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

    時間:2024-09-28 13:56:49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偨Y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1

      20xx年我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在農業部漁業局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支持和指導下,經過全省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水產技術推廣站、病防中心和各位測報員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測報任務。下面把一年來的測報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測報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在全省20個地市設立測報點266個,比上年增加48個。其中,魚類172個,對蝦類46個,羅氏沼蝦14個,兩棲類爬行類22個,貝類11個,蟹1個。直接測報面積:池塘216,325畝,養鮑水體170,200立方米(其中鮑苗42,000立方水體),養鮑沉箱20,000個,海水養殖網箱580個。20xx年的測報種類達到22種,新增加鱘魚、軍曹魚、黃立鯧3種,減少鱷魚1種。其中海淡水養殖魚類15種,蝦蟹類3種,兩棲爬行類2種,貝類2種。監測養殖模式有池塘(包括土池、水泥池、高位池等)、網箱、沉箱、魚塭、工廠化養殖及越冬保溫棚、冷泉水等,基本涵蓋了我省主要的養殖種類和養殖模式。

      20xx年內共測報疾病53種,其中,病毒病8種,細菌病14種,真菌病4種,寄生蟲病11種,不明病因病9種,其它病7種。測報的22種養殖種類中有15種曾不同程度發生危害較大的疾病,主要病害有對蝦白斑病、紅體病、托拉病、紅腿病,鮑苗脫板病,海水網箱養殖魚類纖毛蟲病,鰻魚愛德華氏病、赤鰭病,鱖魚暴發病、指環蟲病,鯽魚、鯪魚、草魚等淡水魚類的出血病、爛鰓病等。

      根據測報數據估算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損失達14億元以上,其中,海水養殖魚類2.6億元,海水養殖對蝦4.3億元,淡水養殖白對蝦2.5億元,羅氏沼蝦0.6億元,中華鱉0.3億元,淡水養殖魚類4.3億元(其中鱖魚2.25億元,草魚0.83億元,鰻魚0.82億元,鯪魚、鯽魚、羅非魚、加州鱸魚共0.4億元),鮑魚、生魚、鯰魚、鯉魚、白鯧、鳊魴等其它養殖種類損失未計在內。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努力改善測報點的工作條件。年初我們按照農辦漁【20xx】93號文的有關要求,對測報點進行了調整,淘汰了少數不具備條件的測報點,新增加了一批測報點。有的地區加強了測報點的人員與儀器配置,有一批測報點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和病原與水質檢測儀器,并開展病原與水質檢測、魚病門診及咨詢指導等工作。如佛山、東莞、中山、韶關、江門和惠州市等地的測報站(點)不僅常年開設魚病門診,還經常下鄉取樣檢測、診斷魚病,指導養殖戶防治魚病,發揮了較強的社會公益作用,提高了我省水產病害測報的科技含量。

      2、加強測報員的培訓工作。為了提高測報質量,我省20xx年共舉辦各種類型測報、檢疫與病防技術培訓班37期,培訓1300余人次。其中省站(省病防中心)為更好地貫徹農業部【20xx】31號文精神,加大了對各地測報員和養殖與病防技術骨干人員的培訓力度。一是與廣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一起組織了我省首期病害防治員職業技能培訓班,共有31名技術人員參加了培訓,其中近半數人從事測報工作;二是委托中山大學對來自水產養殖重點地區的6名技術骨干人員進行為期10天的'水生動物檢疫技術培訓;三是省病防中心與深圳、韶關兩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辦了兩期測報員培訓班,培訓了測報員40人次。各市、縣(區)站也紛紛行動,舉辦了33期病害測報技術培訓班,共培訓測報員和養殖戶12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測報員的業務工作能力,也提高了養殖戶的病防意識和技術,進一步促進了測報工作的開展。

      3、千方百計爭取經費,加強各地測報站的建設。去年我省財政共下達病害防治專項經費150萬元。其中部分下撥各級市站用于測報員培訓、病害檢測和開展測報等支出,部分用于各地開展苗種檢測和檢疫、SARS溯源;此外省局于20xx年給五個地級市區域性推廣中心各配備20萬元經費用于購買實驗室儀器設備。

