時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的班組長和負有間接責任的領導部門也應給予處罰,如果重復發生類似事故者,應報請總經理予以處理。
5.3生產人員應與質檢人員密切配合,隨時了解,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如果發生異常情況時,應在質檢員和生產部領導的指導下進行處理、排除。嚴禁與質檢員頂撞、吵鬧。如果意見不統一或責任劃分不清,應按規定逐級上報,請求解決。
5.4生產部的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均應以嚴格、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待生產和質量控制工作,如果工作馬虎,敷衍了事,行為不端,經教育不改者,給以處罰,同時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6
1、目的
對與生產過程有關的各項因素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各生產過程按規定的要求和方法在受控狀態下進行,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以保證我廠產品質量長期穩定,鼓勵創優質名牌產品理念,經廠長辦公室研究批準,特設定產品質量獎懲條例。考核辦法和質量獎持鉤,由生產、質監部具體考核,月統計、季兌現。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企業常規產品、定型產品生產過程的控制。
3、職責
3.1、生產科(車間)是過程控制的主管部門,負責過程控制的策劃,制定生產作業計劃,組織實施過程控制,提供工藝配方,技術標準及相關的工藝操作文件,對關鍵工序過程進行策劃,負責生產設備及維修保障,能源供應及生產環境控制.
3.2、質管科負責產品過程的監督。
3.3、供銷科負責按規定要求提供生產過程所需的原材料及物品。
3.4、質管科負責對質量有影響的生產人員的培訓。
3.5、各生產車間依據工藝文件技術文件規定組織實施生產過程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生產科(車間)負責確定產品加工,包裝等生產過程,并對過程控制進行合理策劃、制定生產作業計劃,對生產過程中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人、機、料、法、環、測、時間、信息八大因素進行控制,使其處于受控狀態。
4.2、人員控制
4.2.1、生產科(車間)負責確定生產車間,各工序人員需求及能力配備要求。
4.2.2、質管科負責組織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使之勝任本崗位工作。對從事檢驗及特殊崗位,重要崗位的人員還必須進行資格認可,持證上崗。
4.2.2、具體按《人事管理制度》進行。
4.3設備的控制
4.3.1生產科(車間)負責設備,設施的配備,負責水、電、氣能源供應保障,負責生產設備及水、電、氣設施的檢修和保養。
4.3.2資產負責人應建立“生產設備臺帳”和設備檔案,主要設備完好率應達到98%以上。
4.3.3各生產車間操作人員遵守設備操作過程,不違章操作,對日常設備設施,愛護使用和維護保養。設備發生故障時,及時通知維修人員檢修。
4.4、原材料控制
4.4.1供銷科負責組織提供經驗或驗證合格的原輔材料、包裝及其它物品投入使用加工。
4.4.2、在加工過程中,發現原輔材料、包裝的質量問題,就停止使用,并及時報告檢驗部門鑒定處置。
4.4.3、具體以《采購控制程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執行。
4.5、生產操作控制
4.5.1、生產車間按照技術標準,生產技術配方,操作規定等作業文件組織生產,遵守工藝紀律,保持文明生產秩序。
4.5.2、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執行“三檢”制即自檢、互檢、巡檢結合,上道工序的產品合格后方能轉入下道工序,保證生產出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
4.6、生產環境控制
4.6.1生產科(車間)負責依據相關的生產現場管理要求,對生產現場工作環境進行規劃,控制和考核。
4.6.2各生產車間按《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和企業的相關規定,做好生產環境管理、設備工具及人員整潔和衛生,保持適宜的`工作環境,搞好現場生產管理。
4.7過程質量監測
質管科負責對進廠原材料,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及入庫成品實施過程監督和檢驗控制,對關鍵/重要工序進行重點監控,確保產品符合規定要求。
4.8關鍵/特殊工序
生產科(車間)負責對關鍵/特殊工序的確定和策劃,設立關鍵/特殊工序控制點,生產車間具體管理和實施。本廠配料設立關鍵/特殊工序控制點,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事關鍵/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上崗;
b、操作人員根據關鍵/特殊工序要求,嚴格進行操作和工序質量控制;
c、質管科對工序質量進行重點監控,對工序能力和設備能力定期進行鑒定,并保存鑒定記錄。
4.9考核辦法
4.9.1生產過程中產品合格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獎勵當月獎金總額的20%,連續一個季度達到100%獎勵季度獎金總額50%。
4.9.2生產過程中產品合格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扣罰當月全額獎金。出現嚴重質量事故,除追究經濟處罰外,給予降職、降薪、調離工作崗位、直至辭退。
4.9.3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不合格品超過計劃質量指標10%,除扣除責任人全月獎金外,該部門負責人及所在部門其他人只能拿當月獎金額的50%。
