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促就業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就業創業工作總結范文
當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就業創業工作總結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社區創業就業服務年度工作總結
在社區黨工委、管委會的直接領導下,在市勞動就業局的具體指導下,按照全市就業服務工作總體思路的要求,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這個中心,以增加就業崗位為目標,以落實再就業政策為主線,以強化就業服務為手段,以加大資金投入為保障,以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為重點;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及勞務輸出等就業服務工作,使就業服務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就業服務工作總結如下:
一、大力宣傳《就業促進法》和就業再就業相關政策。
一就是組織工作人員實行集中宣傳和分散宣傳相結合的辦法,通過在市勞動力市場設立專門宣傳窗口和深入企業、街道、車站和就業困難人員家中走訪,向廣大求職者和援助對象介紹《就業促進法》和國家就業再就業的相關政策,對求職者和援助對象的疑難問題進行現場解答,免費發放政策宣傳資料近3000份。二就是通過新聞、報刊等廣泛宣傳,做到宣傳工作橫到邊,縱到底。利用各種會議、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及街頭進行再就業優惠政策宣傳,使下崗失業人員較全面地了解各項再就業的優惠政策。
二、扎實開展“再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
年初,社區扎實開展了以“實現就業,穩定就業,我們真情相助”為主題的“再就業援助月”活動。對尚未就業的困難人員,提供及時的公益型崗位援助,并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走訪、慰問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眾,為他們送溫暖,解決他們實際困難;同時,對已經就業的,特別就是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跟蹤了解其就業狀況,探索解決就業不穩定問題。援助活動中,確定援助對象51人,走訪下崗失業人員特困家庭26戶,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0余人,其中公益性崗位就業4人,組織60人就業困難人員參加了免費技能培訓。
三、搭建就業平臺,幫扶青壯年快速就業。
長安社區充分利用工業園區這一區位優勢,與園區企業加強合作,為社區居民搭建就業平臺,為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實現了共贏的良好態勢。如鴻基水泥和中建集團等這一批企業的到來為長安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為社區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解決居民就業問題的同時,社區也就是企業的好幫手,社區聯防隊積極配合企業做好安全工作,為企業發展解除后顧之憂。
四、免費創業培訓,幫助失業人員成功創業。
為進一步做好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工作,使創業者在充滿機遇與風險的市場中走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開創人生的新天地。6月15日,在市職業高級中學為來自社區的118名有創業愿望和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失業人員舉辦了免費創業培訓,聘請專家和講師為創業者傳授經營管理、工商管理、稅務知識和再就業政策,提高創業者的商業理念和自身的素質,鼓勵引導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并邀請創業成功人士面對面與學員進行交流,讓他們從別人的成功或失敗中獲益,少走彎路,從而降低創業風險。同時,對學員實行跟蹤服務,幫助創業者了解市場、篩選項目,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協調解決稅收減免、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等問題,幫助失業人員成功創業。
通過一年來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社區創業就業服務的制度化、經常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努力,積極探索創業就業服務的新途徑、新方法,確保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及勞務輸出等就業服務工作。
篇二:婦女創業再就業工作總結