      各地也努力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加緊建設市、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病防和測報實驗室,有力推動了測報工作的開展。深圳市今年投入12萬元用于檢測、測報員培訓和測報經費補助、訂閱病害資料等;佛山市南海區繼續爭取區財政專項測報經費15萬元,用于給測報員發放工資和開展測報工作等;東莞市、中山市等也爭取地方財政經費數萬元投入測報工作。繼南海、順德、東莞、深圳建成一定規模檢測檢疫實驗室后,佛山市爭取市財政經費600多萬元,正在建設具有病原體檢測、水質檢測、藥殘檢測、質量檢測等多功能的綜合實驗室;中山市投入26萬元為市測報站和三角、板芙兩個鎮測報點配備檢測儀器,并計劃今年再為8個鎮測報點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陽江市也正多方籌集資金建設檢疫、環境監測、水產品質量檢測等多功能綜合實驗室。

      4、及時發布測報情況,為漁業生產服務。省病防中心按要求每月上報和發布上個月的病害發生情況,并把每期測報情況在《海洋與漁業》月刊和《南方農村報》、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網站上公布。各地也采取多種方式定期公布測報情況,使測報信息直接服務于廣大養殖戶。如佛山市及其順德區將測報情況在當地網站(佛山農業網、順德農業網)上公布,南海區、三水區每月將測報情況上報區農業局及時下發各鎮農辦,有的鎮在廣播電視中宣傳并送達村會委,高明區每月在《高明水產》上發布測報和病防知識并寄送給鎮農辦及大型養殖場。東莞市將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和病情預測預報與預防措施及養殖知識編寫成簡報,每月定時發放給各鎮漁技站和大型養殖戶,并在村委會宣傳欄中張貼,在水產養殖協會內傳閱,刊登在鎮辦農業科技信息中,使廣大養殖戶、農技部門、涉農部門、村鎮干部及時了解病情,指導養殖戶做好預防治病害措施。中山、韶關、揭陽等市均每月在本市水產信息上登載測報、病防信息,并寄送縣(區)、鎮漁業管理、技術推廣部門和大型養殖場。其他地區也將測報情況編成文字材料報送給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發送給大中型養殖場,發揮了較好的社會公益性作用,為漁業行政管理部門決策提供科學參考,對養殖生產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公益效應。

      5、針對測報發現的主要病害,及時下鄉檢測和防治病害。去年我省先后暴發了多起危害較大的暴發性病害,如10月份饒平縣海水網箱暴發性魚病,6月中山市淡化養殖白對蝦暴發病和7月順德區鰻魚不明病因病等,均造成大面積死魚。省、市、縣(區)病防中心(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各級測報站均及時組織魚病專家趕赴現場采樣檢測和調查研究,查明病因,提出解決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揭陽、江門、湛江等市測報站還根據往年測報情況和病害流行的規律,在病害高發季節,組織技術人員下場指導養殖戶做好預防措施,控制病害傳播。

      6、多渠道收集測報信息,提高測報數據的可信度。為了按時完成測報任務和提高測報數據的可信度,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定期到重點測報地區檢查和指導測報工作,了解情況,鼓勵測報人員努力做好工作。各級水產技術推廣站和病防中心除直接從測報聯系點了解病情外,還利用各種途徑和方法收集病害信息,以求更全面、準確了解本地病害發生情況。如湛江市測報員長年在養殖場工作,和不少養蝦場技術人員熟悉,通過利用各種關系直接從養殖場、蝦苗場了解病情,充實測報結果。中山市測報員長期在一線從事養蝦育苗,熟悉當地生產情況,經常下場指導生產,收集測報信息。順德、茂名、東莞和惠州市測報站紛紛利用魚病門診、飼料店、養殖戶、種苗場和水產協會了解病情,收集測報信息。

      7、將測報與種苗質量檢測、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水生動物SARS溯源等相關工作結合起來。一是20xx年省病防中心對我省對蝦主產區的湛江、茂名兩市的省級蝦苗場所產蝦苗進行了質量抽檢,重點是檢測對蝦白斑病、托拉病的陽性帶毒率,其數據作為測報數據的補充和參考;二是省病防中心承擔了我省水生動物SARS溯源任務,分別在省內6個市采集了對蝦、中華鱉、鰻魚、青蛙、龜、青斑、黃立鯧、斷斑石鱸共3600多個樣本進行SARS病毒檢測,使測報人員掌握了病毒檢測的第一手資料,培訓了病害檢測技術人員;三是省病防中心指導市、縣(區)申報成立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機構,目前已有14個市縣(區)經省海洋與漁業局批準設立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機構,其中,已有5個市、縣(區)經當地人事編制部門批準掛牌。通過這些實際工作壯大了測報隊伍,培訓了檢測技術人員,加強了實驗室建設,推動了測報工作的開展。