4.9.4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不合格品超過計劃質量指標50%,除扣除責任人和部門責任人外,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也全額扣罰當月全額獎金。
4.9.5對產品質量生產工藝提出合理化建議,被采納并產生經濟效益,按效益額10%獎勵本人。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7
1、目的
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保證生產作業按規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狀態下進行,確保產品質量滿足規定的要求。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產品生產過程各種因素的控制。
3、職責
3.1生產部
3.1.1負責制訂生產計劃,并按計劃組織生產,負責生產計劃的落實;
3.1.2負責生產過程的監督和現場管理;
3.1.3負責生產過程中的關鍵過程的監控;
3.1.4負責收集生產信息反饋到質檢部,便于產品質量的改進;
3.1.5負責設備的管理。
3.2質檢部
3.2.1負責制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等工藝文件,并監督實施;
3.2.2負責過程產品的檢驗,衛生規范要求的監督考核;
3.2.3質檢部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由生產管理負責人簽署出廠通知。
3.3生產車間
3.3.1負責按工藝要求組織生產,并對工序產品質量負責;
3.3.2負責車間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3.3.3負責生產過程中工藝參數監控;按規程、標準要求進行操作控制;
3.3.4負責按要求把生產出的產品分級后轉入下一道工序(入庫);
3.3.5貫徹執行食品衛生規范和本企業衛生實施細則的要求,做好設備、設施的清理消毒和環境保持。
4、工作程序
4.1生產計劃的控制
4.1.1生產部根據市場部提供的年度銷售計劃制定下年度生產計劃,報總經理審批后,下發到各有關部門,并每月編制《月生產計劃》。
4.1.2生產車間根據生產計劃合理安排每日生產,做到均衡生產。
4.1.3生產計劃根據市場要求和銷售情況可進行調整。
4.2生產準備
4.2.1質檢部負責制定《產品工藝操作規程》和《原材料檢驗標準》等文件,經批準后下發到有關部門和車間執行。
4.2.2車間根據投料要求填寫《原輔料出入庫單》,由倉庫管理員負責計劃發放,領料員對原料、輔料進行驗收、確認后在領料單上簽字后領出。
4.2.3車間操作人員對原、輔料的質量、數量確認無誤后,投放生產。
4.3生產過程控制
4.3.1生產過程分為一般工序和關鍵工序
①本企業產品的關鍵工序有:選取原料、烘干調質、低溫冷壓榨、過濾、包裝。
②一般工序
人員控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崗前培訓,掌握本崗位的操作規程、技能要求和安全知識;辦公室根據企業需要對生產操作人員進行相應培訓。
設備控制:生產部按《生產設備設施管理辦法》要求對生產設備進行巡回檢查和定期檢修。生產車間負責定期清理機械設備、設施中的滯留物料,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各工序操作人員負責正確使用本崗位的設備,對設備及環境進行衛生清理,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生產操作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查體,有衛生監督機構頒發的體檢合格證。
環境條件控制:由生產車間負責按食品衛生規范和企業衛生實施細則要求控制生產現場,確保生產現場的環境滿足要求;生產部協調水、電的供應,滿足生產工藝要求;車間要保持好設施、環境衛生;車間現場禁止存放能產生異味的物質;定期清理生產設備,不得留有滯留物料,防止霉變。
③關鍵工序:關鍵工序工藝過程控制:
生產車間根據操作規程組織生產并實施監督控制;生產車間負責控制生產操作狀態與《產品工藝操作規程》中規定要求一致,車間主任負責檢查、指導和糾正不規范操作。對關鍵工序要嚴格把關,并作好關鍵工序控制記錄,切實實施質量控制;質檢部對過程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對關鍵工序質量控制點的參數進行監督檢查。
操作人員的控制: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后方可上崗;操作人員嚴格按工藝文件要求操作,對工藝參數和其它影響因素進行監控,確保符合規定要求,出現異常及時反映、處理;過程出現異常,操作人員能解決的,立即現場排除;不能解決的由車間報質檢部會同有關部門解決。
5、考核辦法
為加強本企業的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工作,使生產企業各崗位操作人員嚴格按各項管理制度及作業指導書要求執行,做到人盡其責,杜絕不合格產品的出現,特制訂本考核辦法。
本考核辦法采用打分制,每月考評1次,每次10分為滿分,年終進行總評比,總分為120分,考核細則如下:
5.1質量管理工作考核(10分)
①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并對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得1分)
②對產品的質量檢驗工作,對原輔材料、半成品、最終產品進行檢驗和實驗進行考核;(得2分)
③對組織質量分析會,將生產過程中的質量信息、顧客反饋信息及時進行分析和上報進行考核;(得2分)
④考核計量器具的管理、檢驗、周期檢定和建立臺帳工作;(1分)
⑤考核對不合格品的識別及跟蹤處理結果,負責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及驗證工作;(得1分)