近些年來,我們婦聯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領導精神,開展全民創業熱潮,特別將做好下崗失業婦女創業再就業工作作為促進婦女發展的首要任務,緊緊圍繞全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建設和“兩型社會”建設,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以引導婦女自主創業為重點,著力提高婦女就業能力,努力推動婦女創業發展。幾年來,全區各級婦聯共培訓下崗失業婦女1652人次,創業培訓467人次,聯系30名中小企業女性創業帶頭人協調安置1840名下崗失業婦女再就業,成功指導5名婦女創業,并扶持了巾幗家政、溫馨月嫂、白領家政三個###家政市場的知名品牌。主要工作總結如下是:
一、抓引導,拓寬婦女創業就業思路
首先,典型引路,樹立新的擇業觀。通過宣傳劉敦林、屈林等再就業明星,倡導“青青小飯桌”的作法,推介愛帝、三五等女企業家創業歷程,鼓勵婦女發揚“四自”精神、轉變擇業觀念,從待在家里等、靠、要轉變為積極主動參與再就業或創業,巾幗家政、溫馨月嫂、白領家政和“青青小飯桌”成為了我區的再就業基地和創業基地。其次,市場引導,開拓創業新思路。經過調查,可以看出我區下崗失業婦女的擇業觀念發生了變化,已經從“尋崗就業”轉變為“自主創業”,自立門戶、自謀職業、自主擇業、靈活就業越來越成為下崗失業婦女再就業的主要趨勢。結合###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提出“五大五小”的婦女創業就業思路:
一就是突出“小商品、大市場”,針對人們時尚理念的需求,開發有創意的適用于家庭生活的編織等工藝品。學習溫州人創業精神,引導婦女發展家庭作坊式生產。二就是突出“小規模、大群體”,如:美容業就是近年來悄然興起一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所需要的產業,有許多婦女創辦美容院并取得成效,據調查:1、美容行業門檻低,開辦一家小型美容院初期投資約為4-5萬元;2、需要的技能相對其他行業來說較低,服務員經過基本培訓即可上崗;3、工作量不大,工作時間穩定,能夠照顧家庭和孩子;4、經濟效益顯而易見,只要能擁有一定量的固定客戶,除了按規交稅外,3年左右就有所發展。三是突出“小產品、大流通”,圍繞服裝產業化創業。借助資源優勢,引導婦女文秘雜燴網發展服裝工藝加工企業。四是突出“小天地、大作為”,整活資源、發展信息業,向外拓展市場、引進資本、開發項目。五是突出“小社區、大服務”,圍繞社區服務需求創業。要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促發展”的理念,探索并建立家政企業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和質量標準,把服務、培訓、經營和管理納入監督、控制體系之中。推動婦聯家政服務實體的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品牌化建設、規模化發展,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通過實施“4050”工程,引導婦女選擇性創業就業:一是對有闖勁、有文化、有經濟實力的婦女,鼓勵她們大膽創業;二是對文化偏低、技能偏低,缺乏創業條件的婦女,引導她們在服務業、家政服務領域尋崗就業。
二、抓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
要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需求,實現婦女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我們要依托“三大陣地”采取“三種方式”抓好婦女的培訓工作。依托“三大陣地”即:各級婦聯教育培訓陣地、區街勞動部門的培訓基地、區內各職業技能學校開展婦女創業就業培訓。采取“三種方式”即:一就是按需組訓。根據有創業意愿婦女的職業需求、現代服務業的管理需要,結合我區實施“產業升級、環境創新、社區和諧”三大戰略及市場用工需求,采取訂單培訓、以需帶訓、以訓強能的方式組織有創業就業意向的婦女進行培訓,如:SIYB(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等。二就是以幫帶訓。充分發揮婦女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的作用:1、提供政策咨詢,幫助下崗女工了解國家的優惠政策,幫助辦理開業的有關手續等;2、提供專業指導,對下崗女工的創業項目、創業計劃、創業設想,創業準備等方面進行指導;3、提供技能培訓,幫助下崗女工掌握管理、營銷、電腦等多種業務技能;4、提供信息交流,幫助下崗女工掌握市場供需、行業競爭、企業發展等狀況;5、提供法律援助,幫助下崗女工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維護下崗女工在創業發展中的合法權益。組織有成功創業經驗的女能人、女企業家與有創業需求的婦女和正在創業的婦女結對指導,讓她們創業的經歷激發下崗女工的創業意識、增強她們的創業信心;還根據婦女在創業過程中還需要政策、法律等方面幫助的情況,聘請了工商、地稅、勞動局等方面的專家,為下崗女工創業提供政策咨詢的法律援助。三就是項目促訓。依托項目是創新婦女培訓內容的.有效舉措,通過挖掘有市場潛力的創業項目,培訓多門類的職業需求和實用型技能,實現婦女創業由單一服務家庭到多元化服務社區、從簡單的體力勞動到科學的企業管理的突破。
三、抓服務,搭建婦女創業就業平臺
堅持五個依托,拓寬就業渠道。即:1、依托區域經濟發展,在培育行業、項目建設、企業改制、園區發展中,增加就業崗位;2、依托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在拓展社區服務業的領域中安置一批就業崗位,(保潔、家政、養花);3、依托勞動力市場,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安置一批,舉辦專場招聘會,區勞動力市場與街道勞動力市場互聯互動調劑崗位。資源對接;4、依托多種再就業基地安置一批。創新一批;5、依托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十五”時期,我區投入財政收入2.57%,1888萬來解決再就業問題,優先考慮“4050”、“4555”以及“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問題,尤其把推薦困難大齡女性下崗失業人員放在首位。