      三、問題與建議

      1、測報難度大,測報員素質相對較低。一是目前測報標準未統一,測報種類較多,有些病癥的診斷比較困難,加上測報員中具備專業理論和水產養殖與防治病害經驗的較少,使測報存在一定程度誤差。二是測報員均是兼職,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其它工作,影響了測報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有的市、縣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三定”方案沒有最后落實,人心不穩,影響了工作積極性。有的市、縣推廣站是差額撥款,有的縣推廣站有編制無人員,縣級推廣站人員變動很大,新接手人員不熟悉情況,有的鄉鎮撤并,一些鄉鎮漁技站名存實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2、缺乏運作經費和檢測儀器。測報工作是一項相對固定的公益性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長,參與單位和人員多,加之各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事業經費十分緊缺,有些站甚至連差旅、通訊電話費都有缺口。今年我省投入測報經費雖比上年增加了一些,但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大多數市、縣、鎮推廣站很難投入配套經費,測報運作經費嚴重短缺,基層測報員均是兼職和義務勞動,長此下去難以為繼。目前雖然少數測報站、測報點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檢測儀器,但大多數基層測報點缺乏必要檢測儀器,難以利用儀器檢測病原體,測報員主要是憑經驗判斷病情,直接影響了測報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建議

      一是努力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增加對測報工作的投入。使測報有固定的經費來源,并逐步為重點市、縣測報站(點)配套必要的檢測儀器,使測報點相對固定,保證測報的連續性、科學性。 二是穩定測報員隊伍。測報預報工作是一項純公益性事業,是提高水產品質量、保障食品衛生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國家在政策上應給予大力扶持。因此,對承擔這一工作的省、市、縣三級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水產技術推廣站及主產區鄉鎮推廣站應明確介定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由地方財政供給人員經費,使測報員能安心做好測報工作。

      四、今年工作計劃

      1、穩定測報點,逐步增加測報種類與監測面積。結合我省水產養殖生產實際情況,調整測報點的數量、分布,逐步增加測報種類及監測面積,選擇能代表當地養殖水平的、能相對固定、長期連續開展測報工作的養殖場作為測報點,并多方爭取經費,加大對測報員的培訓力度,爭取對全省測報員進行一輪測報業務培訓,并分期分批地給測報點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提高我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將測報與檢疫、病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今年在先行開展水生動物檢疫地區,檢疫員兼任測報員,其檢測數據作為測報數據的重要來源之一。并且,在全省努力擴大測報信息的宣傳方式和范圍,加強測報結果對養殖生產的指導作用,提高防治病害服務水平,全心全意為養殖戶服務。針對測報中的主要病害,與有關科研單位合作申報科研課題,開展病因、病防方法、測報統計分析等專題研究,尋求有效防治病害的技術和措施,并及時應用于生產,指導養殖戶防治病害,降低病害損失。

      3、加強聯絡和交流,建立疫情快速反應機制。配合測報工作的開展,增加縱向和橫向交流,加強對下級測報點的指導、檢查與督促。省、市、縣三級測報站及具備條件的鄉鎮測報站(點)要求使用電子化傳遞信息,及時交流測報疫情信息和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測報工作質量。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2

      與xx年加入海大的新人一樣,作為一名海大人,感受海大與其他公司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的工作中有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市場上對一線技術的學習和總結。參加工作的半年來我深深的感覺到在一線技術方面的收獲真的比我大學四年的收獲還多。

      但是,市場上和學校有很大的不同,沒有人會告訴我們具體該學習什么,沒有人給我們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沒有規定的老師,更沒有正式的課堂和同學,甚至我們該學習哪些范圍都不清楚,對于技術的學習和總結更多的時候要靠自己去發現和挖掘資源。