⑥考核對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原輔材料收購質量標準、產品標準及檢驗文件等技術文件的管理工作;(得1分)
⑦考核對質量體系文件的發放管理工作;(得1分)
⑧考核各記錄報表的'準確性和檢驗報告及資料的保管效果。(得1分)
5.2 生產管理考核(10分)
①考核車間生產過程控制,對產品組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1分)
②考核生產計劃的組織安排,考查各項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得2分)
③對各項管理制度工藝規程和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對車間工人嚴格操作規程、防止事故發生、安全文明生產情況進行考核;(得2分)
④對車間設備、設施的維護管理是否按設備管理制度和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得1分)
⑤考核對食品衛生規范貫徹的情況、車間設備、環境、生產過程及個人的清潔衛生情況,定期消毒情況,對有關人員衛生安全教育的情況;(得2分)
⑥考核車間的現場、原輔材料、產品、半成品擺放整齊,作好標識;(得1分)
⑦考核車間出現不合格品的處置和糾正預防措施。(得1分)
5.3倉庫管理考核(10)
①考核年度和月份生產計劃、原材料、設備配件需求計劃的編制情況;(得1分)
②查看會議記錄,考核定期召開會議,掌握生產情況,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得2分)
③考核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管理情況。是否定期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得2分)
④是否做好物資的倉儲管理工作,對原輔材料的搬運、貯存和防護進行控制,負責倉庫的環境、設施及安全的管理,確保產品質量不會受到損失;(得2分)
⑤原材料的耗用及庫存情況每月上報一次,定期盤點,及時向總經理報告;(得1分)
⑥對物資的倉儲管理以及倉庫的環境、設施及安全的管理是否到位;(得2分)
5.4 后勤采購部考核(10)
①查看后勤采購任務的完成情況;(得1分)
②查看對顧客在產品質量方面的需求和要求情況,是否與顧客及時進行溝通;(得1分)
③查看產品的售后服務工作及對顧客意見的投訴處理情況;(得1分)
④對產品的搬運、防護和交付工作情況;(得1分)
⑤是否完成原輔材料的采購、儲運工作;(得1分)
⑥對物資采購計劃是否提前編制,對掌握的信息是否合理;(得1分)
⑦是否按質檢科提供的質量標準進行采購,是否對采購產品的質量進行了嚴格把關;(得1分)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8
為保證公司產品質量,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場,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特制定以下質量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
一、安全第一,生產第二。
二、各部門、車間、班組負責人必須以身作則,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衛生法及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生產合格產品。
三、遵守按時上下班制度。必須服從崗位要求安排,做到有事請假,必須具備請假手續,經主管人員同意后才能離開。
四、工作人員不準隨地吐痰,亂丟煙頭,儀表端莊,衣著整潔,佩帶好上崗證,不允許衣著不整,蓬頭垢面的員工進入車間崗位。
五、上班前各車間工作人員根據本車間工作要求,檢查好所有自己崗位上所要用的機、電、設備、工作器具等是否完好、衛生。
六、車間負責人按照計劃領取所要生產的.數量,保質保量的實行計件、計時、定量的形式進行生產。
七、車間生產各道工藝實行定員、定崗,在特殊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節工作人員。操作完成之后必須切斷電源。
八、在生產過程中自然損耗產生材物破損的由廠承擔,人為損壞材物則照價賠償,由車間負責人、生產科說明原因處理。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9
1、目的:加強對員工健康、個人衛生的控制,以防止因人員因素對產品質量造成危害,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河南御寶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員。
3、內容:
(1)從事生產人員在工作中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堅持衛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2)從事生產人員能夠掌握相應的衛生知識。
(3)從事生產人員不得將于生產無關的個人用品帶入車間,不得留長指甲、蓄長胡須,工作時不得佩戴飾物和涂抹化妝品。
(4)著裝要求
(4.1)生產人員按照《人員出入車間管理制度》在專用更衣室內按更衣程序更換工作服。
(4.2)進入車間必須按要求穿戴公司統一發放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帽子要將頭發全部罩住,工作服應保持清潔、衛生、無破損。
(4.3)生產人員不得穿工作服出車間。
(4.4)檢查、參觀、學習、檢驗等非生產人員進入生產車間須穿白大褂、戴衛生帽、穿鞋套。
(5)需要戴手套的人員應提前洗手。手套應保持清潔完好。
(6)生產人員上班前不許喝酒,不準吃帶刺激氣味的食物,工作時不準吸煙、飲酒、吃零食及做有礙食品衛生的活動。
(7)生產人員在生產中必須保持手的衛生,在以下情況下要洗手: 開始工作之前;上廁所以后;接觸不干凈器具后;撿拾污物或直接處理廢棄物后。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10
一、目的