落實政策,改善創業環境。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再就業政策,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冊等進行政策宣傳。積極扶持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培訓、小額貸款、優惠證為下崗。積極加大優化用工環境,加大勞動用工監察力度。通過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積極為創業婦女提供優質便捷服務,據統計,我區為女性辦理再就業優惠證全部辦證人數的45.08%,為近200名下崗失業女性申報了小額擔保貸款,并保證下崗失業女性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稅收稅費的減免。
拓展服務,關愛外來打工妹。外來打工妹就是我區經濟發展中的一群重要力量,進一步優化她們的生存環境,提高她們文明素質,維護她們合法權益,增強她們的歸屬感,服務就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主要就是從三個方面開展服務:做好“安家”工程。萬松街武展社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打工妹之家”,不僅幫助維護打工妹的合法權益,而且教育“打工妹”改正不文明陋習,勤奮好學,自強不息,通過推廣交流武展社區的作法經驗,全區13條街道分別建立了“打工妹之家”、“外來婦女聯誼會”,既為外來打工婦女排憂解難辦實事做好事,又為她們建立了“心靈的港灣”,提供了交流溝通的機會。提高文明素質。通過建立“打工妹學校”、“打工妹流動圖書站”和宣傳“打工妹”的優秀典型,使打工妹的文明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我區省級“十佳打工妹”陳艷書不僅成為了高級管理者,而且還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全省“打工妹與法同行”知識競賽中我區獲得二等獎。維護合法權益。通過宣傳、監督和檢查,督促企業與“打工妹”簽訂勞動合同,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等各項法規政策,并及時受理和查處外來婦女的各項投訴。“十五”期間,對轄區內290個用工單位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幫助7536名女職工補簽了勞動合同,為2579名女職工補辦了社會保險,有效維護了女職工合法權益;在勞動爭議工作中加大對女職工侵權案件的審理力度,及時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1、建立女性創業就業培訓專項資金。素質底、無技能仍是下崗失業婦女再就業面臨的主要障礙。加強婦女技能培訓至關重要,也就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區婦聯雖然建立了婦女培訓基地,但由于工作經費緊張,基地建設投入少,陣地建設后勁不足,在辦學師資規模條件上無法與其他培訓機構相比,缺乏市場競爭力。希望將女性勞動力培訓納入政府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之中,從勞動力培訓補貼獎勵基金、再就業培訓專項或創業扶持基金中專門安排一塊,交由婦聯組織統一管理,專門用于婦女技能培訓,以增強婦聯服務婦女的能力和實力。
2、建立和完善女性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以區婦聯創業指導中心為龍頭的三級聯動、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就業服務網絡,實行資源共享,為服務就業提供信息咨詢、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勞務代理等全方位服務,并依托社區婦聯摸清下崗失業婦女就業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援助和服務工作,積極創建“零待業”社區。
3、挖掘潛力,拓寬就業渠道。一就是開發社區崗位,打造家政服務品牌。二就是鼓勵有創業意向的下崗失業婦女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幫助她們爭取優惠政策,扶持她們發展,同時鼓勵她們吸納下崗失業女工就業。三就是鼓勵下崗失業婦女到非正規部門就業,以非全日制臨時工、小時工、季節工、家庭作坊等形式就業。五就是協助銀行部門為下崗失業女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提供小額信貸。
【就業創業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創業就業工作總結08-10
就業創業工作總結08-11
就業創業工作總結04-29
就業與創業08-10
就業創業培訓工作總結08-03
創業就業部工作總結07-27
孵化促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發展06-20
就業創業標語06-09
創業還是就業??05-11
創業就業部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