      半年的工作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養殖戶是最好的老師,在他們那里有著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或幾輩養魚人的經驗的積淀,就像一個寶藏一樣等著我們去挖掘。只要我們能學習一點點,融合到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里面去,我們都會有驚喜。也許他們沒有那么強的系統性,可是用我們自己的理解和理論串起來,形成系統的總結,就是最先進的養殖技術。

      市場上老王對我的感激還記憶猶新。在華中地區,一口三十畝的池塘,21斤硫酸銅溶解潑灑對養殖戶來說真的是個難題。我曾多次和同事交流這個事情,大家都束手無策。偶然的機會,同事在廣東走訪市場,發現養殖戶在潑灑硫酸銅,但是似乎沒有那么困難,閑聊才知道他們通常和強氯精混合使用;貋泶蠹彝ㄟ^各種途徑終于理解了其中的奧秘:硫酸銅是易于在酸性水體中溶解的,配伍禁忌中明確說明其會和堿性溶液、氨水以及鞣酸制劑反映生成沉淀。強氯精屬于酸,使溶液呈酸性,2種藥物按照單獨使用的量加在一起溶解,既方便了硫酸銅的溶解,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銅發生絡合沉淀,保證了池塘中有效銅的含量,從而保證了藥效。興奮之余我給老客戶老王推薦了這種方法,效果反映很好。并得到了很多養殖戶的歡迎。

      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其實有池塘的地方都是課堂;與養殖戶的交流都是我們的課程;同一個烈日下的每一個同事都是我們的'同學;而是否有具體的內容科目已經不重要,只要我們抱著要為養殖戶做點實事的心,所有和養殖有關的,至少所有我們解決不了的養殖戶的問題都應該也必須是我們要學習的;為此,我們應該向每一個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尤其是在一起工作的團隊組織,只要大家都能把自己擅長的一面充分發揮,互相學習,那么不完美的個人也一定能組成完美的團隊。20xx年元月份廣州海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受海大集團委托組織了各個分子公司技術骨干的第二期培訓班,其中有個討論題:生石灰的作用有哪些?其實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每個人都能數出幾條:消毒,肥水,改善池塘pH。可是僅僅一刻鐘,在大家的討論下我們數出了11種作用!這是什么力量!團隊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平常在和團隊同事們聊天的時候及時的把一些發現的技術點或者困惑進行交流,認真的聽著每個人的見解,偶爾大家也會爭論的面紅耳赤,總會有意外的收獲,伴隨的還有那份抹不掉的團隊情誼。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3

      20xx年我站緊緊圍繞上級任務要求和xx農委十大工作目標,以提升園區內涵為重點,以調優水產養殖品種為抓手,以漁業科技入戶為切實點,加強技術服務,強化應急指導,為我市現代漁業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現總結如下:

      一、水產生產特點

      (一)水產生產面積基本穩定。今年全市水產養殖總面積16.8萬畝,其中池塘10.1萬畝、湖泊3.5萬畝、河溝3.2萬畝。

      (二)水產品產量略有下降。全市預計水產品總產量3.75萬噸,比去年略減,河蟹價格略有上漲。全市漁業總產值約23億元,其中一產產值15億元,與去年14.7億元基本持平。

      (三)持續高溫對養殖生產影響大。今年7-8月連續高溫天氣,不僅影響河蟹等水產養殖對象生長,還出現池塘水草腐爛、藍藻爆發等一系列養殖不利因素,直接導致今年河蟹等水產養殖品種生長緩慢、規格偏小,減產減收。

      (四)養殖成本上漲產業風險加大。今年因蟹種、飼料、塘租金等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養殖成本提高了15-20%,加上近年來,河蟹養殖在我省乃至全國養殖面積快速擴張,產量劇增,而整體市場消費受大環境影響,壓力增加,產業風險加大。

      二、主要工作

      (一)圍繞園區內涵提升,強化服務平臺建設

      1、新品試驗全覆蓋:充分發揮訓62期,參訓2980人次,其中漁業科技入戶指導員培訓8期,編寫漁業科技入戶信息?28期,發放資料7萬多份,發放報刊雜志3萬多份,電臺農業節目18期!叭馊佟迸e辦大型科技下鄉活動3次,咨詢人員達350人次,咨詢內容涉及苗種質量、新品種養殖、病害防治、漁藥使用及河蟹銷售等,同時利用支部結對共建,黨員骨干社區行等活動,先后到沙家浜現代漁業產業園、蘆蕩村,支塘鎮現代漁業精品園、鳳涇村、徐政村,古里鎮李市村等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切實幫助養殖戶解決實際問題。