對生產過程中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確保生產過程在受控制狀態下進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規定的要求。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生產過程(包括人員、設備、工藝操作方法、環境等)的控制及考核。
三、內容
(一)管理制度
1、設施和環境配置。
應配備必備生產設備、設施,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要求的環境條件,確保產品生產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2、設備的控制。
對設備進行適當的維護。包括定期檢查設備和記錄檢修結果,及時排除故障,保持設備生產能力。開機前對設備及操作臺進行消毒清潔。
3、人員的'控制。
操作人員必須體檢合格,進入車間需洗手消毒、更衣,作業需符合公司的衛生操作規范。
4、工藝的控制。
編制工藝文件及作業指導書,明確生產工藝過程要求,并作為操作人員的操作依據,確保生產過程符合工藝要求。
5、內包裝的控制
包裝車間必須裝有紫外線殺菌燈,產品包裝前應對車間進行1小時以上的紫外燈消毒,包裝材料進入車間使用前需先停在材料貯存間進行消毒殺菌。車間人流、物流通道必須分開。
6、外包裝的控制
外包裝必須按質量要求,每批按標識,并做好記錄以便跟蹤質量,并保持地面衛生。
7、車間監督
車間主管應監督影響生產過程的各項因素,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確保生產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8、質檢
質檢員監控食品質量安全狀態,按有關規定監測各控制點是否處于受控狀態,及時發現和糾正不穩定因素。
(二)考核辦法
每批食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查、處理由質檢員負責,每月由質量負責人組織生產、質檢等職能部門進行全面的生產檢查、評定。生產過程檢查需做好記錄,存檔備查。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11
第一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備和持續滿足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環境、生產場所和生產化驗設備、人員等條件,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廠區道路應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瀝青及其他硬質材料輔設,防止積水及塵土飛揚。生產區與生活區應相互隔離;生產區內不得飼養家禽家畜;坑式廁所應距生產區25米以外。廠區內垃圾應密閉式存放并遠離生產區,廠區內不得散發出異味并不得有各種雜物堆放等。
第二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定期對廠區內環境、生產場所和生產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記錄。同時應建立和保存停產復產記錄及復產時生產設備、設施等安全控制記錄。
第三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第四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第五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建立和保存生產加工過程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情況,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檢驗記錄、溫度控制、車間潔凈度控制等。
第六條食品生產加工人員應接受健康檢查,取得體檢合格證?者,方可參加食品生產。食品生產加工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進車間前,必須穿戴整潔劃一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應蓋住外衣,頭發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雙手洗凈,防止污染食品。直接與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觸的人員不準戴耳環、戒指、手鐲、項鏈、手表,不準濃艷化妝、染指甲、噴灑香水進入車間。
第七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現場,設備設置應根據工藝要求,布局合理。上、下工序銜接要緊湊。應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生制品與熟制品交叉污染。原輔材料不得直接與地面接觸。成品應有固定包裝,包裝應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防止異物帶入食品。使用的包裝容器和材料,應完好無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包裝上的標簽應按GB7718的有關規定執行。不應使用回收食品等。
第八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九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第十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具備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設備和相關輔助設備。不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設備。應當符合計量、特種設備等相應規定。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12