      (二)圍繞科研創新,積極爭取項目

      今年新申報中標項目6個,到帳資金159萬元:

      1、與省淡水所合作省級項目《沙塘鱧規模化繁育與養殖示范推廣》,項目資金70萬,到賬資金49萬;

      2、與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農業部項目《現代漁業新型科技服務模式創新研究》,項目資金50萬元,目前已完成合同簽訂;

      3、與xx大學科技園合作市級項目《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監控系統》,項目資金10萬,到賬資金10萬;

      4、省級項目《xx市水生動物病害測報》,項目資金20萬,到賬資金20萬;

      5、省級項目《xx市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項目資金30萬,到賬資金30萬;

      6、省科技項目《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獎補資金40萬,到賬資金40萬;

      7、市級項目《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項目資金10萬,到賬資金10萬。

      (三)圍繞疫病防控,加強病害監測

      制定年度病害監測方案,重點加強主養品種蝦蟹及四大家魚病害發生流行規律的`研究,突出對一、二類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全市設立10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點、10個水生動物病害監控點和5個漁情信息采集點,每月3次對測報點進行常規檢測并報送測報信息,全年完成監測92個樣品任務,撰寫六期水生動物疫病防控信息。免費開展門診服務,全年接待技術咨詢650人次,魚病門診144人次,檢測病蟹、病魚400多只(條),檢測水樣200多批次。

      (四)面對持續高溫,應對措施有效

      今年入夏以來,我市出現了罕見的持續高溫無雨天氣,給水產養殖帶來嚴重影響,我們積極應對災害性天氣,及時提出養殖建議和生產指導,保證了安全度夏,全年未發生重大水產生產安全事故。

      (五)圍繞質量安全,加強投入品管理

      1、漁藥連鎖經營規范有序:3月份與全市47家漁藥經營戶簽訂合法經營責任書和連鎖銷售合同,建立水產投入品可追溯制度,對入常漁藥廠商建立產品登記備案制度。3月22日組織全市漁藥經營戶開展業務培訓,加強連鎖管理,強化合同意識,提高業務知識,8月2日組織全市漁藥經營戶召開“漁藥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要求經營戶加強安全管理,防范各類事故發生。全年配合執法大隊、獸醫站組織漁藥檢查12次,共檢查漁藥門店29家,未發現違規現象。

      2、“兩中心”運行正常:作為沙家浜現代漁業產業園的主要功能板塊,“兩中心”已成為現代漁業的新亮點,4月2日作為蘇州市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會現場考察點接待張家港、吳中區代表團。11月18日,全省農村科技服務超市推進工作會在常召開,并在物流中心作為典型召開現場會。初步統計全年共接待省內外及周邊縣市參觀考察43批上千人次。4月22日在全省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上作“夯實基礎,強化服務,全面提升現代漁業建設水平”的典型交流,得到省局領導的肯定。物流中心全年組織各類漁藥約600噸,滿足了養殖需要。

      三、20xx年工作重點

      明年我站緊緊圍繞漁業現代化建設,堅持生態優先,高效養殖的方針,以建設現代漁業強縣為目標,以保障水產品安全和漁民持續增收為首要任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穩增長,完善園區功能,提升園區內涵,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產品優質,農民增收的現代漁業新格局。工作目標

      1、繼續推進錫太路沿線高效水產養殖帶建設,示范帶動全市水產養殖生產轉型升級。完善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支塘、古里精品園建成水產投入品服務分中心并掛牌運行。

      2、全市新增高效設施漁業面積3000畝,發展循環水養殖面積500畝,新增微孔增氧機200臺(套)以上。

      3、全市新增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家,新增名優水產苗種生產繁育基地2個。

      4、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全年完成500個批次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任務,選擇2家水產專業合作社試點實行市場準出制。

      5、加強病害測報工作,在全市設立10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與監控點、5個漁情信息采集點,完成80個樣品監測任務,預防和控制全市水生動物疫病的發生。

      6、加強水產新品種引進與試驗,推廣沙塘鱧蟹池套養面積5000畝,開展胭脂魚、鯔魚蟹池套養試驗與示范。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集錦4

      不經意間,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回想起這段時間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績,是時候仔細的寫一份工作總結了。怎樣寫工作總結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產技術推廣站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20xx年,我站圍繞“農委十大重點工程”,以發展質量漁業、生態漁業、高效漁業、信息漁業為目標,以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首要任務,以新品種擴面、新技術入戶、精準幫扶、精準測報、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為工作重點,不斷強化服務功能,努力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實處,現將20xx年度工作開展情況及20xx年工作打算總結如下:

      一、20xx年度工作總結

      (一)生產基本情況

      全市20xx年水產養殖總面積16.55萬畝,較上年略有減少,主要原因是滬通鐵路建設及沙家浜鎮鄉鎮整體規劃的調整,其中池塘養殖面積9.8萬畝,青蝦、河蟹養殖面積8.95萬畝,占池塘養殖面積的91.4%。預計20xx年全市水產養殖總產量3.5萬噸,較去年略有減少,主要是xx市實施暢流活水工程,對市級以及部分鎮級河道實施禁養禁捕,預計全年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25億元。

      (二)工作舉措及成效

      1、穩步推進高標準池塘改造工作。

      根據《蘇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20xx-20xx年)》和《xx市關于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池塘)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xx年我市高標準池塘面積達4.7萬畝,截止20xx年,已完成2.5萬畝,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完成高標準池塘建設2.2萬畝,主要涉及古里、尚湖、辛莊、虞山、支塘、沙家浜等六個鄉鎮。目前支塘鎮550畝高標準池塘建設已完成驗收,古里鎮聯涇村740畝、尚湖鎮常興村830畝、辛莊鎮金蕩村750畝列入省級高效漁業建設項目,完成規劃設計。今冬明春完成區域內池塘標準化改造,道路、進排水渠、電力、圍欄等配套設施明年全部完成。

      2、逐步完善水產醫院服務平臺建設。

      全市現有水產醫院8家,其中市級2家,鎮村級6家,覆蓋錫太路沿線四個水產養殖重點鎮及三個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精品園。為進一步完善服務工作,創建服務亮點,今年我站在各個水產醫院設立了黨員專家服務點,并根據養殖生產需要,4~9月每周安排黨員專家和技術骨干定期前往各水產醫院開展門診服務,為養殖戶免費提供水質檢測、病害診斷、技術咨詢等服務,指導養殖戶科學用藥、合理用藥,確保養殖生產難題在一線得到解決。全年水產醫院共接待養殖戶近3000人次,檢測病魚、病蟹200多例,檢測水樣1000多批次。

      3、持續加強新品種新模式引進力度。

      今年我站先后引進的水產養殖新品種有“長江2號”蟹苗、“xx1號”和“xx2號”青蝦、沙塘鱧等,其中引進“xx1號”青蝦原種300斤,“xx2號”青蝦原種50斤作試點繁殖,沙塘鱧苗種20.2萬尾,“長江2號”蟹苗2460斤,引進的新品種可推廣養殖面積1.5萬畝以上;另外特色品種澳洲龍蝦受市場需求影響增長較快,今年苗種生產達2300萬尾,沙家浜東湖漁業的梭鱸魚逐步走上xx市民的餐桌。

      今年我站著重探索“稻—魚”、“稻—蝦”、“稻—蟹”等種養結合養殖新模式,全市種養結合試驗面積達到400多畝,其中,虞山鎮莫城銀湖生態農業166畝,古里鎮塢坵豐產方的種養基地25畝,辛莊鎮農服中心基地200多畝,種植的水稻有從浙大引進的蘆葦稻和常規稻,水產養殖的品種有河蟹、青蝦、沙塘鱧等。此外,沙家浜鎮實施了350畝農光互補項目,由沙家浜萬農合作社負責運作,其中水產養殖面積150畝,養殖品種青蝦、河蟹,探索立體利用土地養殖的新模式。