1、目的:
確保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訂本制度。
2、范圍:
適用于生產系統所屬各班組、部門和個人。
3、職責:
3.1生產經理負責該項工作的制訂及研究。
3.2車間主任對生產過程控制負責并推廣執行,并對車間員工進行監督。
4、制度:
4.1人員管理
4.1.1生產車間是生產任務的具體完成部門,生產經理必須根據實際產量和質量將生產任務進行分解并下達。
4.1.2生產經理負責檢查監督車間的整體工作情況。
4.1.3生產車間主任負責組織進行作業人員的崗位訓練,班組間的協調和出現問題的解決,并確保操作人員培訓合格才能上崗作業。生產班長負責指導作業人員按規定作業。
4.1.4生產車間主任必須定時檢查下屬操作工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結果以及安全文明生產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正,對于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及時上報,由生產經理進行協調解決。
4.1.5生產經理定期召開生產分析會議,安排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5、方法管理
5.1生產經理、生產車間主任在進行生產作業前應對生產作業所需的工藝條件、技術文件資料進行確認,確認無誤后方可安排生產。
5.2生產車間主任依規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產作業,負責指導生產工人按操作規程、工藝文件操作并進行監督檢查。
5.3生產車間主任檢查工藝文件的貫徹執行情況,發現違反工藝文件者應及時制止,并立即將情況反饋給生產經理處理。
5.4生產經理組織人員審核操作規程、工藝文件的適宜性。
6、儀器、設備管理
6.1按操作規程使用計量儀器、生產設備,按規定定期進行日常潤滑保養,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6.2設備發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決時,應立即按規定通知設備管理人員組織有關人員排除故障。
7、材料管理
7.1車間主任須依據生產指令材料定額開具領料單,經理批準后,依據倉儲管理規定到倉庫辦理領料手續,領料者核對品名規格、數量是否正確并簽章確認。
7.2中間制品的檢驗
7.2.1各工序作業人員按規定的'頻率,采取樣品送化驗室進行化驗,化驗人員根據檢測規程對產品外觀、包裝進行檢驗,檢驗合格方可放行入庫。
7.2.2質量管理人員依據相關質量標準,定期抽檢產品質量。
7.3不合格品處理
7.3.1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生產車間應進行適當標識、隔離,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誤取誤用。
7.3.2所有不合格品應按不合格品管理規定進行評審和處理,生產車間不得擅自使用和睦處理不合格品。
7.4入庫,檢驗合格的產品才可繳庫,由生產經理、生產車間主任審核入庫單,生產車間主任負責組織作業人員入庫,由生產班長與庫管人員共同核對清點無誤后辦理入庫手續,并按庫管人員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點。
8、例會
每周召開一次,主要內容為:
8.1進行實際產量與計劃產量、生產能力的差異情況及原因分析。
8.2目前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其解決辦法。
8.3通報設備運轉狀況及維護保養情況。
8.4工藝操作方法改進意見。
8.5進行生產設備和人員的調度。
8.6其他實際遇到的問題、困難及應對措施等。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 13
一、目的
為保持生產過程的正常狀態,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特制訂并執行本制度。
二、部門及職責
1、質量負責人
(1)負責本制度的編制修訂;
(2)負責生產過程的評估;
(3)負責組織食品安全管理小組,通過危害分析方法明確關鍵控制點,并設立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措施。
2、供銷部
(1)根據采購申請及時完成采購;
(2)負責對新生產線進行評估;
(3)負責銷售服務過程的管理。
3、生產部
(1)負責編制與修訂產品生產配方、工藝流程、關鍵控制點和生產作業指導書;
(2)負責生產設備及工器具的購置、驗收、售后服務協調;
(3)負責環境、設備、工器具的清洗消毒;
(4)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維護保養,能源及動力的及時供應;
(5)負責生產設備操作人員的指導培訓工作;
(6)根據生產計劃和庫存量提出采購申請。
4、質檢部
負責對產品加工過程進行監督。
三、工藝流程圖及關鍵控制點(CCP)
1、生產批次的界定
同一日期、同一班次、同一品種、同一生產線、同一規格的產品為一批,以產品完成獨立包裝的日期作為生產批次。
2、工藝流程圖及CCP控制要求見:生產工藝文件及關鍵控制點(CCP)控制要求。
四、過程評估及批準
1、新生產線生產前評估
(1)生產部負責產品工藝在生產過程的測試和確認,編寫產品標準操作規程,負責調試機器設備,編寫設備操作指導文件;
(2)質檢部負責對生產過程食品安全、衛生監督,關鍵控制點界定;
(3)各部門安排對相關人員進行的工藝技術,設備操作培訓,工作流程,衛生標準,記錄要求等內容的培訓;
(4)生產工藝確認:設備設施準備調試完畢,人員知曉崗位應知的工藝技術,設備操作,工作流程,衛生標準,記錄要求后,由質量負責人組織提交過程評估報告,總經理批準;
2、已生產的生產線過程評估
(1)在日常運行當中,應根據日常運行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一般性的問題,車間能自主解決的,由生產部負責人批準;