      4、堅持水產品質量安全常抓不懈。

      我站依托“xx市水產投入品指導服務中心”和“xx市水產投入品物流中心”,采用“連鎖經營、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的運行服務模式,下設44家魚藥GSP連鎖經營店,形成了覆蓋全市水產投入品指導服務網絡,為全市16.55萬畝養殖水面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水產投入品,杜絕違禁藥物的銷售,提高了用藥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從源頭有效控制水產品的質量安全;今年先后兩次召開全市水產投入品管理工作會議,舉辦兩期漁業職業獸醫專題培訓,在3月份順利進行了連鎖獸藥證換發證工作,并舉行了xx市漁藥連鎖經營“44+1”模式授牌,對全市漁藥經營戶進行規范培訓,簽訂漁藥連鎖經營協議、合法經營責任書。全年共組織各類優質漁藥400噸,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

      今年我站繼續承擔省局下達的水產品藥物殘留快檢任務500批次,主要檢測指標為孔雀石綠和呋喃唑酮代謝物。水產品質量快檢重點加強對苗種場、“三品”基地、健康養殖示范場、漁業產業園區的常規抽檢,并注重時間節點,不斷加大中秋、國慶等節假日抽檢力度,截止10月下旬已完成500個樣品的抽檢任務,其中包括50個異地檢測任務,檢測品種涵蓋河蟹、青蝦、南美白對蝦等我市主要養殖品種,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合格率100%。同時,今年我站還承擔了市農委下達的100批次氯霉素檢測任務,目前也已全部完成抽樣檢測工作,檢測合格率100%。金唐市水產品有限公司通過首批省級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的認定。

      5、不斷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防控。

      我站的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依托已通過省級資質認定的實驗室,根據年度病害監測方案,重點加強對主導品種河蟹、青蝦,以及四大家魚發病流行規律的調查,在全市設立10個病害測報點,確定鄉鎮測報員10名,監測面積1787畝,利用“全國水產養殖動植物病情測報信息系統”及時上傳監測信息,做到“有病及時報,無病月底報”,確!皽y報系統”順利啟用,提高測報工作質量和水平。根據省局要求,我站全年監測60個樣品,現已完成監測83個,出具檢測報告83份,開展流行病學調查66次,開展魚病遠程診斷118次,檢測魚(蝦、蟹)樣本數量240多尾(只),檢測水樣1000多批次。為提高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我站全年舉辦漁業鄉村獸醫及水生動物病害測報員培訓5期,并每月撰寫一期疫病發生情況及預防預警建議,分發至各鎮及水產養殖重點村。

      同時,我站繼續承擔江蘇省養殖漁情信息動態采集項目,今年漁情信息采集點為三個集中連片水產重點鄉鎮:辛莊鎮、支塘鎮和沙家浜鎮,一個水產合作社:xx市沙家浜西風王水產專業合作社(秋萍蟹業)和一個苗種培育基地:xx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水產苗種基地,采集面積共計3122畝,占全市池塘養殖面積的3.2%。養殖漁情信息采集工作自年初開展以來每月及時上報漁情信息,信息上報前對各個采集點采集員報送的數據進行反復核對,確保上報數據的精準性,9月份為扎實推進我市漁情信息采集工作順利實施,我站組織全體漁情信息采集員及相關農服中心工作人員召開漁情信息采集工作例會,并對漁情信息采集員進行培訓。通過養殖漁情信息動態采集,不僅有利于切實掌握各個采集點的養殖生產情況,也為指導全市水產養殖生產和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提供依據。

      6、扎實推進漁業科技入戶項目工作開展。

      今年漁業科技入戶工程遴選出技術指導員21名,并在農委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培育水產科技示范戶400戶,覆蓋全市10個鎮78個行政村,示范面積12019.52畝,其中支塘盛涇村、沙家浜蘆蕩村和辛莊金蕩村被列為漁業科技入戶整體推進村。依托科技入戶工程,我站組織各類技術培訓班63期,培訓近3000人次,先后組織開展了“科技入戶整村推進春季調研座談”、“科技下鄉服務月”、“科技入戶走基層現場服務”、“科技入戶秋季大走訪暨質量安全宣傳月”等系列服務活動,水產技術指導員先后深入到科技入戶整體推進村、科技入戶服務點和各個鄉鎮養殖集中連片地區,開展健康養殖科普知識宣傳培訓、水產養殖規范用藥宣傳、水產病害防治技術培訓、科技下鄉街頭咨詢和科技下鄉大走訪等系列服務活動。按照三年完成300名新型職業漁民培訓計劃,今年我站繼續組織全市100名養殖能手赴無錫漁業學院、xx理工學院集中培訓10天,順利完成第二批新型職業漁民培訓工作。