(2)涉及較大調整,需要其他部門資源或人力等支持的,根據需要由工廠廠長或總經理批準實施。
五、控制規程
1、制定生產計劃
(1)供銷部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及銷售需要量報送至生產部負責人;
(2)生產部負責人根據庫存情況制定生產計劃;
(3)生產部負責人根據生產計劃分解生產任務,安排各車間、班組進行生產;
(4)生產部檢查、審核各種表格,并追蹤生產計劃的完成進度。
2、生產過程控制
(1)原輔料及包裝材料質量控制
①按照原輔料/包裝材料進貨檢驗作業指導書執行。
②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發現原輔料或包裝材料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生產并向車間負責人或質檢部報告。
(2)生產過程控制
嚴格執行生產工藝文件及關鍵控制點(CCP)控制要求。
3、生產過程防護
(1)原輔料、半成品和成品分開,人流和物流分開,防止物料交叉污染。
(2)原輔料、半成品和成品不能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物品一同存放或運輸。
(3)加工過程中,任何半成品、成品不得落地,落地后物料作廢棄物處理。
(4)用于盛裝物料的器具使用前必須清洗消毒,用于盛裝或加工生、熟物料的器具必須分開清洗消毒,不能混用。
(5)半成品轉運過程中須有防護措施。
(6)位于工作臺、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設備應加防護罩。
(7)除衛生和工藝需要,不得在生產車間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種類的'藥劑。清潔劑、消毒劑、殺蟲劑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應有固定包裝,并在明顯處標示“有毒品”字樣,貯存于專門庫房或柜櫥內,加鎖并有專人負責保管,領用洗滌劑和消毒劑均應填寫記錄。使用各類殺蟲劑或其他藥劑前,應做好對人身、食品、設備工具的污染和中毒預防措施,用藥后將所有設備、工具等進行徹底清洗、消除污染。生產過程中禁止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
(8)生產設備上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食品的活動部件若需潤滑,應使用食品油脂或能保證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9)應通過采取設備維護、衛生管理、現場管理、外來人員管理及加工過程監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生產過程中玻璃、金屬、塑膠等異物污染的風險。應采取設置篩網、捕集器、過濾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屬或其他異物污染食品的風險。
(10)當現場進行維護、維修及施工等工作時,應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異物、異味、碎屑等污染食品。
(11)在生產過程中,質檢員對關鍵工序、關鍵控制點控制情況、工人操作進行監督檢查,在生產出現偏離控制的時候,及時指出并糾正。
六、生產過程考核辦法
1、考核周期和辦法
質量負責人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對生產過程的考核。
2、考核內容及要求
(1)生產負責人是現場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當出現質量事故時,由第一責任人承擔責任及相應損失。
(2)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每次對責任人罰款500—1000元:
①未按照工藝文件進行生產;
②未嚴格按照配方和配料作業指導書進行配料;
③生產人員未按規定對關鍵工序的工藝參數進行嚴格控制,未按規定填寫關鍵控制點操作記錄;
④當質量異常時未及時向主管人員匯報。
(3)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每次對責任人罰款200—500元:
①設備使用人員未對設備按照規定進行清潔消毒;
②設備操作員未按設備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未按規定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③未按規定對消毒液等化學物品專柜專人加鎖管理的。
(4)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每次對責任人罰款100元:
①進入車間的員工未滿足衛生管理制度中的人員衛生管理要求;
②環境衛生要求未滿足衛生管理制度中的要求;
③操作員未主動進行自檢。
(5)獎勵
連續一年未受處罰的人員,由食品安全管理小組提出,質量負責人批準后,給予一次性500—2000元的物質獎勵。
七、記錄要求
(1)生產員工按作業指導書進行生產,填寫各類生產操作記錄,包含:領料記錄、配料記錄、投料記錄、關鍵工序控制記錄、關鍵工序巡查記錄、清洗消毒記錄。
(2)生產類所有記錄應如實填寫,由生產部指定專人保管,保存期限不低于二年。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03-23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通用11篇)06-09
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整理(通用15篇)10-14
生產過程管理制度04-23
電加熱反應釜生產過程控制07-09
氨基鈉生產過程計算機控制系統08-25
生產過程設備的管理制度(通用14篇)02-07
咖啡的生產過程11-13
食品企業生產過程管理制度(通用20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