      7、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突出工作亮點。

      今年我站繼續開展池塘信息化管理試驗試點,利用我市水產醫院、漁藥連鎖店的平臺優勢,在我市主要養殖區域錫太路沿線4個鄉鎮建設網點7個,為養殖戶辦理養殖信息IC卡,養殖戶持卡進行病害診斷、購買漁藥,通過信息卡可全面反映養殖面積、養殖品種、苗種來源、發病情況及用藥次數等信息,為水產品質量可追溯提供依據,也為實現水產養殖生產全程“數字化”打下基礎。

      此外今年我站在組織漁業科技入戶等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經過在全市范圍內認真遴選養殖面積大,但養殖水平低、效益差的22位困難養殖戶,形成“縣級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困難養殖戶”的四級精準幫扶模式,養殖生產關鍵時期,縣級專家、技術指導員通過塘口實地走訪、定期電話聯系等方式向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傳授先進養殖經驗和養殖技術;養殖生產后期,為困難養殖戶及時提供市場供求信息,從而充分發揮漁業科技入戶促進養殖增產增收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最終幫助困難養殖戶實現扭虧為盈、脫貧致富,“以點帶面”實現整個地區養殖水平和效益的不斷提升。

     。ㄈ┐嬖趩栴}

      1、新品種引進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水產良種是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目前我市主要養殖品種蝦蟹普遍存在苗種優勢性狀退化,抗病能力差等問題,導致養殖效益增長緩慢,制約了整個養殖業的發展,亟待優良品種進行替換。

      2、水產養殖信息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我市水產養殖現狀是,從生產到市場銷售全產業鏈環節,市場信息缺乏,銷售渠道不暢,多數仍然依靠個人建立的人傳人信息渠道,從媒體、政府主管部門、網絡等獲得的市場信息少,整個產業的市場信息化程度低,有些養殖戶在不了解市場信息與價格變化規律的情況下,盲目將產品壓塘、賭價格,結果造成價格更低、產品更加積壓、更加銷售不出去的局面,嚴重影響養殖收益,養殖戶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二、20xx年度工作打算

      1、繼續加強對全市漁業生產的'調研和科學規劃,合理指導漁業生產,確保各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能夠全面高質量的完成。

      2、加大主導品種河蟹、青蝦新品種的引進力度,不斷改良我市水產養殖品種,計劃引進“長江1號”蟹苗20xx斤、“xx1號”青蝦原種500斤,擴大良種覆蓋率,并抓好新品種的示范與推廣,持續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3、配合相關鎮做好種養結合模式的試驗與示范,積極探索生態種養殖結合新思路,努力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促進xx水產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4、加強高效設施漁業建設,積極推進以沙家浜省級現代漁業園區為核心的錫太路高效水產養殖帶建設,不斷優化養殖生態環境,對接相關鄉鎮,力爭再啟動3000畝高標準池塘改造。

      5、加強技術培訓、科技下鄉工作。通過舉辦培訓、報紙、電視、手機短信、街頭咨詢、入戶指導等形式,普及推廣“三新”技術,全面提高全市水產養殖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全年計劃舉辦各類培訓班30期以上,培訓養殖戶20xx人次以上。

      6、加強項目的申報,積極向上爭取經費,規范在研項目的實施與管理,確保漁業科技入戶、病害測報、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等任務類項目按計劃、按要求實施完成。

      7、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推進智能漁業發展,不斷擴大水產病害遠程診斷網絡、水質在線監測應用范圍和水產養殖信息IC卡推廣力度,逐步形成集遠程診斷、在線監測、水產品質量可追溯為一體的信息化服務網絡。全年計劃新增省級認定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2家。

      8、加強水產品安全質量體系建設,依托“兩中心”切實做好水產投入品的監管,并做好上市水產品的抽檢工作,確保上市水產品質量安全。

    【水產工作人員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水產養殖工作總結10-1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2017招聘工作人員工作方案10-13

    畜牧水產局政務的工作總結04-03

    適合水產養殖專業07-14

    立冬水產養殖技巧07-13

    常見水產魚的日語說法06-18

    大連水產學院;09-24

    水產技術崗位職責01-13

    農村水產養殖補貼政策07-0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午夜短视频福利在线播放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午夜 | 日韩AV一本二本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